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來的問題!黴菌毒素對反芻養殖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2022-05-16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吃出來的問題!黴菌毒素對反芻養殖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黴菌毒素是黴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次級代謝產物,毒性極強,其廣泛地存在於飼料原料及飼料成品中,在我國,黴菌毒素的檢出率較高,不僅污染動物飼料,給畜牧業經濟造成嚴重損失,還會隨食物鏈進入人體,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因此,監測飼料和原料中的黴菌毒素濃度對於防止動物接觸黴菌毒素並確保飼料和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龍昌集團2022年一季度飼料與原料黴菌毒素檢測報告已經出爐,檢測樣本300餘份:飼料、玉米、粕類、麩類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均存在超標現象,玉米副產物、植物性原料樣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及嘔吐毒素均存在超標現象,不僅如此,每種原料均有明顯的多種毒素共存超標現象。

圖1 飼料樣品中各黴菌毒素污染水平

對於反芻動物而言,不僅成品飼料、玉米、粕類等存在毒素污染風險,牧草、青貯飼料等粗飼料的質量也不太樂觀。牧草如若保存不當,也會出現發霉現象,青貯如若處理不當也會被黴菌污染。

圖2 植物性原料中各黴菌毒素污染情況

有報道指出,青貯飼料中主要黴菌毒素的種類目前有超過 400 種,主要包括單端孢霉烯族毒素、伏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黃麴黴毒素、赭麴黴毒素、藍酪黴菌毒素、霉酚酸和麥角生物鹼等。

黴菌毒素對反芻動物健康的影響

一、黃麴黴毒素

1、降低生長速度和飼料報酬;

2、奶牛產奶量下降,黃麴黴毒素可以黃麴黴毒素M1的形態分泌到牛奶中;

3、可引起犢牛直腸痙攣、脫肛;

4、高水平黃麴黴毒素也可引起成年牛肝臟的損害,抑制免疫功能,導致疾病爆發;

5、具有強致畸、致癌作用;

6、影響飼料適口性,降低動物免疫力。

二、玉米赤霉烯酮

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特別是瘤胃原蟲,可將玉米赤霉烯酮轉化為它的羥基代謝物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

玉米赤霉烯酮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因而能夠表現出類雌激素的作用,在繁殖性能上帶來不利影響。

三、T-2 毒素

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對T-2毒素有一定降解作用,但T-2毒素仍會帶來一定危害。

1、引起動物胃腸炎、腸道出血;

2、T-2毒素為毒性高的免疫抑制物質,會破壞淋巴系統;

3、降低反芻動物生產和繁育性能;

4、犢牛會導致皺胃潰瘍和瘤胃乳頭潰爛。

四、嘔吐毒素

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對嘔吐毒素有一定降解作用。

1、會引起拒食、腹瀉、生殖問題甚至導致死亡;

2、對瘤胃發酵及蛋白消化產生不利影響。

五、赭麴黴毒素

赭麴黴毒素在反芻動物瘤胃中可迅速降解為毒性較小的衍生物赭麴黴毒素-α,從而增加反芻動物對赭麴黴毒素的耐受性。另外,它也可能被代謝成具有較強毒性的赭麴黴毒素C。

1、造成動物免疫系統功能抑制;

2、會導致奶牛生產性能下降,並轉移至牛奶中;

3、高毒性,可致癌。

六、伏馬菌素

瘤胃可部分降解伏馬毒素(降解率達60%~90%),因而對其耐受性較高

1、對犢牛具有腎臟毒性;

2、導致產奶量下降;

3、強致癌性。

黴菌毒素預防及脫毒方法

一、嚴格篩選原料,把控原料質量,做好毒素檢測,降低毒素風險。

二、做好青貯管理

1、田間及收穫前做好原料篩選,對污染嚴重原料剔除處理。

2、收割過程做好質量管理,避免污染。

3、青貯過程中降低pH和厭氧條件是抑制腐敗和產毒真菌生長的有效手段。

三、黴菌毒素脫毒或解毒策略

常用的脫毒解毒方法有稀釋、吸附劑脫毒、微生物及解毒酶解毒等。

四、添加膽汁酸,快速降解黴菌毒素

膽汁酸中的脫氧膽酸能激活反應酶的活性加速毒素的無毒轉化過程,膽汁酸獨特的親水親脂特性可阻止其進入血液循環,通過肝腸循環使毒素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減輕肝臟負擔,保護肝臟健康,從而有效減輕黴菌毒素對動物機體的傷害。

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濕度增大,飼料和原料毒素污染問題的關注度已經被提上日程,反芻飼料廠和養殖場需嚴把原料和飼料產品質量關,同時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全方位的防霉脫毒應對方案,保證反芻動物機體健康,提高養殖收益。

參考文獻:

[1] 沙珊珊,胡瑋琪,黃渤舒,等. 青貯飼料中黴菌毒素的產生、毒性作用及脫毒研究進展[J]. 中國飼料,2021,(3):83-8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cf0bd464766466a88c9c4a02279cb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