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關心,黃渤這次賺了多少錢,這片的結局讓人扎心,更該聊聊了

2023-09-09     皮皮電影

原標題:別只關心,黃渤這次賺了多少錢,這片的結局讓人扎心,更該聊聊了

演員黃渤成名前吃過的苦,放在現在看,也是「天花板」級別了。

他大器晚成,還在讀初中時就出來唱歌,當過7年舞蹈教練。

2000年接觸影視,直到2006年32歲時,才憑藉寧浩的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走紅。

他夠努力,肯吃苦,拍《瘋狂的石頭》時,為了演好片中被堵在下水道的黑皮,抓起污濁不堪的黑泥就往臉上抹;

拍《鬥牛》時,他跟一頭牛一起住了3個月,在山上跑爛了38雙布鞋,把自己折磨成野人,才拿到了一個影帝。

他表演用心,演技精湛,就連一向對表演要求苛刻的周星馳,與其合作《西遊降魔篇》時,都稱讚他認真敬業,對鏡頭表達要求嚴格,就算「可以好一點點,他都不會放過」。

他三觀正,出道至今零緋聞、零黑點、零差評,與妻子小歐低調恩愛,合作過的女星林志玲、徐靜蕾、舒淇都說他人品好。

正是這樣近乎完美的演員,近兩年卻遭遇事業瓶頸。

2021年至今推出的電影,都遭遇口碑和票房雙輸。

2021年的《穿過寒冬擁抱你》豆瓣評分5.5,票房9.36億;

2022年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豆瓣僅4.3分,票房只有2.23億。

但黃渤還真不怕輸,他態度積極、越挫越勇,今年一口氣擲出三張牌——神話大片《封神》、街舞大片《熱烈》、溫情喜劇《學爸》。

《封神》豆瓣評分7.9,觀眾好評如潮,上映超過1個月,票房超過25億,仍然熱度不減。

大媽最愛的紂王、大胸的殷郊、會騎射的姬發、送快遞的哪吒楊戩、哈基米蘇妲己,都頻繁衝上熱搜。

就連在僅在片尾彩蛋露個臉的聞太師和鄧嬋玉,都著實火了一把。

惟有黃渤飾演的喜感姜子牙,照著原著設定認真塑造,卻被網友狂批少了太公望的「仙風道骨」,像個蓬頭垢面的糟老頭。

接著是《熱烈》,豆瓣評分7.2,目前票房9.01億,口碑是不錯,但「頂流」王一博才是主角。

黃渤飾演的街舞前輩丁雷戲份不吃重,高光情節寥寥,表演也不夠出彩,觀眾根本沒有太多印象。

因此,三部電影中唯一由黃渤領銜主演的《學爸》,就成了決定成敗的最後一張牌。

但目前電影開分7.1,上映19天票房剛超5億,觀眾評價褒貶不一,兩極分化嚴重,排片占比又降到一成左右,漲勢乏力。

難道說,這又是一部爛片?

當然不是,因為有喜歡的,認為它是「暑期檔熱片轟炸中的一股清流」,「是少有的,可以透過望子成龍心態揭示現實的片子」。

但也有不喜歡的,說它前面喜劇部分「還能讓人一樂呵,到後面走心的部分反而顯得很荒謬了」,也沒法為普通人代言,「就像是看一群有錢人在玩過家家酒,對於現實的關照能力趨近於零」。

皮哥在上映日當天就看了,影廳的上座率還挺高,觀影過程那些觀眾也有說有笑、氣氛活躍。特別是在後面情感升華的部分,整個影廳都鴉雀無聲,包括皮哥在內,觀眾的情緒都被帶進去了,直到散場時,大家還都意猶未盡。

所以說,這真不是爛片,優點還挺明顯,那為什麼票房起不來呢?

一、

還記得去年有部《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是講述父子關係和教育的,跟這《學爸》還挺像,因此皮哥在觀影之前預期就不高。

但看過之後,才發現這比心理預期還是好很多的,相較《外太空的莫扎特》來說,也更加寫實和樸素。

豆瓣上的一條高分短評,說這就是一部「恐婚恐育宣傳片」。

電影直擊我們目前存在的「入學難」的教育痛點,用一句流行的話講,就是「雞娃教育」。

「雞娃」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父母給孩子「打雞血」。

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好的學校,讀好書、考出好的成績,做父母的不斷給孩子加碼。

