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絕處逢生?沒這麼簡單!

2022-02-17     美食導報

原標題:年貨絕處逢生?沒這麼簡單!

導報君語

有人說,年味的變淡是從傳統年貨漸漸消失開始的。近期,美食導報便深入了解了廣州傳統年貨當下的市場情況。

報道發出後,便有熱情的粉絲朋友在後台留言,稱「年貨又火起來了!」與此同時,有粉絲朋友看到美食導報視頻號推出的關於傳統年貨酥角的視頻後,也前往美勵包德店打卡購買,並表示「現場有很多人排隊購買。」

隨後,記者便趕往位於同福西路的美勵包德店了解相關情況,發現儘管通宵達旦地趕工,該店的酥角仍是一斤難求,直接賣爆了

通宵加班趕貨

還是都賣爆了

熱心粉絲朋友發來的現場照片,

並附文「畀你地的視頻搞搞,就搞到好似唔使錢啖。幾多人排隊呀。」

開業近30年的美勵包德店出品的酥角,每年臨近春節,都會有熟客前去排隊購買。

美勵包德的傳承人一航向記者發來致謝。

「銷量一年比一年好,謝謝媒體朋友的報道。」美勵包德的傳承人一航誠懇地對記者表示感謝。隨後,他表示,即使加班加點地製作,他們家的酥角仍供不應求

「消費者都是要買新鮮的,今晚通宵製作,明早賣是最好的。」臨近春節,美勵包德的員工們都會通宵趕製年貨,這對他們來說已經習慣了,「每年都這樣的,快過年那幾天會更忙,都要通宵加班。」

美勵包德的員工抓緊製作酥角中。

以酥角為例,就算通宵達旦地趕製,美勵包德每天的產量最多也只能達到150公斤。「我們堅持手工製作,做不了那麼多。」一航指出,臨近過年,許多工人要回家,人手不夠用。

「也就是春節前這段時間忙,其他時間就比較平淡了。」一航介紹,年後,他們忙碌的生活將暫告一段落,回歸平常。主理人美姐及其丈夫會在門店繼續售賣包點,一航則回到自己的茶餐廳,為消費者提供日常美食。

作為荔灣區非遺西關禮餅製作技藝保護單位的贊記龍鳳禮餅店(以下簡稱「贊記」),近幾日,他們的傳統年貨也都賣爆了。主理人謝穎春透露,今年準備的2500公斤的煎堆材料已經用得差不多了賣完就停產了;油角和蛋散則是每個門店每天都在加班製作

在分店龍津路店,每天的年貨都賣到脫銷。粗略統計,1月27日,共賣出150公斤煎堆、200公斤油角、200公斤蛋散、200公斤豆沙角。對比去年的銷售情況,謝穎春表示這是預期的銷售情況,她還指出,年前3天的生意會更好更旺

在贊記,除了煎堆、油角、蛋散等傳統年貨賣到脫銷,還有諸多「得意盞鬼」的懷舊新年禮餅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贊記推出的新年禮餅,

因具有好意頭,深受消費者喜愛。

寓意「豬籠入水」的豬仔餅、寓意「年年有餘」的魚仔餅、寓意「龍馬精神」的麒麟餅……這些新年禮餅,憑藉其好意頭,過年期間每天都能賣出100來份。「因為意頭好,很多老廣就喜歡在過年前買來吃或者拜神。」謝穎春解釋道。

賺錢少、堅守難

老字號如何旺丁又旺財?

贊記的包裝設計潮流時尚,

吸引不少年輕人前往購買。

作為百年老店,近年來,贊記通過包裝設計、口味調整等方式,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前往打卡購買,也讓他們更有信心將這門手藝繼續堅守傳承下去。

但美勵包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每年春節前連軸轉地投入製作酥角的日子,因為太累且賺的錢也不多,所以常常會讓一航猶豫,「是否還要堅守這門手藝?」

在廣州,像美勵包德這樣堅守的老字號還有很多,他們也會陷入兩難:不堅守下去,這門手藝可能會失傳;但繼續堅守,賺的錢又不多,還很辛苦。傳統年貨旺丁不旺財,已經成為諸多老字號店所面對的共同難題。

