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國推行郡縣制沒想到被漢朝抄過去用了

2023-12-17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國推行郡縣制沒想到被漢朝抄過去用了

有很多人認為郡縣制是秦朝開始的,其實是錯誤的,早就春秋時期,郡縣制就已經出現了,在局部地區使用,到了秦朝才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西周的分封制,經過幾百年,春秋時期開始鬆動。出現了諸侯爭霸,比較強大的諸侯國在新占的邊地設立了郡和縣,國君來管理。根據記載,最早的縣是在公元前8世紀的楚國,楚國滅了一個名叫權國的小國,改成了權縣。

當時這樣做是為了軍事考慮,公元前6世紀,楚靈王把兩個國改成了縣,自己管理,有人說他非常的貪婪,不給大臣們分土地,自己全占了,他回答說,是因為要以這個為理由討伐北方的諸侯,楚國是現如今的湖北,中原地區的諸侯國是很多的。邊境地區總是打仗,貴族們也不願意去這個封地,所以在邊境設縣,由君王自己管理,貴族們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郡出現的還要晚一些,也是在邊境上,範圍要比縣的大一些,但是更加荒涼,這裡的軍事意味更濃厚,所以這裡的長官被叫做郡守。起初郡的地位沒有縣高,當時的縣有兩個類型,秦國和楚國的縣是給君主管理,晉國的縣是分給大夫們管理,所以晉國的郡和縣並沒有起到加強君王集權的作用。到了春秋的後期,晉國的大夫勢力變強,導致三家分晉,但秦和楚卻沒有發生分裂。

如果是君王直接管理,能夠加強權力,在對外的戰爭中,可以集中力量對抗。在春秋戰國,中央的權力越大,國家就越強大。人人都懂的道理,為什麼當時的諸侯國不採取郡縣制呢?其實各諸侯國都知道,只不過是不能下定決心。一旦加強君王權力,貴族肯定是不樂意的,一般貴族跟君王是有血緣關係的,就算沒有關係,一個國家也是需要貴族支持的,如果他們聯合發對,國君的地位將會動搖,所以國君們都沒法下決心。魏國和楚國相對的進行了一些改革,是有成效,但都沒有下定決心,結果都無疾而終。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成功的改革,原因是秦孝公和商鞅很堅定的下了決心。秦孝公也是被形勢所逼,各諸侯開會都不叫他,打算瓜分秦國,秦國再不改革就要滅亡了,商鞅也是不給自己留後路,變法非常的狠,明知太子是儲君,還是跟太子有了衝突,秦孝公一死,他就被五馬分屍了。

秦朝之所以推行了這個制度,就是為了加強中央的權力,秦統一後,有了成功的經驗,才開始推行。但縣的概念最初是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文王時期,所以郡縣制從春秋時期就有了。在郡縣制出現之前都是分封制,220年,為了維護地主階級,廢除了分封制,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開始推行郡縣制,一旦開始推行,影響了之後中國的所有朝代,地方的機構必須服從中央,就不會造成地方傭兵自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d79b7660cafd79a8f86a071850378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