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新消費品牌口中的「萬物皆可營銷」,「肯德基爺爺」也算是給新消費品牌再度上了一節營銷課。
文 | 森河
美編 | 漁夫
主編 | 謝浩
來源 | 財經無忌(ID: caijwj)
一隻巴掌大小的可達鴨玩具值多少錢?
在電商平台,這個數字一度被炒到1000+,有人在連結下留言:
「誰能拒絕在六一節前,擁有一隻會唱歌跳舞的可達鴨呢?」
微博熱搜上,「可達鴨」相關話題的熱度也經久不衰,繼「瑞幸椰雲拿鐵」之後,肯德基的可達鴨接過了流量的旗幟,成為了5月新消費市場的「天選之子」。
事實上,這並不是肯德基第一次與「可達鴨」聯名,早在2019年、2020年,肯德基的兒童套餐里就有出現過這一蠢萌IP的身影。
然而這一次的火爆,還是超乎了人們的想像,不僅套餐全部銷售一空,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甚至還出現了「代吃」和炒作價格的現象,賣家放出多個可達鴨的庫存照片,聲稱渠道供貨,貨源充足。
另一邊,買不到的消費者的怨念,也透過社交媒體呼之欲出。
一款傻萌可愛的鴨子,為何能讓萬千年輕人瘋狂?
每個年輕人,
都是潛在的「肯德基段子手」
首先繞不開的,是這款產品自身的獨特。
雖然寶可夢和可達鴨的聯名年年都有,但從造型來看,今年的「廣場舞可達鴨」比前兩年的造型更加「蠢萌」,可玩性更高,兩隻手可以互換,其憨態可掬的造型和音樂盒內的土味音樂相結合,自然讓很多年輕人愛不釋手。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提到肯德基自帶的「熱搜體質」和龐大流量。
有人開玩笑稱,即便肯德基聯名的是「南京鹽水鴨」,也能在營銷圈掀起一輪新地震。
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即使你的朋友圈沒有被可達鴨的動圖和表情包刷屏,那麼風靡全網的「瘋狂星期四」文案,你肯定也不陌生。
作為銷售端的促銷活動,「瘋狂星期四」的本意是讓利促銷,結果陰差陽錯之下,成為了時下最熱的「網際網路新潮」,一些想吃肯德基的朋友們在星期四發布一些魔幻且離譜的文案,並無一例外在結尾表達想讓別人請自己吃肯德基的願望,被廣大網友稱為「瘋狂星期四文學」,又催生了一個新的族群「肯德基文學家」。
而這些文學的體裁,也是層出不窮,有青春疼痛文學類型——凌晨過後沒有一個人祝她生日快樂,「原來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反轉到今天是肯德基瘋狂星期四。
現代詩類型,落寞的文案勾勒出淒涼的美景,讓讀者被文案所描述的畫面所感染,然而畫風一轉,又只能高呼上當。
批判文學類型,反向操作的文案看似人間清醒,實則是用戶想要通過反向撩,引發更多人關注。
除此以外,諸如「幫買肯德基,助力秦始皇」的歷史懸疑題材、「相戀十年被掃地出門,求一份肯德基邊吃邊講」的都市情感題材,也是層出不窮。
有趣的是,近期,肯德基「瘋狂星期四」更是被發現已經成功完成品牌商標的註冊,一躍成為「營銷神話」。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達鴨此次的火爆,也與肯德基自身的「熱搜體質」關聯緊密,畢竟,和寶可夢聯名的品牌多如牛毛:
和路雪、balabala、Adidas、李維斯、優衣庫……
眾多品牌之中,真如肯德基一般火遍大江南北的,堪稱寥寥。
新消費難免「流量饑渴」
除此之外,肯德基營銷案例所引發的廣泛討論,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新消費品牌集體的「流量饑渴」。
早在五年前,某知名媒體就曾提出過「時間戰場」的理念,這一理念認為網際網路可以開採的國民總時長為18250億小時,圍繞時間、注意力,一場殘酷的商業競爭正在醞釀。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流量=增長」,成為了新消費品牌篤信的法則。
健康食品品牌王飽飽,月銷售額從120萬元增長到4000萬元只用了9個月;
創立於2016年的女性內衣品牌Ubras,在投放抖音信息流之後,2020年的同比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800%。
中式餐飲品牌老鄉雞官方微博的「咯咯噠」,「董事長手撕員工聯名信」「200元戰略發布會」以及各平台的人設營造,更是讓品牌和董事長束從軒雙雙晉升「網紅」。
與此類似,B站、快手、小紅書等,都在一段時間裡成為了新消費品牌的流量風口。
即便是多年深耕實體餐飲的肯德基,最終也無法逃過「真香定律」 。
在肯德基母公司百勝中國披露的業績中,受疫情大環境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總收入26.7億美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4%;凈利潤為1億美元,同比下滑57%。
某種意義上,股價、業績的不利表現,正在將一個個新消費品牌,「逼向」營銷的內卷和廝殺中。
然而即便如此,品牌們想要復刻肯德基的「流量神話」,也依然任重道遠。
都叫跨界聯名,
為什麼出圈的總是肯德基?