針對這個問題,資深媒體人一鳴感慨老字號的確不容易,他說:「現在的年貨跟以前不一樣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尤其是年輕人喜歡的與老一代喜歡的更是不同。」

油角、蛋散等傳統年貨作為一種傳統美食,記錄了很多人兒時的記憶,但因現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逐漸被部分人淘汰。一鳴指出,如今的傳統年貨是在適應一部分消費群體的需要,如果價格高了,可能消費者會變少,但如果價格低的話,商家的盈利會變少。「這對於商家來說,是兩難,但也是一種常態。」他補充道。

那麼,老字號如何才能做到旺丁又旺財呢?

「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提高它的附加值。」一鳴解釋稱,這個附加值里包括年輕人喜歡的網紅元素,「要好看,可以用來曬圈,送出去還要有面子。」他認為,更重要的是研發出新的產品

國潮風的紅包。

近年來,作為傳統年貨之一的紅包,也常以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新面貌展現在大家面前。一鳴覺得,這也是傳統年貨創新的一種方式。「紅包的顏色不單單是紅色的,五顏六色都有,還有不同的樣式,有些還印上了有趣的言語、詩歌等,吸引大家購買。」在一鳴看來,把紅包研發成文創產品,這就是為傳統年貨添加附加值。「把這些變成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才有可能提高它的價值,才可以賣個好價錢,才會有更好的市場。」

只有在傳統與新潮中找到一個契合點,傳統年貨才有可能得到年輕人的青睞,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買單,這樣也才能發揚光大。「如果一成不變,就不要想什麼旺丁旺財了,只能賺點小錢。」一鳴說。

傳統美食 與時俱進

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許多傳統美食誕生於物質匱乏年代,在物質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後,大家對其需求也會逐漸降低。為了讓更多人重新喜歡上傳統年貨,老字號店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比起以前,現在美勵包德的酥角的甜度會更淡些,也會增加不同的口味,「大家現在都不愛吃甜的,所以我們會降低甜度,同時放入杏仁,讓酥角有淡淡的杏仁香味。」美姐介紹。

反觀同樣為應節美食的月餅和粽子,它們的銷售量是一年比一年好,也成為眾多年輕人消費打卡點之一。

據統計,2019年中國月餅的銷售額從131.8億元上升至196.7億元;2021年中國月餅的銷售規模約達218.1億元。月餅高銷量的背後,是各大品牌圍繞月餅口味、包裝、創意展開的「月餅大戰」,其中不乏傳統品牌的優秀戰績。

元祖推出的葡萄酸奶口味月餅。

廣州酒家為了迎合年輕人推出了巧克力脆流心冰皮月餅,元祖上新了葡萄酸奶口味月餅,稻香村也研發出蛋黃燒抹茶紅豆月餅等產品。在包裝設計上、營銷方式上,這些傳統品牌也跟上了年輕人的腳步。稻香村與王者榮耀推出多款聯名IP月餅禮盒,而美心也與復仇者聯盟等品牌合作,廣州酒家則選擇聯手精靈寶可夢,打入年輕群體。

粽子方面,據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中國粽子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僅6年時間,粽子市場的規模就翻了一倍,增長超過44億元。據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粽子規模約達96.68億元。

黑松露香雞粽

針對新生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如今粽子的品類也是越來越豐富了。自熱粽、零食粽、青檸白茶星冰粽、鹹蛋黃芝士星冰粽、人造肉粽、黑松露香雞粽、酸菜魚粽、魚香肉絲粽等,不少粽子品牌通過噱頭製造,吸引流量關注。

同樣屬於傳統美食也同樣是應節食品,為什麼月餅和粽子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圈呢?對此,餐飲行家馬先生說:「月餅和粽子都是餐飲企業每年增加利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年貨不是。年貨的毛利太低,而且大都是小商家在生產,以薄利多銷為主。」

誠然,要讓年貨成為像月餅和粽子這樣日常能夠食用的點心,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圖文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媒體記者 吳澤銀

部分圖片來源 | 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排版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融媒體編輯 小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a31f9bc405ebd792f56b91b0b7d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