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的洗澡水,有與無的寓意,三度拒絕見佛受教的故事

2020-09-18     善知

原標題:阿難的洗澡水,有與無的寓意,三度拒絕見佛受教的故事

阿難的洗澡水

有次舉行法會,佛陀帶領許多弟子去受供,阿難沒跟上,於是就單獨托缽,一路往西走。

走了很久來到一個聚落,缽還是空的,阿難又熱又餓又渴。剛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兒打水,阿難走到井邊,這名女子抬起頭看見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發出讚嘆:「多麼莊嚴的比丘啊!」

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難,心裡生起強烈的愛念,所以高興地將水倒入缽中,並瞪著大眼注視著阿難,直到他離開。

她一回到家,就要求母親設法讓她擁有阿難。母親知道比丘是神聖不可犯的,女兒這種愛戀之心,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是女兒死求活求,一心只愛這位比丘。母親愛女心切,只好成全她。

她請了一位念符咒的人來,用邪術迷引阿難,使他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離開佛陀。

天明了,佛陀要講經時,發現阿難不見了。佛知道阿難已受難,趕緊派遣文殊菩薩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難,並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嚴咒。

此時,阿難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內,在即將破戒時,忽然間清醒過來,馬上離開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

摩登伽女見阿難忽然離她而去,心中非常難過,便一路追奔,來到佛陀面前,請求佛陀成全她。佛說:「你真的很愛阿難?」摩登伽女說:「我真的非常愛他。」

阿難正入內洗浴,佛就叫人把阿難洗浴的水端出來,問她:「你真的愛阿難,絕不後悔?你愛阿難哪裡呢?」她說:「我愛阿難全身。」佛說:「你既然那麼愛阿難,這盆水是阿難的洗澡水,你就將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嚇了一跳說:「佛,你是大慈悲者,這麼髒的水為何叫我喝呢?」

佛說:「每個人的身體原本就是這麼髒的,現在阿難健康時你就已經嫌髒了,那他將來老死敗壞時,你又將作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聽了佛的話,忽能觀察人身的不凈,再也愛不起來──原來阿難的身體一樣這麼髒,那還有什麼可以愛的?從此愛念、貪念都消除了,頓然開悟,證悟初果。

有與無的故事

有位在家居士問智藏禪師:『請問老師,有沒有天堂地獄?』

『有啊!』

『請問有沒有佛和菩薩?』

『有啊!』

『請問有沒有因果報應?』

『有啊!』

不管你問什麼,智藏禪師都答:『有啊!有啊!』

這位居士聽後,懷疑起來,就說:『老師,您說錯了。』

『我怎麼說錯了呢?』

『我問徑山禪師,他都說「無」。』

『怎麼說「無」?』

『我問他有沒有因果報應,他說無;再問他有沒有佛菩薩,他說無;我問他有沒有天堂地獄,他說無,可是你為什麼卻說有呢?』

智藏禪師了解到這位居士的根性,終於道:『哦!原來如此,我問你,你有老婆嗎?』

『有。』

『你有兒女嗎?』

『有。』

『你有金銀財寶嗎?』

『有。』

『徑山禪師有老婆嗎?』

『沒有。』

『徑山禪師有兒女嗎?』

『沒有。』

『徑山禪師有金銀財寶嗎?』

『沒有。』

『所以徑山禪師對你說「無」,我跟你說「有」,因為你有老婆兒女啊!』

這些問題,此處說有,彼處說無,是真的不同嗎?實在沒有不同的,道只有一個,有無只是道的兩面,道是因人而有所不同的。禪師的問話與答話,有時說有,有時說無,只是從我們不同的程度或層次來體會不同的問題而已。

三度拒絕見佛受教的故事

佛陀在世時,他帶著弟子在一池邊坐下來,有一位比丘問道:「佛陀,阿難尊者經年跟隨在您身邊,他的記憶智慧都很高超,為什麼大家都證得羅漢果,偏偏阿難心中還有煩惱,這是什麼因?什麼果?」

