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不想發光呢」
前兩天和男朋友一起刷牙,這裡還是叫他楊總,刷著刷著,楊總翹起了小尾指。
我盯住他的小尾指,足足五秒,他不理會我,反而越發慢條斯理。
笑著咧開嘴,小指更翹,動作溫溫吞吞的。
我滿嘴牙膏沫,騰出手試圖把他的小指壓下去,沒料到,這個小東西此刻堅挺異常。
因為我的無能,楊總自信起來,乾脆支了個蘭花指,牙刷得愈來柔美。
「不准!」我啐開泡沫,命令他。
「我本來就是這樣滴呀。」楊總撒嬌不服。
相信我,沒有「本來」這一說,楊總變娘是從我們拍拖之後開始的。
後來我問了通訊錄一些女生,聽到了幾個挺有意思的故事,它們都反映「戀愛使男生變性」。
也許一個男生有多喜歡你,就有多想變成你的閨蜜吧。
我想將這些故事按照「變娘程度」分享給你們,可能沒用,但挺有趣的。
做一隻好鴨。
@皮皮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皮的女生,但我和一個一點也不皮的男生在一起了。
不皮男是一個「能行則行」的人,剛談戀愛的時候,我經常逗他:
-「我好想喝黑糖波波哦」
-「行」
-「聽說喝太多波波可能會沒波波」
-「行吧」
-「我覺得你比波波可口多了「
-「行……」
三個月之後,不皮男不大行了,除了會開車,還變成了一隻鴨嘴獸。
行鴨沒錯鴨我在吃飯鴨你在幹嘛鴨。
鴨,很精髓,任何一句話加上這個字,都像嬌嗔。
即使是一個大哥衝進旅店,看見自己妻子與朋友偷情,如果他大喊:「你們在幹嘛鴨。」
我們都有理由懷疑,他只是在怪自己不能加入進去,並無怨恨之情。
所以,男朋友會「鴨」後,我明顯感覺自己跟他親密了許多。
用心學鴨,也許是打開女生內心的第一密鑰。
學以致用。
@Linny
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
一個日愈變娘的男生,一定喜歡學舌女朋友。
我有一個大排檔朋友,她很會撒嬌,會到我們這一群在啃滷水的朋友,都給她擰過瓶蓋。
最近,她談戀愛了。我們私底下謝天謝地,終於用不著我們擰瓶蓋了。
結果前兩天,她第一次帶他男朋友來大排檔,也第一次自己擰開了那瓶可樂。
可樂滋一聲冒氣的時刻,我感覺大家啃鴨翅的速度都變慢了。
問起原因,朋友說那個男生極會模仿她的語氣動作。
每當她把汽水瓶給他,男生裝作擰幾下也委屈巴巴說他不行,接著就還給她了。
她的每一次撒嬌,都被男朋友反彈回去了。
「艹,男生撒嬌好要命。」朋友突然變猛。
女生們還是謹慎撒嬌,總有一天,男朋友會雙倍還給你。
可以叫你姐姐嗎。
@阿晶
在外面,男生喜歡做爸爸,在家裡,他只是個弟弟。
不久之前,一個學弟跟我表白,直接叫我「姐姐」。男朋友氣不過,晚上睡前繞著我的耳朵講了無數聲姐姐。
因為心有愧疚,我那晚也溫柔了許多。
想不到,男朋友來勁了。
每次有所求的時候,都要挽著我的手晃來晃去,姐姐姐姐喚個不停。
上次我們去樂高店,男朋友彎下腰左摸摸右摸摸,最後抱著一個蜘蛛俠,回頭眼巴巴看著我,
「姐姐姐姐,我能不能擁有這個。」
忘了說,男朋友身高188,而我不到160,他彎腰差不多跟我一樣高。
女團C位。
@包子
前兩周我生日,男朋友送了我一段舞,是創造101的主題舞。
男朋友有點胖,在跳到「喊出我的名字」時,他穿著肥褲衩,歪頭微笑,伸出肉嘟嘟的食指,在臉頰旁上下舞動。
他很沉醉。
我並不吃驚,因為這一切早有顯露。
半年前,我就收到了男朋友分享的女團視頻。
男朋友著重讓我看左邊第二個女生,因為她的裙子有羽毛。
我當時驚了,因為他不留意女團的腿,反而是服裝。
這證明他的審美,超脫色慾,難能可貴。
「不,這證明他很娘。」朋友聽到故事之後,反駁我。
「你說得對。」我笑了笑,我超享受我的娘娘男朋友好嗎。
想被保護好久了。
@芝芝
有一次,我和男朋友打賭,他輸了。
賭注是,做一個真正的妹妹。
男朋友必須化妝、戴bra、穿裙,在家裡過一個周末。
之所以是妹妹,他需要柔柔弱弱,時刻保持需要被保護的神情。
一開始,妹妹並不入戲,由於習慣外八字走路,他穿裙子總會走光。
直到晚上,我們一起看驚悚片,一到見血的鏡頭,妹妹瞬間躲進我的懷裡。
他反覆拍胸口,說:「怕怕,好怕怕哦。」我太開心了,當然大氣地攬住他的肩膀。
後來我問他有什麼心得體會,他說:「找回了自己。」
最後。
其實在寫這篇文之前,我也去問過一些男生,他們紛紛承認自己有「娘娘腔」的那一面,但當我想知道一些細節的時候,他們都不大願意跟我分享。
包括我想起剛跟楊總在一起的時候,我把他撒嬌的截圖發了朋友圈,他也生了一頓氣。
對大多數男生來說,「娘」是私人的。
是因為太喜歡你,所以忍不住逗你開心的方式。
又或者,是他們的本性,但由於「男生就該有男生樣」的挾持,他們丟失許久的柔弱。
之所以說「娘」很私人,只不過他們都覺得這是自己的軟肋。
可是當我去問女朋友們,她們一致說,「娘娘的」好可愛哦。
甚至超興奮分享給我許多高甜故事,活生生把我變成酸檸檬。
幾乎沒有女生因男朋友「娘娘的」,產生困擾。反而都不約而同覺得,這大大提高了她們的戀愛體驗。
所以,男生們,請坦坦蕩蕩地娘下去。
你娘的樣子,我真的超愛的。
(上文所說的「娘」,並非關於性取向,也並非是貶義詞。)
作者/李曉琪
設計/ 睿 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