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安的天氣有點奇怪,前些天已經開始涼爽了,然而這兩天氣溫又出現了回升的情況,出門一趟更覺得炎熱難耐,只想呆在空調房中不出去。然而,空調房待久了,也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所以不少人都會選擇去自然景色優美的地方避暑。畢竟這「秋老虎」還挺厲害得。前段時間,聽朋友說他們去了位於商洛市山陽縣的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那裡風景秀麗、氣溫涼爽,很適合遊玩避暑,於是我就拉著他們又去了一次。
天竺山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距離西安170公里左右,不管是自駕還是乘車去都很便捷。我們是開車前去的,幾個人一邊在車內閒聊,一邊看著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心情無比愉悅。當車子臨近天竺山腳下,我就被這裡的美景吸引了,雖然天竺山並沒有華山、終南山、翠華山等陝西名山的名氣大,但美景決不遜色於各名山,抬眼望去,茂盛的林木和翠綠高聳的山巒互相映襯,既大氣又旖旎。
現在正是天竺山的旅遊旺季,門票的價格是80元/人,而等到12月-2月的淡季,門票價格就降為60元/人。景區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坐纜車上車,因為山上的台階既高又陡,爬上去需要很長時間,我們就又買了70元的上行纜車票。坐上纜車,看著山間的景色從眼前一點點掠過、變換,倒也別有一番樂趣,當纜車到達索道中間位置時,會看到一片很像心的懸崖,這片懸崖被稱為「閆王碥」,也被叫做千尺崖,這是從景區東大門僧道關到達山頂的必經之路,是快活林和玉筍峰之間唯一的連接樞紐。
下了纜車以後距離山頂還有很長的距離,我們是沿著上山的第一個岔道口往右邊走的,山上的茂盛植被和不時吹來的微風,為我們送來了清涼的氣息。到了小木屋岔路繼續往右邊走,就來到了玄天洞,這是一個寬度和高度大概都在3米左右,長度在300米左右的山洞。走入洞中,裡面的燈光照亮了原本昏暗的山洞,洞中不時有水珠滴落,環境很潮濕,不過洞壁上雕刻的八仙雕像,倒是值得一看。
出了玄天洞,眼前的景色豁然開朗,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再繼續往上走,就會看到有名的山陽八景之一的天柱摩霄。天柱摩霄是天竺山最美的自然景觀之一,仰頭望去,一座天然石柱崛地而起,就像連接著天地一樣,石柱的頂端還有雲霧繚繞,非常宏偉壯觀,清朝舉人陳魯齋先生還曾這樣描寫此處的奇景:拔出群嵐數萬里,青天象外露奇峰。
欣賞過了天柱摩霄,我們一路直上,到了刀背梁這個景點。聽到這個名字我們就知道這個景點有多麼險要,左臨徒崖,右是絕壁,前邊臨空。最早這裡還沒有棧道,所以只有那些大膽的探險者才敢到這裡一睹此地勝景,走到上邊的最窄處,每一個遊人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根本不敢往下看,面臨著萬丈深淵,總有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時不時的吹來一陣冷風,你都擔心會被吹下去。
我們每走一步也都小心翼翼,好像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到了刀背梁最前面的凌雲亭,這是一個白色的亭子,是一個供遊人休息的地方。凌雲亭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仿佛坐落在雲端之上,在這裡俯瞰雲海會覺得特別神奇豪邁,看到遠處的山在白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還真的就像到了仙界一般。不過凌雲亭的位置比較險峻,大家在這裡要多加註意。
我們休息了一會就繼續爬山了,之後就看到了坐落在綠木間的一些小木屋,這些小木屋其實是酒店,內部都是按照酒店標準布置的,住在裡面有一種閒雲野鶴的輕鬆感,要是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在這裡住一晚。享受一下這比別墅還舒適的山野小院。
小木屋到達天竺山的最高峰——天竺大頂,只要10分鐘左右。天竺大頂的海拔是2073.98米,站在大頂的北側,可以看到天柱摩霄的壯觀景象,其實這裡也是天柱摩霄的最佳觀賞點。
大頂的西側是一個道教古廟雲蓋觀。看起來挺新的,相傳是呂洞賓所建造,整個道觀布局合理,玲瓏別致。雲蓋觀常年雲霧繚繞,梵鍾長鳴。據碑石記載:此觀原有太清殿、靈官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慈航真人、玄武大帝、靈官等神像。明清時期香火旺盛,每逢盛夏遊人如織,最適合修身養性。
雲蓋觀東側和南側是萬畝松林,綠林、古寺、奇峰組成了天竺山最美的景觀。另外,在這裡欣賞天竺山日出日落也是不錯的選擇。雲蓋觀有天柱群峰、呂祖洞、黑龍洞等奇觀。最壯觀的要屬天竺群峰了,登上峰頂,舉目四望,群眾雲霧皆在我們腳下,放眼四顧,千山萬壑此起彼伏,如大海之波濤,若錢塘之海潮,千岩競秀,氣勢恢宏。
下山是從清風嶺下的,這裡的空氣非常清新,就是一個天然氧吧,下山途中也能看到秀色可餐的別致風景。雖然爬山很累,但是山間的清涼卻讓我們不覺煩躁,一路上都在高談闊論。朋友表示此次不虛此行,天竺山的美景既有華山的雄險,又有黃山的清幽,時不時的讚美天竺山奇峰林立,風光秀麗,堪稱秦嶺奇觀。
下山途中,我們遇到了幾個同行的驢友,據他們說,唐代高道羅公遠、宋代著名理學家邵雍都曾在此隱居,因此天竺山也有「西北小武當」的美譽。但美中不足的是,山中缺少了水的點綴,曾經讀過一本書里是這樣形容山水美景的「水是山之靈,山是水之魄。有山無水不精神,有水無山欠氣概」。那麼對於有山無水的天竺山景區,你們還會去遊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