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約用水宣傳周主題系列活動上,志願者為市民發放宣傳材料。 (記者郭軍鴿攝)
新疆網訊(記者郭軍鴿 牟敏 唐紅梅)受地理和降水等自然條件限制,烏魯木齊市水資源貧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全疆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屬於典型資源型缺水城市。
如何有效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節約用水勢在必行。近年來,烏魯木齊市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對水資源進行統籌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轉變用水理念,大力推進城市節約用水工作。
強化節水意識
節水落實到生活點滴
張貼宣傳海報、大喇叭循環播放、走訪入戶倡導……在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閘灘村,形式多樣的節約用水宣傳,不斷引導村民從自身做起,把節約用水落實到生活的點點滴滴。
「平時家裡淘米水攢著澆花、洗菜水攢著澆地、洗衣服水攢著沖廁所,儘量一水多用,減少浪費。」村民劉月英說。
城市節水涉及千家萬戶,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參與。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等為契機,開展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實效性強的宣傳活動,營造全民節水、惜水、親水的良好氛圍,鼓勵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節水活動,培育節水文明行為習慣。
在營造全民節水氛圍的同時,烏魯木齊市還通過加快供水管網改造、推廣節水型器具、在小區建中水處理系統、對洗車行(店)節水循環設施安裝及使用進行專項檢查等,全力推動全社會節水意識的提高。
數據顯示,烏魯木齊市供水管網漏失率降低至10%以下。
「我們每年都會集中更換百餘台管徑在100毫米(含100毫米)以上的老舊供水閥門,它們多存在漏水、打不開、關不上等現象,通過更換可以有效減少『跑、冒、滴、漏』問題。」烏魯木齊水業集團應急搶修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靳春元說。
推進節水行動
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
5月10日12時,綠化灌溉工人田平和開著灌溉車,在高新區(新市區)北區工業園的綠化帶里澆水作業。沿線綠植澆灌完畢,田平和開著灌溉車直奔烏魯木齊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去裝水。
「北區工業園、城北主幹道等地的綠化灌溉用水都是再生水。」田平和說。
烏魯木齊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技術部工作人員任澤偉說,該公司日處理再生水40萬立方米,主要用於高新區(新市區)、米東區和水磨溝區等部分片區的綠化及工業冷卻用水。
再生水的生產和使用,是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環。目前,烏魯木齊市再生水廠8座、污水處理廠19座,年污水處理量達2.34億立方米,年回用量7400多萬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達30.4%左右,主要用於城市綠化、工業等。
向技術要水、靠技術節水,這是新疆中財管道有限公司採用的節水辦法。公司總經理徐永飛說,公司生產用水約占63%,目前制定了節水工作規劃,健全了用水規章制度,並不斷加大改造設備資金投入,更換節水設備,先後實施中水綠化、廢水循環使用等多項節水措施。
在青峰路的華源尚源貝閣小區,居民用過的水經下水管流入了小區的中水回用處理站,經處理後,再次用於小區綠化。
「處理站日處理量160噸,每年可以利用6個月,每年可節水近2.7萬立方米。」新疆華源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經理白雲峰說,2.7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可以滿足9000人一個月的用水需求。
市水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侯衛東說,按照計劃,到2022年,烏魯木齊市再生水回用率將達到35%。「十四五」末,將提高到40%。
弘揚節水風尚
讓節水成為全社會共同習慣
在高新區(新市區)八家戶片區鴻陽社區,節水宣傳是一項常態化活動。
鴻陽社區黨總支書記戴靚說,長期以來,社區和物業開展多形式節水講座、節水達人評選等,通過這些活動選樹典型,持續引導居民以實際行動踐行節約用水。
「我家廚房、衛生間都各備有一個水桶,洗菜、洗漱的水收集起來用來澆花、拖地、沖馬桶。以前家裡每月用水8立方米,一水多用後,現在每月基本用水7立方米……」在經開區(頭屯河區)香山街社區國稅小區,居民李雪飛分享了自己的節水方法。
香山街社區黨委書記王梅說,國稅小區是市節水型小區之一,除了各類宣傳活動、節水達人評選等,社區還安排維修人員上門解決管道「跑、冒、滴、漏」等問題。同時,在小區綠化中,物業也將澆灌改為了滴灌。
身邊的榜樣,最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烏魯木齊市正通過創建節水型公共機構、小區、企業等節水載體建設樹立節水標杆,發揮節水示範作用,激發全社會節水意識。
僅2020年,烏魯木齊市就有225個公共機構、46家企業、120個小區獲得「節水型公共機構、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小區」稱號。
涓滴匯成海,功夫在平時。營造全社會節水的良好風尚,是開創新時期節水新局面的有效路徑。讓文明主導我們的用水行為,讓節水成為全社會共同習慣,促進社會節水合力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