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日前,由省委宣傳部、省委文明辦、省扶貧辦共同編撰出版的《扶貧扶志在基層——陝西省扶貧扶志工作實例選編》與讀者見面,西鄉「五講五知」道德扶志案例入選其中,獲得省市推廣。
」
自2016年以來西鄉縣開展了「講形勢、知黨恩,講道德、知榮辱,講文明、知禮儀,講誠信、知敬畏,講法治、知底線」為主題「五講五知」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實踐。
通過「理論」與「輿論」同聲共氣,「破舊」與「立新」同頻共振,「治標」與「治本」同功一體,教育實踐凝聚思想共識,助力扶貧扶志,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道德扶志」具有西鄉縣特色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子。
基本做法
/ 建點示範,讓教育實踐有學習陣地 /
穩定的場所是開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依託。西鄉縣連續4年下發《「五講五知」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實踐工作方案》,並將《方案》與「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扶貧扶志、鄉村振興等工作相結合,運用「尋根鑄魂抓內涵、文明家園抓特色、五講五知抓民風」的經驗,深挖地域文化,全面完成了「工匠楊河、農耕五豐、人文堰口、紅色私渡、孝道高川、鄉賢兩河口」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示範村,起到了以點帶面、次第開花的效果。
2017年,建成3個縣級示範村;2018年,建設12個鎮級示範村;2019年,該縣將投入1500萬元建設10個鎮(19個村)精神扶貧(五講五知)示範村。
/ 宣傳教育,讓教育實踐能凝神聚氣 /
緊扣「五講五知」歌兒唱起來、標語貼出來、廣播響起來、新風樹起來,吸引群眾積極參與進來,不斷提高宣傳教育的輻射效應。
一是鄉村舞台唱響新風尚。以「五講五知」教育實踐內容創作了《五講五知歌》,借宣傳小分隊、文藝+政策理論宣講組,結合鄉村舞台、道德講堂、脫貧典型報告會等平台和載體,開展「明理·感恩·誠信·自強」主題演出,增強群眾的道德意識。
二是營造五講五知宣傳氛圍。建設「五講五知」好人一條街、設置核心價值觀景觀雕塑,在鎮村集鎮、社區廣場、移民安置點等場所懸掛「五講五知」內容展板,讓群眾抬頭受教育、出門受薰陶;同時利用網絡媒體、信息網、電視台等開播專欄,弘揚社會新風正氣,傳遞核心價值。
三是政策宣講進農戶。利用全縣268個道德講堂、14個講習所,深入村組農戶家中,廣泛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脫貧攻堅及惠民政策。
四是鄉賢議事潤家風。依託「一約五會」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通過開展道德評議,張貼紅黑榜,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孝子孝媳、「自力更生、勤勞致富」脫貧模範等評選活動,激勵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
/ 建強隊伍,讓教育實踐持續發聲 /
堅持縣鎮村三級發力,層層建立宣講員,從根本上解決「誰來講課的問題」。
一是建立宣講隊伍。33名縣級領導到包抓的鎮辦開展宣講,17個鎮辦領導班子成員分赴各村進行宣講,全縣所有結對幫扶幹部入戶進行宣講,形成「人人都是宣講員」的大格局。
二是組建專業理論宣講團。成立由縣委黨校講師團、縣委宣傳部、優秀教師、各級道德模範等組成的理論宣講團,不定期赴鎮村開展理論宣講。
三是成立文藝+理論宣講小分隊。成立17支文藝小分隊,用戲曲快板、小品相聲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展示脫貧攻堅以來取得的巨大成果,激勵人心思進、勤勞奮進。
/ 創新模式,讓教育實踐能深入群眾 /
始終把精神扶貧作為教育實踐的抓手,紮根基層接地氣,破解群眾等靠要。
一是深挖地域文化,增強價值認同。大力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講好茶鄉故事,讓更多的「鄉愁」凝聚人心。通過整理「荔枝古道、人文堰口,農耕五豐、生態田園,紅色鳳凰、工匠楊河,隆基故里、崇教豐東,紅色記憶、綠色私渡」等20餘個具有地域文化標識的美麗傳說,讓美麗故事成為教育群眾的生動範本。
二是宣傳深入一線,讓群眾成為「主角」。深入策劃《第一書記講變化》專欄,以全縣「第一書記」為主角,講述農村落實脫貧攻堅、鄉風文明、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亮點,推介特色人文、旅遊風光、特產小吃等資源,讓群眾看到脫貧攻堅以來實實在在的變化,增加感恩意識。
三是開展「五個百場」活動,形成良好風尚。通過百場宣講明形勢、百場討論話恩情、百場演出展變化、百張榜單促動能、百所學堂強本領。把教育實踐活動融入群眾生活,達到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
/ 上下合力,讓教育實踐多面發力 /
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突出上下合力、點面結合推動,變「獨角戲」為「大合唱」。
一是「面」上一盤棋謀劃。縣委成立了「五講五知」教育實踐領導小組,採取縣委謀劃指導,宣傳部牽頭抓總、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36個成員單位分工負責條塊推動。
二是「線」上抓管理。實施「2345」教育實踐評價體系。堅持「兩頭兼顧」,縱向走進鎮村、橫向走進部門單位;堅持「三級聯動」,形成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體系;堅持「四度評價」,以「站位的高度、謀劃的深度、幹事的力度和成效的滿意度」檢驗教育實踐效果;開展「走、訪、聽、評、議」五種形式評議,形成年終考核結果。
三是「點」上有連帶責任。實行「五講五知」教育實踐包聯機制,宣傳部每名幹部分片包干,指導、督查相關鎮(街道)部門(單位)教育實踐工作。
縣委書記談扶志
「五講五知」撥亮群眾的道德心燈
縣上從解決當前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存在突出問題入手,探索出了「講形勢、知黨恩,講道德、知榮辱,講文明、知禮儀,講誠信、知敬畏,講法治、知底線」為內容的「五講五知」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實踐。
我們以「五講五知」教育實踐為主線,以民風建設「十個一」和精神扶貧「八個一」為載體,廣泛開展「五個一百」活動,通過道德講堂上好「一堂課」,善行義舉榜樹好「一面牆」,規範村規民約用好「一把尺」,開展文化下鄉演好「一台戲」,建設村史館傳承「一部史」,製作公益廣告打造「一條街」,開展鄰里守望傳遞「一份愛」,尋找最美人物戴上「一朵花」,幫助貧困群眾提振本分之心、自信之心、自強之心,克服「等靠要」、奮力「摘窮帽」,撥亮了群眾的道德心燈。
總編:黃學鋒
審核|責編:蘇蔚斌
編輯|校對:張羽倫
來源:文明漢中
「天漢先鋒」微信公眾平台投稿郵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Vw7jmwBvvf6VcSZ9-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