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時表示,俄羅斯將盡一切努力儘快結束在烏克蘭的衝突。但他同時指出,烏方目前已宣布放棄談判進程,並宣稱要以軍事手段達成其目標。
的確,近段時間以來,烏克蘭「收復」的領土「迅速膨脹」。烏總統澤連斯基公開表示,烏軍已經從俄方手中「收復」了6000平方公里領土。
不過,突如其來的「勝利」也給烏軍帶來新問題。由於烏軍開始遠離後勤中心,使燃料、彈藥、增援等補給線變得緊張。
於是,我們也不難發現,在烏克蘭取得「大捷」後,要求西方加大援助是烏方官員講話調子的最終落腳點。
對於烏方的「訴求」,美國方面一直頗為「響應」。
近日,美國五角大樓方面又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兩套地空飛彈系統,並預計在未來兩個月內交付給烏克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一天,美國國務院就已經宣布將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6億美元的軍事支持。
仔細算算,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便先後多次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哪怕該行為遭到美國民眾的反對,拜登政府依然一意孤行,並不願意放棄對烏克蘭「輸血」。
另外,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鮑爾透露,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在愛沙尼亞舉行會議,討論了如何維持和增加對烏克蘭的支持,直言「只要烏克蘭需要,北約將一直對其提供支持。」
近日,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國國防部長顧問向媒體透露,法國可能正在對烏克蘭軍人進行秘密培訓。報道援引法國官方數據稱,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法國已經培訓了約40名烏克蘭軍人,主要是培訓其使用法制「凱撒」自行榴彈炮。
對此,俄羅斯方面批評稱,西方向烏克蘭輸送武器會導致俄烏衝突的延長和更多平民傷亡。另外,如果美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遠程飛彈,意味著美方將逾越紅線,在此情況下,美國將被視為衝突的直接參與方,俄方將做出回應 。
實際上,西方國家持續向烏克蘭「輸血」也遭到了反噬,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上周曾警告,歐盟內部武器庫存「很大程度上已經枯竭」。
與此同時,俄國內要求打擊烏基礎設施的呼聲越來越高。
實際上,出於人道主義考慮,俄軍很少對烏髮電廠、通信站等基礎設施進行打擊。反倒是烏軍一直打擊頓巴斯等解放領土上的能源基礎設施,這直接影響了當地居住的俄族居民。
眼下,儘管俄羅斯近來遭受了戰場失利,但客觀現實是俄軍仍控制著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
隨著天氣變冷,能源價格將繼續飆升,這將考驗歐洲的輿論和民眾在多大程度上願意為烏克蘭「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