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看好A股四季度能夠企穩反彈

2023-10-07     巴倫周刊

原標題:券商看好A股四季度能夠企穩反彈

對於A股2023年四季度行情,多家機構給出「政策樂觀預期繼續發酵、企業盈利有望在四季度築底反彈、市場有望逐漸走出谷底」等預判。

2023年四季度已至,多家券商發布研究報告,研判A股四季度行情走勢。

近兩個月,政策面暖風頻吹。高層定調活躍資本市場後,資本市場各有關單位打出落實政策「組合拳」。

政策底不斷夯實,市場底是否明確?今年三季度以來,A股市場延續震盪行情。7月下旬,市場一度在「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磅利好後出現反彈;8月A股整體走勢較為低迷,3100點「保衛戰」開啟。

到了四季度,A股市場是否有望企穩回升?又是否能迎來一波反彈行情?市場估值到哪了?哪些行業值得關注?

整體來看,對於今年四季度行情,多家機構較為樂觀,並給出「政策樂觀預期繼續發酵、企業盈利有望在四季度築底反彈、市場有望逐漸走出谷底」等預判觀點。其中,消費、新能源、TMT等是多家機構共同看好的方向。

不過,也有機構提出了要注意的風險。奶酪基金基金經理莊宏東認為,居民消費力以及消費意願的恢復有待持續觀察,若改善程度相對緩慢,或後續相關政策力度和節奏不及預期,或對市場情緒有所擾動。

目前市場存在美聯儲年內繼續加息的預期,如果美聯儲加息節奏或強度超出市場期望水平,將對市場情緒以及資金流向產生潛在影響。」莊宏東向《財經》表示。

經濟修復提供支撐

多家券商對A股四季度行情較為樂觀,給出「市場底信號強烈」「A股在四季度有望迎來重大轉機」「A 股的反彈行情正在開啟」等預判。

綜合機構觀點,經濟基本面方面,穩增長政策不斷落地推動經濟修復,國內經濟基本面的修復是支撐市場持續反彈的基礎;政策底和市場底方面,政策底不斷明確,市場底逐步形成。

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稱,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後穩增長政策不斷落地,地產、降准等均是亮點。「往後看,貨幣政策的寬鬆周期或將繼續持續,近期一系列積極政策落地正在推動經濟修復。」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提到,經濟基本面的修復企穩是驅動市場情緒由過度悲觀向中性回擺的重要助推力,「 以基本面修復為支撐的反彈在逐步展開」。

對於政策底和市場底,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整體來看,預計國慶長假後市場大機率完成築底,開啟新一輪上行。

市場底信號強烈,宜守住籌碼,迎接新一輪行情。」他提到。

陳果分析稱,8月27日以來,房地產政策、活躍資本市場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底已經確認,從萬得全A的走勢來看,市場底逐步形成。歷史上節後寬基指數平均收益在0.5%-2%,十月大盤強勢機率較高。

「在經歷了二季度至三季度的調整後,A股迎來基本面、流動性、政策面的上行拐點。」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夏認為,A股在四季度有望迎來重大轉機,演繹N型的最後一筆上行走勢。

A股大機率在四季度市場迎來一輪反彈,在當前的位置上向市場傳遞更多積極的信號,『十一』前後將迎來轉機。」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林榮雄稱。

林榮雄認為,在經歷9月上旬經濟數據披露、房地產基本面以及匯率層面考驗後,值得高度重視的一個好消息是:初步明確當前市場已經對利空因素逐漸鈍化,這是市場底逐漸清晰,反彈即將到來的重大交易特徵。

還有券商分析認為,市場已出現修復「曙光」。

興業證券張啟堯團隊稱,近期,隨著政策呵護加速落地、基本面企穩回升、微觀資金供需改善等積極信號陸續出現,市場已迎來修復的曙光。

「後續隨著更多信號和催化的出現,四季度市場有望從量變到質變、走出底部、迎來修復。」其表示,隨著政策呵護加速落地、基本面和盈利企穩回升、微觀資金供需逐步改善等積極信號陸續出現,四季度市場有望迎來修復行情,「當前的底部區域仍建議堅定信心、保持耐心,等待量變到質變的轉折」。