上補習班啦,讀興趣班啦,只要整不死,就往死里整,這種行為就叫「雞娃」。

咱影片的主人公,開澡堂的小老闆雷大力(黃渤飾演)一開始並不「雞娃」。

當然了,在自家小孩還沒到讀書年齡之前,多數家長都不「雞娃」,但當小孩上了7歲,到了該操心的時候,你不「雞」也得「雞」,很快你就陷進去了。

雷大力就是全身心都陷進去,而且陷得很深。

皮哥又要引用魯迅的那句話:「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電影分三個階段,來展現雷大力如何一步步變成「雞娃家長」,過程曲折,又特別真實、準確、豐滿。

其實,作為一個做小生意的老百姓,像雷大力這種父親,對子女教育這一塊,普遍都是不太講究的。

但雷大力與別人不同,他早年喪妻,獨自將兒子雷小米(單禹豪飾演)帶大,又有一個高學歷的,在高校里當教授的,挺「雞娃」的老丈人。

老丈人來找他,要帶孫子去上海讀書,明擺著就是看不起他,「在你這澡堂里還能讀好書?」

所以,為了跟老丈人爭奪兒子的撫養權,也為了兌現對妻子的承諾,雷大力拚了命也要為兒子找一所好的學校。

一開始,雷大力想到買「學區房」,爭公辦小學。

為此他在在房地產中介的牽線下,與單親媽媽劉真真(閆妮飾演)假結婚搞到了本地戶口。

又不惜用澡堂做抵押向朋友借錢,花重金買下了處於招生區域內的一套「凶宅」。

本以為這樣就勝券在握,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

因政府打擊炒房的政策調整,那套「凶宅」剛好就被劃出了招生區域,雷大力的「學區房」計劃也宣告破產。

接著雷大力又想到讓兒子學習一門樂器,拼民辦小學的特長招生。

怎麼說生意人就是有小聰明,雷大力就想到了讓兒子雷小米學編鐘。

因為編鐘簡單好學,又很冷門,學的人不多,競爭的人就少,被選上的幾率就高。

結果呢,雷大力的假結婚對象劉真真也讓自己的女兒學編鐘,考試那天就把臨場發揮不佳的雷小米給比下去了,雷小米又是沒被選上。

終極目標,雷大力一發狠把澡堂賣了,帶著兒子上上海,想把兒子送進貴族學校。

在小姨子高亞琳(張鈞甯飾演)的牽線下,雷大力也接觸到了貴族學校的校長。

直到此時,他才讀懂了,教育拼的不只是付出和時間成本,拼的還有出身。

貴族學校在意的,並不是你家小孩有多聰明多出眾,真正考驗的是你的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如果不是社會名流、達官顯貴,你覺得你家小孩能進去嗎?

這是《學爸》優秀的地方。

它把教育天生的不公平,以直白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親眼見證雷大力從「佛系」走向「瘋魔」的過程。

表面上是一部喜劇,到最後卻讓人不寒而慄,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就是冰冷的現實。

二、

有句話叫:三流的電影講排場,二流的電影講社會,一流的電影講人性。

《學爸》除了「講社會」,也觸及到了「人性」。

比如說,片中和雷大力收入相當的,也就是身處同一社會階層的同事兼好兄弟火哥(張子賢飾演)和火嫂(萬茜飾演)。

他們也在為自己的兒子箭箭(王子銘飾演)搶公辦小學的招生名額。

雷大力看上的那套「凶宅」,也是他們看上的。

兩個好兄弟相爭必然會撕破臉嘛!

好心的雷大力為了這份友誼,他還是忍痛割愛了。

房子剛剛過戶,新政策就頒布了,「凶宅」一下子失去了「學區房」的價值,雷大力和火哥火嫂三個人又陷入尷尬。

火嫂給雷大力準備了一頓晚宴,不顧丈夫的反對,不惜撕破臉皮,也要把已經到手的房子退還給他。

雷大力無可奈何,最後只好收下房子。

在利益面前,一個學位、一套房子,就能讓一對好兄弟差點關係破裂,能讓人性醜陋的一面暴露無遺。

雷大力和單親媽媽劉真真兩個人雖然是假結婚,但都帶著小孩,有共同語言,一來二去接觸過後,就互生好感。

按照一般故事片的套路,他們到最後八成是要走到一起的,但電影並沒有朝著這個走向。

本來雷大力讓兒子雷小米學編鐘,路子是走對的,被民辦小學選上的幾率很高。

但劉真真看到這路子好,也偷偷讓自家女兒去學編鐘,偏偏她的女兒妹妹(楊曼聆飾演)就比雷小米聰明,考試那天發揮好,硬是搶走了雷小米的名額。

這下子妹妹雖然能考上,但劉真真和雷大力的關係也尷尬了,兩人剛剛「有感覺」,也不能再走下去。

人性是自私的,或許在劉真真眼裡,女兒的前途,比和雷大力的感情更加重要,所以她很現實地選擇了前者。

電影中最動人的地方,還在雷大力與雷小米父子感情的刻畫。

這對父子性格極其相似,都是那種「沒心沒肺」、雷打不動的樂天派。

但在「雞娃」一次次遭受現象的打擊之後,兩人掛在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減少,最後都變得憂鬱。

