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陳鄧新
編輯/ 高 智
作為資本市場的明星,貴州茅台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2023年5月18日,貴州茅台就發公告,將出資100億元參與設立產業基金茅台招華與茅台金石,兩隻基金的認繳出資比例均為90.7441%。
不久之後,一則關於貴州茅台設立私募基金的消息,在網際網路不脛而走,這次卻沒有發布相關的公告。
那麼,此「茅台」與彼「茅台」,有何不同?連續出手設立基金,背後有何深意?有頭有臉的白酒企業,怎麼都玩起了風投?
貴州茅台,也是投資老手
設立私募基金的「茅台」,並非「李鬼」。
據企查查的信息顯示,貴州省結構調整國資貳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出資額為140001萬人民幣,股東之一為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為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不難看出,這兩家公司都可以稱之為「茅台」,不過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而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
圖源:企查查
如若母公司的行為不涉及上市公司,自然毋須公告。
事實上,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並非資本「新手」,早在2014年就切入了私募股權投資賽道,設立了茅台(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80.1%。
據公開資料顯示,茅台(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規模為10億元至20億元,旗下擁有5隻私募基金,涉及旅遊、食品、材料等領域,投資了李子園、新巨豐、百佳食品、鍋圈食匯、阿寬食品、萬凱新材、天宜上佳等企業,目前已有9家企業已成功IPO。
由此可見,其再度打「投資牌」,並非毫無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貴州茅台之外,五糧液、今世緣、瀘州老窖、古越龍山、洋河股份等大大小小的知名白酒企業也紛紛入局。
譬如,五糧液於2023年4月設立了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搶抓新能源產業的「風口」。
再譬如,今世緣於2023年5月入股了南京華泰金斯瑞生物醫藥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涉足醫療健康、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投資。
據財聯社創投通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5月以來,45家白酒企業在一級市場共計投資了260餘次,涉及醫藥、半導體、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財務投資,尋找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白酒企業熱衷「資本遊戲」,背後的原因有三。
首先,家底豐厚。
近些年,白酒企業的日子相當滋潤,與之對應的是現金流也相當充沛、家底頗為豐厚,擁有跨界投資的底氣。
以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23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為207.95億元,同比增長20.59%;預計2023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356億元,同比增長19.50%左右。
圖源:同花順
而2001年至2022年,凈利潤累計高達3931.42億元,其中分紅累計為2086.53億元,剩餘的未分配利潤也頗為可觀。
實際上,「財大氣粗」用來形容白酒企業一點也不唐突。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五糧液的現金厚度為989.03億元,瀘州老窖的現金厚度為248.67億元,洋河股份的的現金厚度為244.13億元。
其次,尋找第二曲線。
白酒行業雖然不差錢,但遠沒有想像的那麼風光,之所以如此與行業的天花板肉眼可見有莫大的關係。
實用金融商學執行院長羅攀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表示:「白酒消費總量是由消費者決定的,因此,白酒產品的消費不可能一直上升。在新的時期,消費者越加重視健康、綠色消費和理性消費,在此情況下,白酒消費同樣面臨一定的調整。但理性經營者應該謀未來,及時抓住機遇,向未來最有潛力的發展方向進行投資經營。」
簡而言之,需要尋找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於是乎,藉助產業基金或私募基金分享其他行業的紅利,成為白酒行業的共識。
一名市場人士告訴鋅刻度:「跨界難度很大,往往是一將功成萬骨骷,通過財務投資的方式,則可以跳過一些坑,提高跨界的成功率,畢竟專業的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再次,支持實體經濟。
風投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歷來受到相關的激勵,也激發了上市公司參與股權投資的熱情。
如此,白酒大佬們也可以出手解決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棘手問題,達到雙贏的目的。
總而言之,以貴州茅台為首的白酒企業紛紛入局「資本遊戲」,是一個正常的資產配置行為,目的是間接尋求第二曲線,分享其他行業的發展紅利。
這意味著,不影響主業,也不偏離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