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同樣跟蹤滬深300,基金業績差距卻高達35%

2019-11-06     老司基一枚

2019年餘額已經嚴重不足,如今只有剩下不到2個月時間,你的投資收益情況如何呢?

公募基金在2019年可謂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老司基看了一下業績數據,年內漲幅翻倍的牛基立馬就要誕生了。截至11月5日,主動偏股型基金裡面,銀華內需精選年內漲幅達到99.27%,離翻倍咫尺之遙。另外,廣發雙擎升級、博時醫療保健行業A、廣發醫療保健等3隻基金2019年以來收益率都超過了90%,離漲幅翻倍也不遠了。

炒股真不如買基

先看看今年基金整體業績情況。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各類別基金2019年以來均取得了正收益。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33.95%,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27.6%。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為19.96%,滬深300指數的漲幅為32.95%,妥妥跑贏了大盤。

從牛基數量來看,有4隻主動管理偏股基金賺了90%以上,12隻賺了80%到90%之間的,另有近30隻賺了70%到80%之間的,這些基金都是屬於今年把握住市場主流行情,業績特別好的基金。

於是,市場上「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聲音再起。

是啊,你辛辛苦苦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追漲殺跌一頓猛操作,到年底一盤算,猛然發現投資收益還不如買基金高。說來,都是淚哈。

以下是被動指數型前十大牛基,漲幅最高的為招商中證白酒,2019年收益率高達84.29%。另外,鵬華中證酒、匯添富中證主要消費ETF年內漲幅均超過70%

以上說了主動基金和純被動的指數基金情況,老司基重點來聊聊增強指數基金的情況。收著高額管理費、號稱要跑贏指數的增強指基2019年真有那麼好麼?

增強指基差強人意

如果把指數基金細分一下,可以分為純指數型基金和指數增強型基金。純指數型基金完全被動複製指數成分股投資,投資者可以通過指數型基金賺取市場平均收益。而增強型指數基金,一般會把80%的倉位來被動跟蹤指數,剩下約20%倉位來做主動管理,其目的只有一個:挑戰高於指數的平均投資回報。

說白了,增強型指數基金的靈魂還是在基金經理,這是它和普通指數基金最大的區別。當然,每個基金經理挑戰指數的策略可能會有不同,通常利用量化策略和不同的套利手段來實現更高的收益。

增強指數基金在市場出現系統性大跌時,還可以調整部分倉位,規避一些風險,這些都是純指數基金做不到的。不過,和其他主動管理偏股基金相比,它的主動型也不是很強,畢竟大部分倉位在跟蹤指數上,只是將少量的剩餘資產做人為調整。

增強策略,說白了就是一把雙刃劍,發揮得好,可以增厚收益;發揮失常,卻會帶來負收益。按理說,今年A股結構性行情還不錯,增強指數基金應該大幅跑贏指數才對,畢竟人家普遍收著比普通指數基金高1%的管理費呢。

下面老司基以跟蹤滬深300指數的45隻指數增強基金為例,來看看其業績表現如何。A、C份額分開計算,並且剔除了2019年新成立的基金。

截至11月5日,滬深300指數2019年的漲幅為32.96%,45隻增強指數基金中,漲幅超過滬深300的有34隻,占比為76%。富榮滬深300增強A收益率最高,達到43.13%。另外,廣發滬深300增強、泰達宏利滬深300增強、華寶滬深300指數增強、萬家滬深300指數增強國富滬深300增強等基金收益率均超過40%,位居漲幅榜前列。

跑輸滬深300的基金有11隻,占比為24%。其中業績最差的一隻為海富通滬深300增強A,2019年收益率僅有8.48%,在同類基金中墊底。同樣跟蹤滬深300,首尾差距卻高達34.65%,也算是開了眼界。

看來,如何選擇也是一門學問。好的增強型指數基金,帶來的收益大機率會強於純指數基金;而差的基金,不僅會付出高額管理費,甚至還會嚴重跑輸指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WHkQG4BMH2_cNUg1O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