「營銷沒有專業可言,只有成功可言。」
「廣告狂人」葉茂中曾在《廣告人手記》中對「營銷」下了這樣一個頗為宿命式的定論。事實上,跨界或聯名營銷在當下的廣告界早已不是新鮮事物。
將時間撥回一百多年的法國街頭,生產輪胎的米其林開始跨界做起了美食雜誌《米其林指南》,當時的法國人也並未深究「為何一家輪胎公司要去做美食雜誌」,而是呼朋喚友地根據雜誌上提供的信息去嘗鮮打卡。
一百多年前的故事已經啟迪我們,聯名跨界的本質並不在於「和誰聯名」,而是在於是否能夠打動當代年輕人,融入社交生活。
從這一角度而言,肯德基的營銷套路並非無法複製。
首先,「魔性」的並不是可達鴨,而是會玩也敢玩的網友。
社交媒體作為天然的「二次創作平台」,本身就是網絡媒介文化產生的土壤。動漫IP可達鴨本身的形象並沒有改變,而是通過網友們的加工再創作才得以出圈。
一位本身對可達鴨並不「感冒」,但因網友二創視頻而加入搶購大軍的網友告訴財經無忌:「太魔性了,而且自己也可以寫紙條再創作。」
這種低門檻的二次創作行為被美國文化研究學者亨利·詹金斯界定為「參與式文化」,相較於大眾媒介時期的單向傳播,「參與式文化」的特點是自發性與互動性。
這種自發性的參與同樣體現在肯德基的「瘋狂星期四文案」里。
抒情風、文藝風、沙雕風......任何風格與熱點配上一句「今天是瘋狂星期四,你願意請我吃肯德基嗎」都能組成「瘋四文學」。
在解構與被解構之中,「瘋四」成為了當代年輕人釋放壓力的新狂歡節。
而在這之外,肯德基成功的關鍵,還在於IP本身。
從營銷角度而言,選擇一個好的IP,某種程度上,一場營銷已經成功了一半。
理解這一點,不妨回到可達鴨背後的寶可夢本身,作為任天堂旗下的熱門ip,寶可夢可謂是「躺著賺錢」。
據國外統計機構Statista發布的最新的全世界IP價值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正是是寶可夢。數據顯示,這一IP自誕生後的收入已經達到1090億美元。
而在這份榜單上,除了寶可夢外,其他的還有馬里奧、哈利波特、迪士尼公主等耳熟能詳的知名IP。
反觀國內,知名IP瘋搶現象也在跨界聯名的案例中屢見不鮮。
比如,鴻星爾克與王者榮耀聯名。鴻星爾克甚至因為「太過激動」,提前官宣而導致一場輿論風波。再比如,2022春節期間爆火的「我不是胖虎」,從表情包、系列周邊再到品牌聯名,掀起了一陣「胖虎熱」。
而根據《2021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圍繞動漫IP授權商品為主的娛樂/人物商品零售額已超過80億美元,且將在未來保持著10%的增速。
有能吸金力十足的ip,也有願意掏錢的消費者,從這一角度來說,可達鴨與肯德基的出圈更是當下聯名熱的重要縮影。
而透過消費者與ip本身,回到肯德基。更為關鍵的是,一次次營銷成功的背後,是肯德基本土化戰略的獨到之處。
復盤肯德基的出圈時刻,無論是冬奧會時推出用餐送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還是如今的可達鴨,不可否認的是,這家已經接近100歲的企業,總能隨時抓住市場熱度在營銷上與中國年輕消費者玩到一起。
據財經無忌不完全統計,除了寶可夢等外,肯德基還與天官賜福、第五人格等二次元大熱動漫遊戲IP聯名。
而反觀如今市面上自帶熱度的諸多品牌,也常企圖以聯名跨界合作破圈,但最後都「沉默消失」。
不妨以喜茶舉例,作為茶飲界的「跨界狂魔」,喜茶曾有諸多跨界聯名的成功案例。但前不久,卻因與威猛先生聯名而「翻車」。
將小眾的潮汕油柑與新式茶飲結合,喜茶的本意是以「去油」為賣點,但卻忽略了品類與品類間的「天然區隔」。
正如一位網友所評論的:「濃濃的清潔劑味兒撲面而來。」
一個清爽甘甜的油柑,一個讓污漬去無蹤的潔廁液,很容易讓人產生牴觸和心理不適,難怪聯名之後不火。
對比之下,肯德基的優勢顯而易見。相較於新消費品牌口中的「萬物皆可營銷」,肯德基爺爺也算是給新消費品牌再度上了一節營銷課。
每人互動
你買到肯德基的可達鴨了嗎?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財經無忌(id: caij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