佛陀說:「好,大家聽我講這段因果。過去迦葉佛時代,有一個國家的國王,為了讓太子能吸收很多經典,知書達理,國王就派人貼出告示,要選一位德學兼優的人做為太子老師,其中有位婆羅門學者的確德學深厚,於是被選為太子之師。

這位太子之師是傳統族姓的貴族,他的父親被選為太子傅,又是貴族,因此,無形中他就有一分驕慢之氣。他有一位好朋友,從小感情融洽,這朋友家裡常貧窮、是手拉坯師傅,但是族姓子和這位朋友是一起長大的玩伴,時常在一起,因此,感情很好。

這位手拉坯師傅從小父母雙亡,他的手拉坯器物不是做來賣的,而是拿來換取麥和米來生活的,器皿做好之後,只要有人喜歡,他就說:「你把麥和米放著就可以將它拿走。」他淡泊無欲,只要能過活即可,因此,他的心境非常清凈。

有一天,他和族姓子在一起時,說:「聽說我們城裡來了一尊佛,名迦葉佛,他和弟子們生活清凈超然,佛的智慧非常高,我們是不是要去拜見佛?」族姓子非常驕傲,他說:「有什麼好看?他們只不過理光了頭,披上袈裟而已,有什麼道可學?」他返身就走,毫不停留。

隔了幾天,他們又在一起,手拉坯師傅又對族姓子說:「佛和弟子們在茅蓬結夏講經,你陪我去,我們一齊去拜見佛。」族姓子回答說:「沒什麼好看的嘛!只不過是個光頭的道人而已,有什麼道學可求?」他又返身要走。

手拉坯師傅說:「要不然我們去游泳玩水吧!」於是兩人就結伴去玩水了。兩人正玩水時,手拉坯師傅就指著不遠處的茅蓬說:「那裡就是佛和弟子們的精舍,離這裡很近,我們趕快去參見佛吧!」

族姓子很不高興,他悶聲不響地走上岸,把衣服穿好後,說:「你一再起這件事,我覺得根本沒什麼好看的,你要去自己去吧!」他返身就跑。他的朋友卻拉住他的衣服不放,說:「今天一定要去,不能讓你跑掉。」他乾脆把衣服脫掉,又跑。朋友又追,然後拉住族姓子的褲帶不放,說:「不管如何,我希望你來見見佛,佛的智慧、德性,你一見就會知道他修為有多高,不像你想的那種簡單人物!」

族姓子嫌囉嗦,把褲帶解下又跑。手拉坯師傅還是後追他,現在沒有衣服,也沒有褲帶可拉了,他只好伸手拉住族姓子的頭髮。那時,族姓子心裡大驚,因為時印度有一條法律:「打人者罪算輕,但若是拉人家的頭髮就得判死刑。」族姓子心想:我的好朋友甘冒死刑之罪拉我的頭髮,這必定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他寧可犧牲生命,要我去見佛!

至此,族姓子才深受感動說:「好啦!好啦!你放開手,不要讓人家看到,我跟你走就是了。但是,你既然說佛是那麼尊貴的人,而我現在已被你拉得亂糟糟,頭髮也亂糟糟,我先回家去梳洗乾淨,穿戴整齊再跟隨你去吧!」

族姓子真的穿得很端莊去見迦葉佛了,這位手拉坯年輕人很虔誠跪拜頂禮,而族姓子卻驕仿抬頭挺胸地、兩手垂下,連問訊都沒有。迦葉佛還是很慈祥地招待他們坐下來,然以智慧辯才和內心的德性,折服這位仿慢的年輕人。佛的每一句話所引用的每一個事實,無一不讓這位族姓子折服,族姓子不由得五體投地向佛求皈依。從此,兩人就在迦葉佛座下修行,並且互相鞭策鼓勵。」

佛陀講完故事後說:「你們知道那位手拉坯師傅,引導驕傲的族姓子進入佛門的人是誰嗎?就是我釋迦佛呀!那位驕傲的族姓子是誰?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他當時雖有智慧,卻因為傲慢而自我障礙,有三次因這種心理障礙,而拖延了見佛聞法的機會。」

諸位,這個故事可以警惕我們不可有傲慢的心態,有驕傲之心就會障住自己往前進步的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QvunnQBd8y1i3sJFs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