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泵汽蝕的原因和應對措施,快收藏!

2022-05-19     真空網

原標題:離心泵汽蝕的原因和應對措施,快收藏!

什麼是汽蝕?

泵中的液體局部壓力下降到臨界壓力時,液體中便會產生氣泡。氣蝕是氣泡聚集、運動、分裂、消滅的全過程。臨界壓力一般接近汽化壓力。

汽蝕有哪些危害?

1、會導致過流部件腐蝕。腐蝕原因有兩個:

一是由於氣泡破滅時產生高頻(600~25000HZ)衝擊,壓力高達49Mpa,致使金屬表面出現機械剝蝕;

二是由於汽化時放出熱量,並有溫差電池作用產生水解,產生的氧氣使金屬氧化,發生化學腐蝕。

2、會導致泵性能下降

泵汽蝕時葉輪內的能量交換受到干擾和破壞,在外特性上的表現是Q-H曲線,Q-P、Q-η曲線下降,嚴重時會使泵中的液流中斷,不能工作。

對於低比轉速,由於葉片間流道窄而長,一旦發生汽蝕,氣泡充滿整個流道,性能曲線會突降。

對於中高比轉速,流道短而寬,因而氣泡從發生髮展到充滿整個流道需要一個過渡過程,相應的性能曲線開始是緩慢下降,之後增加到某一流量時才急劇下降。

離心泵最容易發生氣蝕的部位有哪些?

葉輪曲率最大的前蓋板處,靠近葉片進口邊緣的低壓側;

壓出室中蝸殼隔舌和導葉的靠近進口邊緣低壓側;

無前蓋板的高比轉數葉輪的葉梢外圓與殼體之間的密封間隙以及葉梢的低壓側;

多級泵中第一級葉輪。

提高抗汽蝕的措施:

1、提高離心泵本身抗汽蝕性能。

改進泵的吸入口至葉輪附近的結構設計,增大過流面積;

增大葉輪蓋板進口段的曲率半徑,減小液流急劇加速與降壓;

適當減少葉片進口的厚度,並將葉片進口修圓,使其接近流線型,也可以減少繞流葉片頭部的加速與降壓;

提高葉輪和葉片進口部分表面光潔度以減小阻力損失;

將葉片進口邊向葉輪進口延伸,使液流提前接受做功,提高壓力。

採用前置誘導輪,使液流在前置誘導輪中提前作功,以提高液流壓力。

採用雙吸葉輪,讓液流從葉輪兩側同時進入葉輪,則進口截面增加一倍,進口流速可減少一倍。

設計工況採用稍大的正沖角,以增大葉片進口角,減小葉片進口處的彎曲,減小葉片阻塞,以增大進口面積;改善大流量下的工作條件,以減少流動損失。但正沖角不宜過大,否則影響效率。

採用抗汽蝕的材料。實踐表明,材料的強度、硬度、韌性越高,化學穩定性越好,抗汽蝕的性能越強。

2、提高進液裝置有效汽蝕餘量

增加泵前貯液罐中液面的壓力,以提高有效汽蝕餘量。

減小吸上裝置泵的安裝高度。

將上吸裝置改為倒灌裝置。

減小泵前管路上的流動損失。如在要求範圍儘量縮短管路,減小管路中的流速,減少彎管和閥門,儘量加大閥門開度等。

降低泵入口工質介質溫度(當輸送工質接近飽和溫度時)。

以上措施可根據泵的選型、選材和泵的使用現場等條件,進行綜合分析,適當加以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e5271345f5c8e9bb8129ea09ec815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