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念念 | 書評系列
列夫·托爾斯泰 | 《安娜·卡列尼娜》
插圖:電影《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01.
安娜·卡列尼娜最後臥軌自殺的時候,我腦海里仿佛有一列火車在轟鳴,我不記得她最後說了什麼,只記得她眼含熱淚、無比絕望的眼神,遲遲留在我的心裡。
她的死令人唏噓,然而細想她的經歷,又覺得一切有跡可循。
列夫·托爾斯泰的這部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一共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安娜、丈夫卡列寧,和情人渥倫斯基,另一條是基蒂和丈夫康斯坦丁。
幸福的家庭大抵只有一種樣子,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概括了整部小說,用兩對夫妻來做對比,帶給人的啟示和思考,卻遠不止愛情和婚姻那麼簡單。
安娜的人生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而基蒂卻從頭幸福到尾。
除了出身背景不同,人生經歷不同,以及性格迥異以外,拉開安娜和基蒂之間差距的,還有面對愛情的不同態度和選擇。
基蒂以為渥倫斯基會向自己求婚,但結果他愛上了有夫之婦安娜。
她固然承受不了這個打擊,卻並沒有因此沉淪,而是勇敢走出來,尋求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最後她嫁給了康斯坦丁,自此開啟了幸福的一生。
但安娜不是,安娜陷入自己和渥倫斯基的婚外戀情里,一步錯,步步錯,直到將自己逼入絕境,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選擇不同,結局不同。
令人唏噓,同時又令人深感心酸和無奈。
02.
安娜是一個孤兒,由姑媽撫養長大,在她不到20歲的時候,就被姑媽安排嫁給了丈夫卡列寧,當時姑媽告訴她:「卡列寧是一個好人,嫁給他以後,你和哥哥就有著落了,他會養著你們。」
安娜信了,或者說,不信也沒有辦法,為了自己和哥哥的將來,只能嫁。
結婚那麼多年,安娜從未真的幸福過、快樂過,她認為自己和卡列寧之間沒有任何愛情,生活過得宛如一潭死水。而卡列寧呢,完全醉心於功名,在官場地位顯赫,對家庭卻漠不關心。
即便後來她知道安娜不檢點,有了婚外的戀情,第一反應卻是:她有損自己的名譽,讓自己沒有面子。
安娜為此陷入崩潰,她覺得卡列寧從來不愛她,他們之間不像夫妻,更像是各取所取的合作。安娜長得漂亮,迷人,足以滿足他的虛榮心;而他呢,幫哥哥找工作,照顧他們一家人。
但實際上,安娜誤會卡列寧了,他並非不愛她,只是不懂得表達。
卡列寧是一個內心有信仰的人,一直都有自己的堅持,即便他知道安娜背叛了自己,並且有了孩子,卻依舊可以選擇原諒。
因為他認為,自己和安娜的結合是神的意志,他明白婚姻的宗教意義和對於家庭、對於兒子的責任。
他不在乎妻子和別人相愛,只希望她能注意社會輿論,不讓自己太難堪。
可就是他的這種大度和寬容,徹底激怒了安娜,那種從頭到尾不被在乎的感覺,讓安娜整個人幾乎崩潰。
她歇斯底里地對卡列寧大喊:「我是一個女人,我有感情,有需求,我是活著的,可是和你在一起,我好像已經死了。」
03.
