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而不決的容易肝鬱,也是阻遏生機

2019-11-02     大國醫說

先講個故事:

周老師是位中學老師,瘦瘦的,為人很精明。可能是出於健康考慮,他交了很多醫生和醫療保健界的人做朋友,中醫的、西醫的、內科的、外科的都有,遇到問題隨時諮詢。我也很「榮幸」地在他這一類朋友之列。

有一次,他拿著一張處方來找我,說:「最近身體有點不舒服,這是前天上午王××大夫開的方子,你給看看,能不能吃。」我看了看,是以逍遙丸的底方加減而成的,對於這位面色微微發青,有明顯肝鬱之象的人來說,肯定是對症的。所以我說:「這個方子開得不錯啊,會有效的。」他高興地說:「那就好,我昨天問了一下鄭××大夫,他也說不錯。」

「好傢夥!看個病,居然找了這麼多人;而為了一張方子,他起碼問了兩個人。這是何苦呢?」我忍不住批評了他幾句。

他嘆了口氣,說:「沒辦法啊,我不太放心,所以總是下不了那個決心去抓藥。所以,就想問問大家,徵求一下眾人的意見。我就是這麼個人,什麼事都猶豫不決,白白費了很多心思。呵呵。你就別計較啦。」

我當然不計較。但他的話引起了我的重視:「什麼事都猶豫不決,白白費了很多心思。」這句話才道出了他的病源!

《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肝負責謀慮,也就是負責想辦法、策劃,膽則負責決斷,也就是負責拿主意,負責最終拍板。有謀慮就要有決斷,否則,如果光有謀慮而不決斷,這就叫「優柔寡斷」,這種人一天到晚出謀劃策,猶豫不決;或者光有決斷而缺乏謀慮,這也不行,這是魯莽草率。從養生的角度來講,我寧可做個魯莽草率的人,也不願做個優柔寡斷的人。那些過於優柔寡斷的人,總是很少有快樂,在思慮中身心交瘁;倒是那些魯莽草率一點的人,風風火火,心理沒有什麼負擔,身體也會好一些。

優柔寡斷的人,光會謀慮而不決斷,必然被無窮無盡的思慮和打算困擾,一會兒一個想法,一會兒一個打算。不要以為這些想法和打算是我們頭腦里蹦出來的,不花錢就能得到,其實不然,這可是以肝的健康為代價換來的。光會謀慮而不能決斷的人,最容易肝氣鬱結。現在絕大多數人肝不好,根源其實都在此處。

解開肝氣鬱結,最好的要莫過於逍遙丸加減化裁。但如果在服用這些中成藥的同時,有意識地讓自己少一些猶豫不決,少一些優柔寡斷,多一些決斷,這樣的作用就更大了。

為什麼害怕決斷呢?因為我們總是患得患失。有人會因為要不要買某件衣服而猶豫好幾天:買吧?一百多塊,有點貴,浪費錢;不買吧,太漂亮了,太喜歡了,忘不掉。於是,天天忍不住去櫥窗那裡看。還有人會為了去不去參加某個聚會而猶豫不決:去吧,也挺無聊的,不去吧,又想去看看……總而言之,都是在這些小事在反覆思量,反覆盤算,心在模稜兩可之間徘徊,肝在猶豫不決中鬱結,最終,虧的是身體啊!所以,患得患失的結果必然是失去,而且是失去更大更重要的東西——健康!古人云:「心機重,則天機淺。」我也要說:「心機重,則生機少。」心事重重,謀而不決,阻遏了肝的生氣。

人生本是大道無阻,但心靈中這些遊絲、細繩般的阻礙太多,這條路也會越來越狹窄。何不快多一點決斷,刀斬亂麻?何不利利索索地生活,利利索索地健康呢?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kDgK24BMH2_cNUgtk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