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廣西這片土地,可能有人會想到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有人會想到螺螄粉、巴馬香豬等特色美食。而對於酒友們來說,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這裡的米酒。
作為我國「米酒之鄉」,廣西釀酒歷史頗為深遠,早在漢代,當地就產出了口感獨特的米酒。
經過一代代傳承釀造,廣西的米香型白酒,早已在我國白酒界獨樹一幟。並且,當地也打造了不少知名米酒品牌,以三花酒、天龍泉、湘山酒等為代表。
其中,湘山酒的發展可謂十分曲折,它輝煌時也曾家喻戶曉,後來卻瀕臨倒閉,如今再度復興。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廣西這一「老牌酒」,是如何復出「浴火重生」的吧!
品牌起始
湘山酒產自於廣西全州,這裡在秦朝時期就已經開始釀製米酒了,不少古籍都對其有相關記載。之後數千年發展中,全州的釀酒業不斷成熟完善,也誕生了眾多酒坊。
上世紀5、60年代,為了跟上時代進程,全州這些酒坊聯合建立了湘山酒廠,此後「湘山酒」品牌的運營逐漸步入正軌。
輝煌歷程
湘山酒立足於千年的歷史底蘊,原料選擇全州本地栽種的優質金稻大米,並沿用傳統釀酒技藝,使成酒色清透明,味蜜香清,口感獨具特色。
自1963年起,在全國評酒會上,湘山酒多次蟬聯「國家優質酒」的榮譽,並以此獲得了廣大酒友的信任。
由於酒質佳美,價格低廉,一時間內湘山酒名氣大漲,很快成為了廣西米香型白酒的頭牌。
瀕臨倒閉
但來到90年代末,我國白酒行業變動巨大,正處在激烈競爭、百花齊放的階段。隨著各地白酒崛起,而湘山酒在發展路線上調整不當,它逐漸被淘汰下來,銷售額不斷下降,酒廠曾一度瀕臨倒閉。
歷經幾番掙扎,湘山酒還是沒能在當時走出困境,2008年被其他企業收購。
再次得獎,重出江湖
湘山酒廠被收購後,改為「桂林湘山酒業有限公司」繼續發展,它一直都沒有放棄復興,而是用心沉澱酒質,並於創新、營銷等方面下足功夫。
2015年,湘山酒參加了一次世界名酒評比,斬獲金獎,重出江湖,近幾年銷量也一直處於攀升的狀態。
其實,湘山酒一直質量不俗,但隨著時代變化,白酒產品想獲得廣泛受眾,除了要以釀造為本,還要懂得宣傳。
像一些用心釀酒的廠家,推出的產品質量優越,但因為宣傳不力,卻沒有被更多人知曉。
如下面這款滿上酒,由拿過國家金獎的貴州茅渡廠釀造,是醬香型白酒中的佼佼者,然而它不善宣傳,所以當下還只屈居於當地。
此酒的釀造廠——茅渡,地理位置是在茅台鎮醬酒生產黃金區,離茅台廠僅有百米。在共享天然釀酒環境的情況下,打造這一滿上酒時,該廠所用的糧食原料和工藝,均向飛茅看齊,從根源上保證酒質。
滿上酒一直以來只採取貴州本地生產的特色糯小紅粱為原料,並輔以「12987」古法坤沙工藝,在釀造時不破壞高粱的完整度,而是通過多次蒸煮、發酵,淬鍊出糧谷精華,使成酒醬香飽滿濃郁。
另外,這樣釀成的新酒需在陶壇中陳放至少5年的時間,方可流入市場。經長期窖藏後,滿上酒質地變得格外醇厚。
打開一瓶,芬芳的酒香撲鼻而來,很快四散於室內。因酒液黏稠,將其倒在透明酒杯中搖晃,會出現明顯的掛杯,且酒花細密不散。
飲此酒下肚,感受十分柔和,完全不刺激。細品酒液,醬香、陳香非常突出,後段還有甜甜的花果香,讓人倍感舒適。
滿上酒作為地道醬香,價格卻很實惠,因此許多行家都拿它作日常的口糧酒,好喝不貴。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以上提到的「廣西湘山酒」和「貴州滿上酒」,不知道大家有嘗試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