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會嗑瓜子,說吃瓜子不注重禮儀,西班牙、俄羅斯都笑了

2023-03-19     娛樂九九

原標題:日本人不會嗑瓜子,說吃瓜子不注重禮儀,西班牙、俄羅斯都笑了

日本人為什麼連嗑瓜子都不會啊!!!!

每到春節,作為年貨零食界扛把子——瓜子,一直在國民心中,有著無以倫比的地位。

熱熱鬧鬧的春節,如果不圍著火爐,嗑點瓜子,簡直毫無「年味」。

但你知道嗎,

同樣身處東亞,而且瓜類作物引進時間也非常早的日本,

竟然人人不會嗑瓜子!

1、日本人不會嗑瓜子

網上之前一直流傳一個辨別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方法,即使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漢語,但只要扔一把瓜子,看嗑瓜子的熟練程度就能分辨出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豐子愷曾在1934年4月20日創作的《吃瓜子》中詳細地描述了在赴橫濱的輪船中與日本人嗑瓜子的場景:

旅途寂寥,我就打開來和日本人共吃。這是他平生沒有吃過的東西,他覺得非常珍奇。在這時候,我便老實不客氣地裝出內行的模樣,把吃法教導他,並且示範地吃給他看。托祖國的福,這示範沒有失敗。但看那日本人的練習,真是可憐得很!他如法將瓜子塞進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時不得其法,將唾液把瓜子的外部完全浸濕,拿在手裡剝的時候,滑來滑去,無從下手,終於滑落在地上,無處尋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選一粒來咬。這回他剝時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陳列在艙中的食桌上,俯伏了頭,細細地剝,好像修理鐘錶的樣子。約莫一二分鐘之後,好容易剝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鄭重地塞進口裡去吃。我問他滋味如何,他點點頭連稱umai,umai!(好吃,好吃!)我不禁笑了出來。我看他那闊大的嘴裡放進一些瓜仁的碎屑,猶如滄海中投以一粟,虧他辨出umai的滋味來。

節選自豐子愷《吃瓜子》

在網上也有很多日本人嘗試嗑瓜子的視頻,但面對我們的國民級食物,日本人完全就是無從下嘴的狀態。

比如,看著瓜子完全不知該如何下口

吃完了甚至也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吃瓜子……

但其實,瓜類作物傳入日本的時間並不晚。

比如西瓜,早在1579年就由西班牙人帶入了日本,南瓜則在1541年傳入日本,但腦洞清奇的日本人,並沒有get到瓜子帶來的美味。

反而轉向研究培育各種奇奇怪怪的瓜果。

日本培育的奇形怪狀西瓜

關於日本人不嗑瓜子的原因,一直有著一種說法:

說什麼因為日本人注重禮儀,不喜歡在吃東西時發出響聲,更無法接受把食物放進嘴裡再吐出來,所以他們無法接受瓜子。

但,實際上這點完全就是誤解,空妮和七哇接觸到的很多日本朋友,完全沒有這種情況。

比如關於「吃東西不能發出聲響這點」,僅從日本人吃面的聲音,全世界知名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並不存在所謂的吃東西發出聲音不禮貌的問題。

我們認為,日本人不吃瓜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天氣的原因。

日本太潮濕了。

這點對於瓜子類的炒貨而言,簡直就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2、世界吃瓜子簡史

瓜子作為一種食物,因為其炒制的加工方法,導致其對存儲環境必須有嚴格的要求。

空妮醬和七哇桑作為南方人,對開封后的瓜子,一天就潮了的情況,深有體會。

每到過年的時候,買回來的瓜子年貨,打開袋子抓一把出來之後,必須緊緊的擰住。

否則潮濕的空氣進去了,原本乾脆的瓜子,就會變得膩膩歪歪。

不僅丟失了脆爽的口感,還會失去瓜子炒貨獨有的香味。

要是吃到一個變質的,那滋味可真的是誰吃誰知道!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國,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愛吃瓜子的原因。

所以,我們拉開空間地域來看的話,就會發現,世界吃瓜子的國家,基本都需要滿足2個條件。

1、能夠種植瓜子類作物

2、空氣環境較為乾燥,便於瓜子的儲存

我們再來看一下世界上的瓜子消費大國,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土耳其、西班牙和俄羅斯。

