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游成都錦里後吐槽「網紅店」價格貴 武侯區市監局回應

2019-08-23     麻辣社區

8月20日,成都論壇一名網友發表題為《錦里,一個來了就不想再來的網紅景點》的貼文,吐槽了自己在錦里旅遊時的所見所聞。

以下為網友原帖:

五年前,我剛來成都。由於課業任務到錦里做了一期美食專題採訪,那會兒錦里確實巴適,東西也物美價廉,給我留下了非常不錯的印象。於是,上個月我又去了趟錦里。第一感受: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除了人幾乎看不到啥東西。

進去後,依舊是水泄不通,只能跟著人流慢慢挪動,周邊的景色全被擋完。

錦里本來就不大,最多的是特色飾品和特色小吃。和五年前比起來,多數小吃都打上了某音網紅的標籤,價格也翻了近一倍。比如:

鵪鶉:12元(外面賣8元):味道可以,比較焦酥

旋風土豆 10元(以前賣5元):好看不好吃,嘴巴裡面全是麵粉味

烤麵筋5元(外面買基本就是3、4元):味道不錯,價格也將就,就是「個頭」小了不少

烤豆腐 10元:又貴又難吃,除了辣沒啥其他感覺

最讓人無語的是,一杯兌了水的椰奶花了我15塊錢,還排了好幾分鐘隊。除此之外,景區飾品也是貴得令人咋舌,基本都是10元起步,能坑就坑。

當然,晚上的錦里還是比較OK的,彩燈和燈籠點亮的瞬間,錦里似乎換了種面貌。(人還是依舊這麼多……)裡面稍微值得一觀的是用彩布和鎖搭起來的「鵲橋」,橋上繫著大家對家人、朋友、戀人的美好祝願,此處也成為為數不多值得拍照的小小景點。


最後,再對錦里後門一排排殷勤攬客的黑車表示震驚,我算是第一次看到多到排到街邊邊兒的黑車了。當然,他們也沒有拉人上車,願打願挨的生意我沒意見,不過……這些黑車堵到出來很遠的路邊上,還是有點影響遊客出行。

至此。錦里一游結束。它給我的印象除了網紅店兒、貴、人多,沒有其他感受了。錦里,似乎成了一個來了就不想再來的網紅景點。

貼文發布後,有網友回帖反駁樓主,「錦里遊客多,價格貴,這是天經地義的、合情合理的,如果打個顛倒,錦里遊客少,價格低,那它的定位——旅遊景點還存在嗎?做個橫向比較,全國各大都市的類似錦里的旅遊景點,哪個不是遊客多,價格貴?相比之下,更多的是貴得離譜的天價。你去錦里是為了游?還是為了吃?如果是為了游,說明你對錦里感興趣,欣賞它的古典和人文氛圍;如果是為了吃,說明你對成都特色小吃感興趣,但是你確實走錯了地方,價格低於錦里的成都特色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只不過比錦里難找,分散些。既然你非去不可,就別計較人多和價高。成都本地人有幾個會去那裡擠熱鬧?」

發帖樓主回應,「我通篇都在說5年前後錦里的對比,5年前我去錦里吃的比現在便宜一半,我只是吐槽一下現在錦里和五年前完全不一樣了,太商業化了有問題嗎?另外5年前也沒有黑車。」

網友再度反駁「你的第一點,五年前後對比,拿五年的時間跨度縱向比價格,你的觀點能站得住腳嗎?我請你橫向做比較,把全國各大都市與錦里同類的景點做對比,這沒錯嘛?你的第二點,商業化,錦里在成都的定位是什麼?錦里不是商業區域是什麼?好比重慶的洪崖洞,各地遊客都趨之若鶩,如果沒有商業化,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嗎?你的第三點,黑車:支持你舉報,管制整治黑車載客是政府相關機構的份內事,群眾都可以積極舉報,但是你得拿出實例呀,你的文中沒見到黑車實例。你的第四點,古典和人文氛圍,錦里對遊客的吸引之處就在於它的古典和人文,你沒有這方面的文化修養,所以你感覺不到,這種修養要靠自己去積累,靠別人灌輸很難收效。

有網友則認為錦里小吃價格高和租金有關,「重金打造,且門洞敞開的錦里,不曾收過遊客一分錢的票,仍然遭此奚落,人心的那點善惡就不太坦蕩了。地攤小吃就便宜,一不租店,二不納稅,三不請零工,10元一份的涼粉,無論價格、分量,都經濟實惠,確實划算。而租個錦里門面有多難,有多貴,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要攤入經營成本的,幹嗎要挑這點事來黑人家。」

8月23日, 成都市武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此貼進行了回應,「2019年8月22日,漿洗街市場監督管理所執法人員對錦里商家進行了現場檢查,錦里商家均為明碼標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六條 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除依照本法第十八條規定適用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外,實行市場調節價,由經營者依照本法自主制定。您反映的小吃類商品屬於市場自主定價範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cLkwmwBJleJMoPMoF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