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也表示,四季度市場會迎來真正的轉機。

首先,基本面已有好轉的跡象,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有所反映,不明顯但能一窺端倪;其次,政策的支持力度毋庸置疑,應該是前所未有的集中,針對性強;第三,場內增量資金改變不大,但投資者信心已經有所恢復。」易小斌告訴《財經》,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A股四季度將會迎來逆襲,出現逐級抬升的走勢。

四季度什麼值得買?

基於上述研判,A股四季度哪些行業板塊值得重點關注?

整體來看,部分機構看好成長風格的表現,一些分析師提出「成長回歸」「成長占優」等觀點。配置層面,機構共同看好的方向集中在消費、新能源、TMT等板塊。

陳果認為,在當前「低位+後續無明顯利空」的組合下,配置上不宜再減倉,而是適合圍繞「低位+基本面改善確定性」進行布局。

對於A股四季度的風格研判,張夏總結為「藍籌崛起,成長回歸」——從歷史上看,A股在時間效應上有相對明顯的四季效應,分別是春節前後到4月的春季躁動,4月-5月的業績披露期前後容易出現階段回歸,5月開始沿著景氣度最高的方向進行盛夏攻勢,到了四季度,在外資流入、經濟預期轉暖之下,很容易出現大盤藍籌占優的局面,稱之為「藍籌回歸」。

林榮雄提出「四季度更傾向於在成長和價值之間反覆,成長更占優一些」的觀點。

他認為,當市場從市場底向上的定價過程中,在可預期政策效果有限但滿足經濟托底,低位彈性板塊占優將年內勝負手的重心放在成長領域,TMT+中小盤(中證1000指數、科創50指數)是關鍵。

行業配置上,消費、TMT、新能源、AI等成為多家機構看好的方向。

張夏建議,業績為王,關注盈利高增或改善預期較強的領域。大類行業來看,盈利有望迎來拐點或改善斜率較大的板塊預計主要集中在中游製造、消費服務和TMT等領域。

張啟堯團隊稱,配置上,重點關注三大方向:第一,「118個細分行業中觀景氣研究框架」提示景氣邊際向好,同時受益政策寬鬆驅動的上游周期等;第二,繼續戰略性看好三大周期共振、有望底部反轉的半導體;第三,中長期持續關注低波紅利資產。

牟一凌團隊稱,「我們的配置推薦進行小幅調整。」具體而言,第一,上遊資源消化超額收益的壓力可能並不大,仍應堅守,推薦油、銅、煤炭、鋁、油運、鋼鐵、貴金屬;第二,隨著北上資金的回流,建議關注新能源車、建築材料、食品飲料,消費者服務;金融板塊可以積極配置(券商、銀行、保險);第三,紅利資產依然是可以積極配置的方向。

牟一凌提到,在投資者情緒最悲觀的時刻很可能已經過去,同時未來行情的演繹更有可能受到經濟基本面企穩修復支撐的背景下,未來哪些行業在反彈中更具有持續性這一問題正在變得重要。

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認為,從彈性的角度考慮,可能會重點關注兩個層面。一是經過長達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調整的曾經的熱門賽道,如新能源車、風光儲能、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由於下跌幅度較大,利空因素基本消化乾淨,而市場前景依然可期,會醞釀不少機會。

二是今年受ChatGPT影響的AI板塊,年初異軍突起之後,4月開始快速調整,從時間和幅度來看,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狀態,一些後期有業績支撐的公司還會表現優異。此外,直接受政策催化的產業如地產鏈,特別是後地產鏈也會有一些表現。

文|周楠 張欣培

編輯|楊秀紅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fd4b0116e0f201ede282b3ccd012c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