正是這種對於愛情的過分渴求,徹底毀掉了安娜。她不顧一切和情人渥倫斯基在一起,生下他的孩子,和他出去旅遊,她貪婪地享受著愛情,感覺自己重新活了過來。
渥倫斯基的出現,徹底點燃了她的生命,可也正是渥倫斯基,毀掉了她的一生。
安娜沒有離婚,無法光明正大和渥倫斯基在一起,她被上流社會的人看不起,甚至被人公開羞辱。
可以說,安娜除了渥倫斯基,一無所有。
婚姻朝不保夕,兒子因此憎恨自己,從此名譽盡毀,無法在人群抬頭。
這個時候的安娜,已經輸不起了,她無法接受渥倫斯基和任何異性在一起,她為了愛情賭上了一切,變得格外敏感,就是這種敏感,讓她和渥倫斯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畸形。
卡列寧已經同意了離婚,但她不想離,不敢離,因為她不想讓兒子恨自己;但她同時又想跟渥倫斯基在一起,想和他光明正大成為夫妻。
婚姻和愛情,安娜都想要,可越是貪心,越是容易失去。
所以最後,安娜臥軌自殺了。
看似意外,實則早已註定。她已經將自己逼瘋了,好像進入了一個死胡同。她放不下婚姻和家庭,放不下自己的兒子,可同時又放不下和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及和他的女兒。
家庭和愛情,像兩個天平,一旦她覺得兩者都搖搖欲墜的時候,整個人都崩潰了。她不停地自我掙扎,自我撕扯,矛盾、糾結、崩潰、絕望,將她撕成了一片又一片,最後,她瘋了。
她走到自己和渥倫斯基邂逅的那個火車站,腦海里浮現出曾經相愛的鏡頭,一切仿佛一場不切實際的夢。
夢裡,有愛情,有自由,有幸福,沒有任何束縛,沒有一絲痛苦,可這終究是一場夢。夢醒了,她死了。
面對眼前呼嘯而過的列車,她義無反顧地撲了上去,就像當初撲那段毫無結果、從一開始就註定悲劇的愛情。
04.
安娜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首先體現在家庭,身為孤兒的她幾乎不懂得何為愛與被愛。在不到20歲的時候,嫁給一個姑媽認為不錯的人。
她渴望愛情,但是在她還沒來得及享受愛情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人婦了。
她和卡列寧的婚姻,從來不是她想要的,她認為卡列寧不愛她,他們沒有愛情,只是各取所取的合作而已。即便後來她有了婚外的戀情,卡列寧依舊毫無波瀾。
可婚姻不幸福,從來不是背叛婚姻的藉口,安娜的家庭固然不幸,但婚姻不幸卻是她自己造成的。
她早已覺察到自己和卡列寧之間的婚姻出現了問題,但沒有想著去改善,而是破罐子破摔,任其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其實,卡列寧並非不愛她,只是不懂得表達罷了。否則也不會選擇成全她和渥倫斯基,甚至不惜接受他們的女兒。
除了原生家庭導致她的婚姻被動以外,安娜的另一個不幸,則來源於自己,來源於她對愛情的渴求和痴迷。
她太貪戀愛情了,她是一個女人,她將這種本能的需求凌駕於婚姻的責任感和道德之上,不惜顛覆一切和渥倫斯基在一起。
可賭注越大,風險就越大,所以最後她輸不起了,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焦慮,直到走向極端。
為什麼說女人過於貪戀愛情,註定不得善終?
因為愛情固然重要,但並非毫無條件,毫無底線。如果為了愛情不顧一切,必然會顛覆倫理和道德,導致背負一定的負罪感。
在家庭和愛情之間做出選擇,永遠無法兩全,當選擇出現了,矛盾和糾結就出現了,而這種痛苦和折磨,未必是你所能承擔的。就像安娜最後,臥軌自殺了。
結婚後痴迷婚外的愛情,本就是一場沒有結果的冒險,越是貪戀輸得越慘。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愛情可以凌駕於道德之上,即便離了婚,依舊贏不了愛情。
婚姻不幸,不是婚外戀的藉口。當你覺得不幸福的時候,應該想著如何去改善,而不是換一個人填補這種空虛。
一旦走錯一步,等著你的可能是萬劫不復。
愛情是美好的,但有些愛情美好的就像罌粟花,固然迷人,固然誘惑,但你越是渴望,越是容易中毒而亡。
渴望愛情沒有錯,但一旦越過底線,變成貪戀,註定不得善終。
希望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劇,不要再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婚外的愛情,有真的嗎?
來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_cUJ3EBfwtFQPkdgvI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