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江勝:
浙江溫嶺泵與電機技術創新服務平台秘書長
記者:當前,溫嶺的泵與電機產業優勢與其他地方相比,優勢是否依然突出?
江勝:雖然在發展過程有一定要素制約,但我們溫嶺泵與電機產業優勢依然明顯,包括原材料基地優勢,豐富的上下游協作產業配套。最難得的是產業40年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的龐大的產業技術人才資源,在溫嶺泵與電機產業技術工人人數已經超過5萬多。同時,經過多年努力,溫嶺泵與電機產業已經形成面向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的完善營銷網絡。在廣交會上,有一條溫嶺泵與電機的參展企業組成的產品一條街,這種現象是獨特的。
製造業發展並非一日之功,溫嶺泵與電機產業數十年產業積澱就是難得的優勢。
記者:您覺得,當前溫嶺泵與電機產業發展正處於怎樣的階段?
江勝:當前,溫嶺泵對電機產業正處於一個良好的機遇期。去年,台州將泵與電機產業列為七大千億產業集群,而泵與電機產業90%左右的企業集中在溫嶺,溫嶺是台州打造泵與電機產業集群的主戰場。溫嶺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三年內,把泵與電機產業打造成為溫嶺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成為世界級的泵與電機研發生產基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將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的力量。
記者:當前溫嶺泵與電機產業轉型升級,您認為該從哪些方面著手?眼下應該做好哪方面?
江勝:我認為,當前溫嶺泵與電機轉型可以朝以下幾個方向:一、攻克永磁電機技術難題,研發小型泵永磁電機一體化產品。按照當前綠色環保節能的發展趨勢,4-5年以後,永磁電機替代異步電機將成為主流。目前,溫嶺很多規上企業都在做相應的研發儲備。二、加快農用泵、家用泵向工業泵、高端醫療配套泵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型。三、做好現有產品提升,通過工業設計提升產品外形、性能等方面;四、加快產品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包括生產管理、銷售模式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
記者:當前,國際泵與電機產品正電子化轉型,但本地在電子產業領域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不顯,這一要素短板是否會制約溫嶺泵與電機產業的發展?
江勝:確如你所說,電子產業的人才和技術確實是溫嶺泵與電機產業的短板,但並不是關鍵問題。近年來,我們當地政府通過大力招商,引進相關科研機構、技術人才;同時,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現代通訊科技的便利,傳統產業與先進人才和技術的對接更加便利,包括我們創新服務平台也在努力幫助企業和高校等科研單位牽線搭橋,引進專家技術團隊。此外,政府在杭州等城市設置科創飛地,企業在外面設立科研中心,通過主動「走出去」的方式來破解這方面的難題。
記者手記
「心思巧妙」的行業智慧
本報見習記者龍 楠
溫嶺人很聰明,他們總是能用巧妙的心思來達到目的。」在本次採訪中,記者關於溫嶺泵業最深的印象,就在於此。
「心思巧妙」稱得上是溫嶺泵與電機的行業智慧。在上世紀90年代,旋渦泵中有一個關鍵零部件——葉輪的生產效率極低,當時大多國有企業都是通過銑床和分度盤人工一個一個地製造,光人工和工具機的開銷就很高。
慢工雖能出細活,但卻不適用於快速發展的機械時代。為了提高加工效率,溫嶺泵企創造性地想出了將小台的儀表車床進行自動化改裝,既能節省人工費,做出來的產品穩定性也更好。在當時,儀表車床一台也不到1000元。用極低成本便完成了要求較高的零部件製造,這讓溫嶺泵與電機的價格優勢逐漸顯現出來。
「最開始的時候,北方人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工作。」毛劍雲笑著說。
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是老一輩創業者的鑽研精神。
走過四十年,溫嶺人依然將那份巧妙的「匠人精神」傳承下來——創新升級,打造有世界競爭力的泵與電機產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bJ7Gm8BMH2_cNUgJlH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