特別是雷小米,雖是天真無邪的小孩,卻能感受到父親的痛苦和不易。

他一次次對父親說:「我不想再看見你求人的樣子。」

那些話從一個7歲小孩的口中說出,顯得特別沉重。

相信跟皮哥一樣家裡有小孩的觀眾,多少都經歷過電影中這些事,也會對這些情節產生共鳴。

有些事我們回頭再看時,會覺得不算什麼。

但在那個面對選擇的過程,我們往往會暴露本性,電影能夠將這些展現出來,我覺得這也非常厲害。

三、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黃渤演不了「仙風道骨」的姜子牙?

因為大家都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就是喜劇演員,演的都是搞笑的小人物。

《學爸》也確實是帶著鮮明的喜劇色彩,電影的前半部分都充滿快活的空氣。

但導演蘇亮的野心不止於此,「喜劇色彩」只是調味劑,故事後半程的現實主義才是根本。

身處社會底層,帶著執著和傻氣,有想法、有拼勁、又不服輸的小老闆,這是黃渤最擅長的角色。

我們多多少少都可以從雷大力身上看到自己,他的執著、窘迫、無奈,這些我們也曾有過。

當雷大力憋著一口氣,說出「別人家的小孩就可以,憑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時,相信很多人也曾在心裡問過自己。

而雷大力還有重情重義的一面。

他為了保住兄弟情,可以放棄辛苦爭取到手的「學區房」;

他也很顧家,信守對亡妻的承諾,對兒子付出一切;

他積極樂觀,即使到處碰壁也並沒有被現實打垮,這些都是小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

黃渤以本色演出,將這樣個性鮮明的單親父親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到父子情的真摯,以及普通人的價值。

《學爸》正是通過這樣樸實的故事,來展現教育問題,以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

正是這些,讓皮哥覺得《學爸》就是一部很有想法的電影。

黃渤的選擇沒有錯,他也為此竭盡所能,貢獻出近幾年最自然的、最投入的,能夠觸動人心的表演。

但在如今內地的電影市場,光有這些還不夠,一部電影的成功,首先需要有好的賣點。

但《學爸》的賣點不足,題材也有些過時。

「雞娃」一詞出現於2021年,是《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兩年。

教育問題引起的全民焦慮,這些都很沉重,電影揭露的問題,大家都深有同感,但電影並沒有給出好的解決方案,或者說,至少給我們指明方向。

也許皮哥這樣說,是對電影要求過高了,但《學爸》的確是在這些核心問題上「點到即止」,並沒有深入挖掘。

皮哥也明白這是在審核制度下電影做出的妥協,但這也使電影缺乏深度。

因此一些網友才會抱怨,說它「對於現實的關照能力」並不夠。

電影里的雷大力,全程都「憋著一口氣」,我們觀眾也同樣「憋著一口氣」無從發泄,這正是電影不足的地方。

四、

皮哥覺得《學爸》這部電影很「挑人」。

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處於不同年齡段,擁有不同閱歷的觀眾,對電影的故事,和反映的社會問題,會有不同的體會。

像皮哥這樣家裡有小孩的觀眾,對「入學難」這個問題深有體會。

電影中的情節能勾起我的思緒,也因此會覺得它拍得挺好,雖有不完美之處,但至少反映了現實,揭露了生活本來的面貌。

而占據很大比例的年輕觀眾,其中有很多尚未成家,自然也沒有小孩,對「雞娃教育」也就沒有那麼多體會,當然不會喜歡《學爸》這種電影。

這才是它上座率起不來,票房漲勢緩慢的原因,不過作為觀眾,不應該只關心黃渤這部電影能讓他賺多少錢或虧多少錢,作為主演和資方之一,黃渤「冒險」能把這麼沉重的話題,以儘可能輕鬆的方式,拍出來,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這種電影沉了,對於中國電影對於觀眾來說,都是一種遺憾。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a2b573302a3e7f43482a4176cc445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