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之間,如果不想變成仇人,這兩件事就別做了,記住了

2022-07-11   仲念念。

原標題:親戚之間,如果不想變成仇人,這兩件事就別做了,記住了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國學大家辜鴻銘曾說過,中國人有一種其他民族都沒有的特質,那就是溫良。中國人是一個有溫度,有人情味的民族,也在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尤其是有血脈相連的親戚之間就更是如此。

只是在生活中,我們卻經常碰到一些親戚反目的事情,明明應該是守望相助相輔相持的親人,為什麼到最後卻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仇人?

以下這兩件事,往往是引起矛盾的導火索。

如果不想變成仇人,那麼這兩件事最好就不要做。

一:借錢

無論是關係多麼好的親人,錢都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哪怕是骨肉至親也有為錢鬧得反目成仇,甚至你死我活。

借錢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無論是對於開口借錢的還是被借錢的來說都是如此。

當你向親戚借錢時,首先你自己的心態上就會覺得低人一等,看到親戚都不敢大聲說話,因為有求於他。開口向他借錢,就等於向他直接袒露了自己最困窘的那一面,求可以得到他的幫助。

這時無論借到或者借不到,在心態上你就已經輸了。

如果別人沒有借給你,雖然從道理上你能明白別人沒有借錢給你的義務,但是多少在心中都會有一點怨懟。

既然你開口,那麼你就認為他是可以拿得出這部分錢的,但是他卻不願意借給你,他在你心中就已經留下了自私的印象。

人非聖賢,不可能像計算機那樣精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從道理上能接受,但是從感情上往往過不去那道坎。

對於被借錢的人來說也是如此,借出去害怕血本無歸要不回來,不借又擔心是不是會被埋怨,借與不借都是兩難。

借錢之後就是還錢,能不能按時還錢也是很多人擔心的一個問題。如果不能按時還款,礙於親戚情面又不知道怎麼開口討要,有時候真的急著用錢了,甚至還要上門討錢。這時候親戚之間的那點情分真的是一絲都不剩了。

被討債的會覺得你斤斤計較,連親戚之間的情分都不看在眼裡,做出讓他顏面盡失的事情來。

而上門要錢的,就覺得你絲毫不體諒他的難處,當初是為了幫你渡過難關才借的錢,現在等你自己需要用錢了,卻又擺出這樣一副強人所難的樣子,幾番撕扯下來,親戚也就成了仇人。

避免這番撕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開口借錢。有多大本事就辦多大的事,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二:插手別人的家事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熱心腸,他們總是想要幫助別人排除困難,所以當別人遇到家事糾紛時,他們總是會積極地幫著出謀劃策,甚至親自出面調解,希望可以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

但是家事不同於其他的外務,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個家庭中可能隱藏著很多盤根錯節的關係與秘密,並不是我們一個外人所能洞悉的。

貿然插手別人的家事往往會落得里外不討好,因為畢竟別人才是一家人,就算你和他們是親戚,你也是一個外人。

你所知道的事情經過,往往只是聽其中一個人的一面之詞,未必就是事情的全貌。

即使你是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出發去為別人調解,但是家人之間的矛盾有時候並不是完全講道理的,在不同的情緒支配之下,每個人對於事物的看法和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

也許今天你所說的話,他們認為有道理,但是明天他們自己關起門來商量之後,你的話可能就成了挑撥離間,甚至是別有用心。

不去插手別人的家事並不是冷漠,而是在與親戚相處中應該保持的一個分寸。人和人的相處就是這樣,既不能交淺言深,也不能交深言深,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相處的智慧。

畢竟有些事情只能讓他們關起門來解決,而不是由一個外人去插手。

親戚是血脈相連的親人,但是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要覺得有血脈作為聯繫,行事就可以放鬆一些。

無論何時保持著適當的距離,不麻煩別人,不多管閒事,這才是親戚之間的相處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