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曾經是官方認證的「移民中轉站」

2023-11-09     車解讀

原標題:莆田,曾經是官方認證的「移民中轉站」

文:聞道圖:全景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這一塊長滿蒲草的海岸邊,莆田,被人相中,成為人們的逃亡地。時間如同木蘭溪的流水,靜靜地流淌在南北洋平原上,

戰亂南遷,成了人們的逃亡地

《閩中記》:「永嘉之亂,中原仕族,林、黃、陳、鄭、羅先入閩。」

中原大規模的南遷

福建的第一大姓,「林」,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遷入的,到了唐代,莆田林氏可謂盛極一時,林祿的十六代裔孫林披生了9個兒子,全部當了刺史,歷史上稱為「莆田九牧林」。

比較出名,移民潮呼之欲出

到了

南宋末年,蒙古揮師東南,莆田在陳瓚、陳文龍叔侄的堅守下苦苦維繫,後城破兵敗,幸運逃出的後人則繼續帶領鄉眾輾轉至漳州、潮州等地,這是一次大規模的遷徙。

後來蒙古人又殺到漳州、潮州,所以到潮汕的莆田人又輾轉到了海南。

「官方認證」移民中轉站

元末年,朱元璋打敗了元朝統治者和各路農民義軍,建立了明朝。

但是因為打了這麼多年的戰,人都變少了,地變少了,也沒有生產力,皇帝打完了勝戰,當然想恢復國力,其中一點舉措是,把

比如潮汕那一帶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可跟元朝打戰的時候,由於反抗激烈,所以人變得非常的少。那時中原地區戰亂方息,瘟疫又起,所以大傢伙都想南下。

皇帝雖然倡導獎勵移民,但是時局還不穩當,怕

意思就是你想南遷到哪裡,必須先到我指定的地方集中報道,等候官府放行,然後才能去周邊的地方。

三種形態的對外移民

莆田作為移民中轉的其中一個重要點是戰亂,那麼同樣重要的是:

在宋,元、明等幾個朝代,那時起,莆田科甲鼎盛,當官的人非常多,文化先進,官員上任後落籍外地,很多到了潮汕一帶。有很多官員到了潮汕一帶就安家落戶,繁衍生息,這種中轉算是一種文化輸出吧。

最後還有一點: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盛行下,也有些移民是因為貿易經商,又移民到南下到粵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da5ae9eabc0bf87a96518942338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