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使寶寶」迎來叛逆期,受委屈的只有家長,還有孩子

2022-09-14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當「天使寶寶」迎來叛逆期,受委屈的只有家長,還有孩子

中秋假期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不少家長留言向科大大訴苦:

放假放得身心俱疲

跟孩子從周五一直吵到今天...

這還沒到青春期,小小年紀

怎麼也開始「叛逆」了?!怎麼說都不聽話

以前是「小天使」,現在完全是「小惡魔」,一言不合就跟你對著干

不讓撿地上的餅乾吃,ta偏偏就撿起來放嘴裡!

不給買玩具,ta立馬躺地上打滾撒潑!

讓把玩具分享給小朋友,ta瞬間握緊大聲抵抗...

如果你也有上述「被氣炸」的經歷,那麼科大大要對你說:

恭喜你,你家娃已經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出現一些「叛逆」行為,寶爸媽帶娃的挑戰也隨之增多,但這個時期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黃金期。

孩子日後的獨立能力、自主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都要從這一階段獲取。

如果沒有這個「叛逆期」,反倒會讓人擔憂。

所以,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期、懂得如何應對是至關重要的!

那這個時期的娃都有哪些叛逆表現?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平穩度過呢?

今天,就讓科大大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可怕的兩歲」一般發生在1歲半~3歲半,這個時期的寶寶主要有以下3大「叛逆表現」:

1.「不」字當頭——自我意識爆發

研究表明,18個月大的寶寶自我意識爆發,他們越來越把自己看成一個唯一、獨特的個體。

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就要否認別人的話!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也就是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叫板來勁——「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你讓他打狗,他去攆雞。」

甭管爸媽說什麼要求,都要用「不」懟回去,才不管對錯,自己開心就好!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還有的娃,即使嘴上沒有用「不」跟你叫板,也會用行動明晃晃地跟你「較勁」!

這不,科大大前幾天就收到這樣的留言:

2.把「我的」掛嘴邊——物權敏感期

當寶寶不再那麼樂於分享的時候,就是進入物權敏感期了。

這個時候寶爸媽千萬不要給寶寶貼上「自私」的標籤,寶寶只是暫時性地想一個人擁有這些「寶貝」罷了。

這個時期娃如果不願意分享,就千萬不要強迫TA,只有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才能教會孩子尊重其他人的物權。

等過了這個時期再鼓勵寶寶分享會事半功倍。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對一切都要求「一致」,突然強迫症——秩序敏感期

當寶寶進入到秩序敏感期時,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有順序的!如果破壞了順序,就會大哭!

餅乾必須是完整的,碎得不行!

玩具不能移動,換了位置要跟你拚命!

進門的順序必須和出門一致,不然就要重走一次!

這個時候的孩子對自己和世界萬物,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有一點不如意就情緒爆發,像一顆不定時炸彈。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很多家長認為最委屈的是自己,實際上最委屈的是孩子。

這是孩子出生後第一個與世界、與自我進行猛烈碰撞的時期,娃每一次哭鬧、每一次叛逆,其實都是在找尋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融入世界的方式。

所以家長在這一階段的引導非常重要,只有學會正確溫和的處理方式,才不至於讓孩子在今後的路上跑偏。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雖然娃的叛逆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科大大在,收服叛逆娃,自然不在話下。

當娃經歷「可怕的兩歲」時,爸媽可以試試下面4個方法,你會發現娃好像更願意配合你了。

1.提供選擇,不給娃說「不」的機會

命令的語氣只會讓娃更叛逆,直接一個「不」字甩給你!

與其僵持不下,不如讓娃做個選擇題。

案例:

帶娃出門之前,可以這樣做:

「我們現在要去姥姥家,路上有一段路程,我們先上個廁所再出門。是你先去還是我先去?」

「寶寶,今天要去小朋友家玩,穿紅色還是黃色的衣服呀?」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讓他做選擇,二選其一還怎麼說不?

而且適當地做選擇也能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自己做主的感覺,有助於培養娃的獨立自主性。

2.激將法,讓娃自主自願

處在叛逆期的寶寶,競爭能力也在逐漸萌發。寶爸媽可以利用娃的競爭心理,引導寶寶做事!

案例:

當孩子不吃飯、不睡覺的時候,可以這樣做:

「我們比比誰先坐到座位上?」

「我們比一比誰先上床?」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正話反說,巧用「不」字

科大大在育兒道路上跟娃「鬥智斗勇」多年後發現,對付把「不」當口頭禪的娃,一個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

你想讓他幹什麼,就故意說不幹什麼,他一拒絕就正好合了你的意。

案例:

當你想帶娃出去玩的時候,可以這樣說:

「寶寶,我們今天不出去玩哈?」

「今天咱們不去公園哈?」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4.正確引導,教孩子表達

2歲娃的語言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還不能像大人一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那麼完整。

很多時候的哭鬧都是因為自己表達不出來,大人也理解不了,最後才急哭的!

那些「震耳欲聾」的哭聲背後,其實隱藏了一顆希望被看透的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個時候,爸媽要做的就是適時給孩子一些提示,幫助娃表達自己的想法。

案例:

你把梨拿給寶寶,他生氣的扔掉,這時,不要斥責他!

先安撫下寶寶的情緒,再這樣問他:

「你不想要梨?」

「你的意思是不是想吃蘋果?」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此之外,也可以用情緒繪本來引導寶寶。

2歲是個讓家長焦頭爛額的年齡,但從另一個角度,也會是每一個父母最珍貴的體驗。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無關乎原則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當家作主吧!

不管父母有多愛孩子,他們總有一天要長大,要獨立生活,要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的紛擾和精彩!

作為父母的,不妨在大原則下,儘量減少對孩子的控制,發自內心地尊重和支持孩子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ac889da4000615a72441b678fd5c1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