這幾個國家都滿足了上面兩個顯著的特點,

種了瓜子類作物,同時空氣乾燥。

拿西班牙來說,除了北部和西部沿海一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其他大多數地區氣候乾燥,嚴重缺水。

這種環境給了瓜子存儲最好的條件,所以西班牙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比我們還喜歡嗑瓜子的國家,想必不少朋友在西甲聯賽的觀眾席上,看到過觀眾抱著瓜子嗑的場景。

有調查顯示,64%的西班牙人都嗑瓜子,其中,約有45%的人在看電影時嗑,24%的人會在看比賽時嗑瓜子。

在西甲聯賽期間,瓜子是和啤酒一樣屬於高消耗品,一年就能消耗兩千多噸瓜子。

西甲球迷看台吃瓜子

在西班牙,瓜子除了可以磕著吃,更是可以在慶祝或者表達不滿的時候抓起一把隨意揮灑。在一場比賽結束後中,勝利的一方隊員為了慶祝,撕開一大包瓜子瘋狂倒在隊友頭上。

慶祝勝利撒瓜子

而在土耳其和俄羅斯,瓜子也是普通人日常聊天社交的重要手段。

有網友在土耳其旅遊的時候,就遇到了抓一把瓜子給自己的土耳其大爺,十足我們過年回村的情形,有沒有!

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瓜子,太傳神了

《幸福的生活》吃瓜子情景

再聊回我國,關於吃瓜子的習慣。

雖然全民都愛吃,但整體而言,北方比南方吃瓜子更甚。

北方冬季寒冷乾燥漫長,更適合瓜子的儲存,同時也有大量的瓜子類作物。

農閒時大家整天呆在家中避寒,消磨時間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於是嗑瓜子的習俗就這樣蔓延開來。

比如滿大街的山東炒貨,卻從沒見過福建炒貨、廣東炒貨,原因與上面類似。

所以,並不存在著什麼日本人不吃瓜子是有文化有教養的表現,吃瓜子吐皮是不禮貌不文雅的行為。

日本人不吃瓜子,更多原因僅僅只是因為日本的氣候,不適於這種食物,僅此而已。

上升到文化和素質層面,多少有點瞎吹的意思。

3、吃瓜子不是不注重禮儀

我國「嗑瓜子」的習俗早在明代就已經開始流行起來。

無論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大家都愛上了嗑瓜子。

你說普通人如果不懂禮儀的話吃瓜子,還說的過去。

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都愛吃瓜子,你說吃瓜子不注重禮儀,那就根本說不通了。

拿明朝皇帝

明神宗來說,就有書籍記載,「其好用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

明神宗「好用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

而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向日葵從俄羅斯傳入我國,瓜子更是成了風靡全民的食物。

紅樓夢裡,就有大量關於吃瓜子的描寫。

第十九回說,「丫鬟們嗑了一地的瓜子皮」。

第六十六回有:「三姐見有信兒,不便說話,只低了頭嗑瓜子」。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紅樓夢》第八回中,有這樣的描寫「

黛玉嗑著瓜子兒

只管抿著嘴兒笑

」。

相比扁平的西瓜子,葵花籽更容易嗑開,而因其油脂含量更高,味道也更吸引人,大受歡迎。

所以,葵花籽有個別名叫「毛嗑」,原因就是因為從俄羅斯引進來的。

如今在我國,瓜子依舊作為必不可少的零食伴隨重大節日出沒。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嗑著瓜子聊天也成為了很愜意的事。

大家圍在爐子旁邊,吃著瓜子聊著日常,才是年的味道。

我們喜歡吃瓜子,不是說我們不注重禮儀,我們吃東西邋遢,我們不講衛生,僅僅是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孕育出了瓜子的文化。

而日本人不吃瓜子,也不是因為什麼他們注重禮儀、無法接受把食物放進嘴裡再吐出來、吃瓜子不禮貌的原因,更多的是日本的氣候不適合瓜子,沒有形成這種飲食習慣而已。

「瓜子」二字,調個順序,就是「孤獨」的「孤」字。

想必,古人也想到了,一個人(子)吃瓜子,才是孤獨吧。

今年春節,你嗑瓜子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ce53a92d3bec53874463a1b1e94d4cf.html
















蛋糕媳婦真行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