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一部日本電影打動了中國觀眾。那就是日本電影《人證》。
媽媽,你可曾記得
你送給我那草帽
很久以前我失落了那草帽
它飄搖著墜入了霧積峽谷
.......
忽然間狂風呼嘯
奪去我的草帽耶哎
飄向那天外雲霄
媽媽,那頂舊草帽
是我唯一珍愛的無價之寶
......
這是影片主題歌《草帽歌》,由焦尼的飾演者喬山中演唱。而影片也是以草帽展開故事線索的。
黑人混血兒焦尼拿著父親捨命撞車換來的補償費(今天叫「碰瓷」)從之身來到日本,找他的親生母親。
如今已是著名時裝設計師 巴杉恭子,然而巴杉恭子早已下嫁議員,成為社會名流,並
已有了另一個兒子恭平。
為了不是自己的名譽掃地,為了維護自己的家庭和諧,巴杉恭子給了焦尼一大筆錢,要他回國,焦尼不從,巴杉恭子無奈用刀子扎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影片的導演佐藤純彌曾執導過電影風靡我國大江南北的電影《追捕》,而就影片內涵,,《人證》遠比《追捕》涉及的話題要多得多。
我個人認為這不單單是一部推理影片,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它包含了很多層面,戰爭給日本帶來的創傷問題,警官棟居的生父就是被美軍占領時期死於美國大兵之手,暴死街頭。而那個大兵卻成了棟居來美國調查案件的探員肖夫坦,影片框架都在巧合之中。
黑人歧視問題,黑人們備受歧視,於是他們群居與黑人區,這裡充滿了暴力,兇殺。影片的結尾與內地公映不同,是肖夫坦在黑人區被黑人刺死,暴死街頭,揭示了恩果報應。
影片以此結尾,鏡頭漸漸向空中俯拍,肖夫坦的屍體越來越小....導演解釋這段鏡頭告訴人們在美國在某一天一個警察被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內地公映版的結尾是按著內地觀眾的觀影習慣,山崖頂端,巴杉恭子認罪伏法,而棟居沒有逮捕她,他在看,巴杉恭子是否還有母愛?為了一個兒子,而殺死另一個兒子的母親萬念俱滅,將草帽扔下山崖,自己也隨著 草帽墜入山谷。
山頂,棟居眼含淚水,說了聲「母親,究竟意味著什麼?」(此段後來被導演刪掉了)。
《人證》出自森村誠一的小說《人性的證明》。70年代,森村誠一在日本文壇高舉起人性的大旗,以揭示人性、反映人性為題材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目前正走向世界。願這位年過花甲的推理小說巨匠再次貢獻新作,並把自己從事30年推理小說的體會與經驗告訴讀者,使人們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位傑出的推理小說大師。
影片探討了巴杉恭子的人性,最後在一切夢想破滅的時刻,她的人性才得以展現。她向會場觀眾陳述她內心的痛苦,她謝絕了大會給她的獎項。
警官棟居的人性,面對罪犯,他秉承執法,在美國,當巴杉恭子的兒子恭平拒捕被肖夫坦擊斃,他斥責肖夫坦,儘管他打死的是罪犯,而畢竟是他的同胞,死在異國他鄉,是他頗為憤怒。
當他臨別肖夫坦時,想起被殺死的父親,想起剛死去的恭平,新仇舊恨,使他失去了理性,向鏡子裡的肖夫坦開了一槍。
影片主演岡田茉莉子,1933年出生於日本,父親是位老演員。50年代開始了銀幕生涯,在成瀨已喜男、木下惠介、小津安二郎、市川昆的電影中,岡田茉莉子圓圓的臉龐,嬌憨的神色,是高雅內斂的原節子,傳統端莊的田中娟代,性感狂野的京町子,以及可靜可動的高峰秀子之外的另一日本婦女典型,在小津的《秋刀魚之味》中,她是那個為了丈夫去買高爾夫球桿浪費錢而不願和他說話的主婦,在木下惠介的《姐妹》中,她則是那個在廢墟中重新站起來討生活的動人女性。 岡田茉莉子喜歡小津,但小津拍片非常嚴格,連喝一杯茶都得算一二三四五等幾個步驟,而木下惠介則禮貌地請演員自由發揮。
1987年,岡田茉莉子息影,至今她家中仍藏有《人證》的光碟,那首《草帽歌》仍令她怦然心動。
飾演棟居的日本著名個性派演員松田優作,酷哥代表之一。1989年松田優作死於膀胱炎,時年39歲,英年早逝。關於他表演風格本組dean
已有過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飾演焦尼的是喬山中,混血兒從小
和焦尼的命運一樣受到歧視,後步入歌壇,曾加入Flower Travellin'樂隊並作為主唱,2011年3月,日本地震後,他帶病深入災區。
今年8月7日,喬山中因肺癌去世,時年64歲。《草帽歌》如今已成為絕唱。
影片客串陣容極強,不僅有三船敏郎,深作欣二這樣的大腕,
就連小說作者森村誠一也在影片開始飾演賓館經理一角。
焦這究竟是誰的錯?
釀造者人間悲劇的罪魁是誰?
那個時代人們似乎對緋聞,新聞輿論的力量還重視不夠,很難理解巴杉恭子的內心。而今天商品經濟,金錢利益構築的人與人關係的社會裡,人們再看就不難理解了,人們會抱怨焦尼太自私,不識時務,因自己一廂情願而毀掉母親辛苦建造的輝煌大廈。因此今天再看影片很難有當年的震撼力和影響力,而與當年不同,每當我聽到這首《草帽歌》時,淚水不覺奪眶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