善良是種美德,上善若水,滋養萬物

2019-10-27     溫州美文

原創 劉譯文

上善若水的含義

善良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就是因為善良是一個人最高的品質,是積累人脈和口碑的催化劑,是改善人際關係的墊腳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是展現人性光芒的夜明珠。善良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驅散黑暗,給人光明,給人溫暖。

上善若水,滋養萬物。真正的善良溫柔的像水一樣,清澈見底,波瀾不驚,卻能洗滌人的身體和靈魂,給人溫暖和關愛,讓人倍感舒適和欣慰。善良力量和希望,讓那些身處絕境和逆境的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點燃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善良是一種正能量,可以迅速傳播,善良是一個人的素養和情懷,能綻放人性的光芒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一名學生晚自習騎自行車回家經過一段沒有裝路燈的公路的時候,後面有一輛小轎車緊隨其後,用車燈為他照明,一直送他騎完那段沒有路燈的公路。

事後學生下車給小轎車司機鞠躬表達謝意,當我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眼角有些濕潤,心裡有暖流在流淌,這就是善良的光芒,悄無聲息,卻照亮了黑暗中前行的路,也照亮了他人內心的善念。

善良是一種力量,它可以迅速傳播,激發他人的善念,點燃他人的善舉,綻放人性的光芒。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善良和善舉值得傳頌,比如那些免費為環衛工提供早餐和熱水的熱心人士,比如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為祖國捐建希望小學的影視明星,比如無微不至照顧孤寡老人的義工,比如心繫山區教育和健康的鄉村教師和醫生,比如捨己為人的解放軍戰士等等。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個人的素養,更是一個人的情懷。善惡不是以生具來,很多時候都是受自己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雙重影響,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認知和價值觀。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長有必要從小就給自己的孩子灌輸善念,讓他心中充滿善意。

揭發和制止偽善行為

現實生活中也同樣存在一些偽善行為,他們打著善良的幌子,只為了吸引眼球,獲得關注。比如有些心術不正的知名人士,刻意去做一些走形式走過場的公益活動,到達現場後拉個橫幅找幾個群眾演員,拍幾張照證明自己來過就完事了,隨後把照片發到網上大肆鼓吹自己如何如何熱愛公益。

這樣的偽善行為非但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反而會帶壞社會風氣,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必須加以揭發和制止,維護善良的初衷,守住善良的美德。

打擊和制止醜化善良,讓善良作為一種文化和價值觀受法律保護

近年來,出現不少善良的人扶老人過馬路反而被訛詐的社會醜惡現象,給善良澆了一盆冷水,也給社會風氣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善良本是應該獲得感謝和讚揚的行為,卻無形之中被心術不正之徒加以利用,企圖醜化善良的形象,從中獲取不法利益,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必須給予堅決打擊和制止。

還有一些不法之徒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利用未成年少女的善良無知和同情心,威逼利誘,企圖加以侵害並控制,成為他們掙錢牟利的工具。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喪失人性,必須依法查處,嚴懲不貸。

當善良被欺騙,善舉被利用,傷害的不僅僅是個體,而是一個群體,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當本該善良的人為了不被善良傷害,主動選擇放棄善良,隱藏善良,漠視善良,那將是社會的悲哀,國家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善良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善良才會開枝散葉,讓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更加善良。正如影片《烈日灼心》的台詞所說:法律特別可愛,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兒,就限制你不能惡到沒邊兒。它清楚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點髒事兒,想想可以,但做出來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

弘揚善良,潤物細無聲,溫暖社會

上善應該出自於人的本能,屬於人的本能行為,應激反應。當你看到老人過馬路,你會潛意識裡走過去扶他一把,而不是擔心會不會被訛詐;當你看到路邊走失的孩子,你會主動上前詢問並及時報警聯繫孩子的家人,而不是擔心被惹禍上身。當你看到有人被壞人欺負,你會主動挺身而出出手相助,維護正義,而不是害怕報復就選擇置身事外。主動自願幫助他人,維護正義才是最高的善良,真正意義上的善良潤物細無聲。

上善若水,悄無聲息,無私無畏,體恤生靈,滋養萬物。

上善若水,純凈甘甜,溫暖心田,給人溫暖,給人力量。

上善若水,積少成多,涓涓細流,匯聚成海,福澤萬代。

上善若水,精誠所至,水滴石穿,凝聚大愛,感動天地。

(插圖源於網絡 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wmKD24BMH2_cNUg9O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