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佳國產片,瘋了???

2023-04-04     豆瓣電影

原標題:今年最佳國產片,瘋了???

本文作者:豆瓣 @ 唐樂

首發公號: 鑒片工場 丨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丨

來了,今年口碑最佳國產片。

截至目前,超過8萬人打分,豆瓣評分8.4,在今年上映的國產院線片中評分第一。

在此之前,這部電影已經榮獲平遙國際電影節費穆榮譽最佳影片,北京國際電影節最受注目影片等,被無數影迷奉為「年度最佳」。

有人說它極具創意,治癒又浪漫。

但也有人說它荒誕無稽,全程發瘋。

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今天就讓豆友@唐樂來聊聊——

宇宙探索編輯部

導演: 孔大山編劇: 孔大山 / 王一通主演: 楊皓宇 / 艾麗婭 / 王一通 / 蔣奇明上映日期: 2023-04-01(中國大陸) / 2021-10-17(平遙國際影展)片長: 118分鐘

在看片時,有好多地方能聽到影廳里肆無忌憚的笑,和以往看《你好李煥英》時候的滿場哄堂大笑不一樣。

此處的笑聲就像一盆剛剛炒熱的黃豆一樣,沒有海嘯般的笑聲,而是一個一個,並不間斷地蹦出來。

異常響亮,像爆豆的聲音。

《宇宙探索編輯部》可以說是一部風格小眾化的荒誕喜劇佳作,之所以是佳作,因為它秉持了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個特徵。

影片本質上還是在講述一個喪女父親如何療傷,從逃避現實到與現實和解的故事。

先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傳統主流喜劇能夠引我們發笑的是什麼呢?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周星馳無厘頭喜劇,這類影片從伊始,就將環境和人放到了一個非現實的狀態中。

就像是我們在看一群不正常的人類,在「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里發生的不正常的事情。

再比如許冠文的喜劇,他們塑造的人物從骨子裡都是反映了真實的東西,而且將它們放置在一個真實的社會中。

所產生的喜劇元素,是通過「巧合」來實現的,甚至這種巧合,我們往往也能在現實里看到。

而本片如果打一個比方,就是把一群不正常人類,放到真實的社會裡,會發生什麼樣可笑的事情。

但《宇宙探索編輯部》之所以成為反傳統,還有一個風格上或者說節奏上的獨特之處。

這個影片的風格就是兩個字——錯位,人物和所處環境的錯位。

這個電影從大題材到細節上處處充斥著這種錯位。

影片都是通過發生人物與環境的錯位後,再通過電影元素,如鏡頭,配樂,來強化這種錯位。

比如全片第一個核心笑點,唐主編被卡在太空衣裡面了,這一場戲最核心的高潮在於,為了讓他出來,請來了救護車,消防車,甚至是吊車。

在這場戲最後那塊,他穿著太空衣被從窗戶吊出來這一段,老舊小區里,眾多樸實大爺大媽的圍觀,配上雄壯的交響樂,以及這一身高科技的太空衣,這就形成了近乎於荒誕的錯位感。

再比如坐在「接小孩專用」三輪里探出腦袋的中年大叔,小鎮上的「外星人駐地球聯絡處」,在精神病醫院為精神病授課講宇宙……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鏡頭,以及唐志軍的行為,是不是有一種裝在套子裡的人的感覺?

影片的笑點都來源於這種沒有節奏的「彆扭」。

從電影主題上看,同樣,這種錯位依舊明顯。

這種錯位感是核心驅動力,也是最能帶給觀眾深刻印象的要素。

這一點和《平原上的夏洛克》在電影核心驅動力上挺像的——

《平原上的夏洛克》將偵探這個定位放到了幾個農民身上,以前我們看過的偵探應該都是西服革履,鮮衣怒馬,而在夏洛克里,是兩個種地大叔疲於奔命。

在《宇宙探索編輯部》里,對於探索外星人的這種題材,往往聯想到的是《黑衣人》《超時空接觸》等,再土也得是個《第九區》這樣的,充滿了高科技、超人、特效、大爆炸……

而本片將尋找外星人的人定位在了一批落魄的人身上。

他們是付不了供暖費的窮編輯部,是對女兒去世不能釋懷的主編、是說話結巴的氣象站臨時工、有抑鬱症的讀者。

將他們和神秘的外星人,超自然事件放到了一起,他們越正經,越搞笑。

影片說得上的主要人物五個人,劇本賦予了他們非常鮮明的特徵:

主編唐志軍,離異,喪女,女兒是因為抑鬱症自殺的,這件事以及女兒給他最後的留言讓他不能釋懷,也是他執著探索外星人的真實動力,全片其實就是講述他如何與現實和解。

在影片最後,他為了女兒流下了眼淚(一個顯著的對比是影片伊始他還口口聲稱不原諒他女兒的行為)。

艾麗婭扮演的秦副主編是全片的吐槽支柱,所有的槽都是她吐出來的,完全就是一個被扔進精神病院的正常人定位。

另外,她自營一家眼鏡店,可以判斷她是編輯部主要的財政支柱。

正因為她比較正常,所以在與這幫奇葩溝通時要付出多一倍的精力。

同時她所有的嘲笑中,我們是可以隱約察覺到她對唐志軍的感情的。

那日蘇,跟班,本職是氣象站放氣球的。

他的特點雖然單一,但是鮮明。

愛喝酒,喝完酒就睡,在哪睡哪。

曉曉,讀者,童年父母離異。

通過這種超自然雜誌來逃離現實。

孫一通,影片暗線主角,是一個真正的文青和外星人通靈者。

他擁有一個因為經常接收外星人信號而不太靈光的腦子,是他帶領眾人一步一步接近真相的。

他的特點也是非常鮮明,頭頂一口大鍋,經常暈倒,瘋瘋癲癲。

而由於本片的科幻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判定,影片里對於究竟是真實還是幻覺,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

特別是影片唯一的特效片段,作為影片最後結尾高潮的外星人「劫持」片段,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

在這段之前10分鐘,唐志軍是吃了毒蘑菇里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可能都是幻覺。

同理,如果是幻覺,對於孫一通的判斷就會徹底變化,在影片中曾經透露他的父親因為礦難去世。

所以我們也可以推理出,孫一通其實也是為了逃避現實而假裝與外星人的聯繫(導演後來解釋,這個人是參考了孫悟空來創作的)。

全片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希望能找到外星人,而這樣做的目的,在影片開頭對唐志軍的採訪,就已經解釋了目的: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麼我們人類自身所面臨的的問題,都會消失。

不用再為女兒的自殺而苦惱,不用因為自己的不合群而苦惱,不用再為編輯部的衰敗而苦惱……

結合裡面每個人的境遇,結合影片最後,一段整個宇宙不斷擴大視野,從地球,到太陽系,到銀河系,到超女座超星系團,再到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宇宙的視野不斷擴大,最後變成了人類DNA的雙螺旋結構。

電影語言告訴我們的是,人類探尋宇宙的秘密,都藏在我們自己心裡。

與其投入群星,不如把眼光轉向茫茫人海之中。

影片最後,還留下了一個問題,需要每個觀眾給出自己的答案——

拿著攝影機的人,到底是誰?

又一部央視新劇來了,竟然越看越上頭?

200萬人評分9.5,這影史第一又殺回來了!

全網哀悼,又一位頂級大師離開了……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fc4c4ce1f11c3864371477448a2ce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