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減產,甚至絕收。稻瘟病在各地均有發生,其中以葉部、節部發生為多,尤其穗頸瘟或節瘟發生早而重。根據病害時期、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
苗瘟:發生於三葉前,由種子帶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捲縮而死,濕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霉層。
葉瘟:分櫱至拔節期為害較重。慢性型病斑:開始在葉上產生暗綠色小斑,逐漸擴大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有淡黃色暈圈,潮濕時葉背有灰色霉層,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
急性型病斑:在葉片上形成暗綠色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醉葉兩面都產生褐色霉層。
白點型病斑:嫩葉發病後.產生白色近圓形小斑,不產生孢子。
褐點型病斑:多在老葉上產生針尖大小的褐點.只產生於葉脈間,產生少量孢子。
節瘟:常在抽穗後發生,初在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後漸繞節擴展,使病部變黑,易折斷。
穗頸瘟:初形成褐色小點,發展後使穗頸部變褐,也造成枯白穗。
穀粒瘟:產生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斑,可使稻穀變黑。有的穎殼無症狀,護穎受害變褐,使種子帶菌。
稻瘟病防勝於治,合理的水肥調控,科學的管理固然重要,但讓作物本身擁有更強悍的抗性才是根本!
九豐九號
生育期153-155天,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型緊湊,分櫱力特強,高抗倒伏,活稈成熟,抗稻瘟病能力極強。
半散穗型,穗長21-24厘米,每穗成粒數180-280粒,邊行大穗超過350粒,千粒重26.5克,出米率高,好吃、米質優。一般畝產1500-1600斤,高產地塊可達1750-1800斤。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
田間表現,一目了然
選對一個好品種
不僅產量更有保證
管理起來也更加輕鬆
與其病害發生時悔之晚矣
不如風險來臨前多重保障
400—709—0756
改變
從這一刻開始
遼寧黑土地編輯整理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