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創作教程:葫蘆、藤蔓,墨線畫出,穿插其間,婉轉靈動

2019-06-03     繪畫視界

畫葫蘆

葫蘆諧音「福祿」,在傳統民俗中有辟邪趨吉的寓意。白石老人晚年常在胸前佩戴一個小葫蘆,他曾說:「因喜葫蘆能解笑。」白石老人畫葫蘆以墨葉、黃葫蘆、藤蔓的組合方式最多。

這幅《葫蘆》內容十分簡潔,只畫了一片葉子、一個葫蘆、一根藤蔓,但依然體現了典型的齊白石藝術風格。畫中葫蘆的闊葉以水墨淋漓的三筆濃墨畫出,一片自然下垂的葉子就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用沒骨法表現的黃色葫蘆亮麗而有光澤,葫蘆濃烈的黃色和葉子厚重的墨色形成強烈對比。藤蔓以淡墨墨線畫出,穿插其間,婉轉靈動。觀賞整幅畫面,一股農家田園氣息撲面而來。

《葫蘆》

繪畫技法解析

葫蘆葉子的畫法:

1.白石老人畫葫蘆葉常畫掌狀的三裂葉。用畫墨色的提筆,以調變化墨的方法,先調淡墨,再蘸濃墨,用兩筆側鋒先畫出葉子中間一裂葉片,要畫得略寬、略長一些。

2.再畫左右兩裂葉片。兩邊兩筆要畫得略短、略窄一些。注意下筆的路線並不是直直地去畫,而是帶有一定的弧度,這樣才能畫出葉子自然下垂的感覺。

作畫時行筆速度要略快,行筆到最後時有一個把筆輕輕往上提的動作,這樣在葉片上和葉子的下緣可以形成自然的飛白效果。

3.大寫意畫的葉子常常在飽滿的水墨間流出自然的飛白,這個飛白既是筆墨變化的需要,同時也表現出自然界中葉子的破損或光線感,是大寫意畫「筆簡意豐」的魅力體現之一。

1 畫出一片自然下垂的葫蘆葉子。

2 用畫黃色的提筆先蘸藤黃色,再用筆尖蘸少許赭石色,在調色盤內加清水略調,讓兩種顏色適當混合。接著以中鋒為主畫出葫蘆嘴和果實上部。

3 用中鋒、側鋒相結合,勾出葫蘆果實下部輪廓。

4 用提筆調和藤黃色和赭石色,調得淡一些,以側鋒塗抹出果實身體的顏色。注意塗抹時要留出一些空白,以表現葫蘆的光澤感。

5 用畫墨色的大白雲筆調淡墨,以中鋒畫出藤蔓。筆中的水分要控制好,水分太多,畫出的藤蔓容易洇潤模糊、柔軟無力;水分太少,畫出的又是一根枯藤,沒有生命力。

6 畫藤蔓時行筆要流暢生動、停頓有致,畫出蒼勁、柔韌的感覺才好。

(素材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學習更多繪畫知識,關注頭條號:繪畫視界。一直是你繪畫路上的良師益友,簡單而有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vjH4mwBJleJMoPMsA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