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公安寧條梁所:發展「楓橋經驗」彰顯使命擔當

2020-04-11     西部法制報

2020年2月,在陝西省公安局長會議上,靖邊縣公安局寧條梁派出所被命名為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這是陝西省對該所長期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全力打造治安防控新樣板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靖邊縣公安局寧條梁派出所緊緊圍繞「服務靖邊發展,打造滿意所隊」總目標,堅持「工作跟著問題走,心思圍著百姓轉」的總思路,大力學習發展「楓橋經驗」,建隊伍、強打擊、優服務、解矛盾,全面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和認可度,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讓別具寧條梁特色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寧條梁鎮落地開花。

黨建引領 彰顯民警使命擔當

以黨建為引領,靖邊縣公安局寧條梁派出所堅持政治建警,始終將黨建工作擺在首要位置,與各項工作深度融合,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依託「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載體,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該所由4名黨員和2名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深入疫情防控一線,帶頭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充分體現了黨員民警輔警的使命擔當。

通過紅色教育活動和「學習強國」、「警雲學」等平台,強化思想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內涵實質,不斷增強全所民警輔警攻堅克難、勇打勝仗的信心和決心。

積極開展「講文明、塑形象、促規範」隊伍集中教育整頓,組織民警認真學習中央八項規定、公安部黨委「十項規定」、「三項紀律」、《公安機關文明形象規範》等改進工作作風的有關規定,增強民警遵守警令警規的自覺性,築牢民警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實現了隊伍連續11年「零違紀」。

實施打防並舉 對黑惡勢力「零容忍」

始終堅持「什麼犯罪最突出就集中打擊什麼犯罪,什麼問題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麼問題」的原則,不斷加大打防力度,持續保持對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圍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擊盜搶騙等專項工作,以績效激勵機制鼓勵民警積極投身打擊防範工作中去;加大對涉毒案件的偵破和對吸毒人員的查處力度,對轄區內的各類涉毒違法犯罪活動實行「零容忍」,以「打」促「防」;將「楓橋經驗」與派出所實際相結合,推行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防控模式,做到勤務運轉響應快、處置高效及時,在破現案、降發案、矛盾糾紛調處、群眾求助受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樹立「破大案與破小案並重」的理念,對打架鬥毆、偷竊、賭博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小案件」保持「零懈怠」,狠抓破案追贓,及時為受害群眾挽回損失,提升打擊效果。近年來,先後辦理各類「小案件」521起。

打造以技防監控系統為支撐的科技防控體系,提高科技防範水平,促進平安建設。持續強化街面巡邏,以鄉鎮村組為框架,科學劃分巡區,組織民警開展不間斷巡邏,在重大節日、敏感節點啟動一級巡防,做到屯警街面,提高街面見警率,增強群眾安全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該所及時啟動「楓橋式派出所」創建中形成的「治安防控體系」,指導全鎮各治保會成立「臨時疫情防控勸返點」,動員全鎮所有黨員、志願者、治保會成員全部投入一線防控工作,先後勸返車輛1000餘輛,勸返來靖人員1500餘人,嚴守了靖邊縣疫情防控的西大門。

訪民情 解民憂 防風險

推行優化服務新舉措,開展「網際網路+」預約服務,有效縮短了群眾辦理業務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對前來辦事群眾做到「來有迎聲,問有應聲,回有送聲」。嚴格執行窗口服務相關規定,準確、快速、高效、便捷地為群眾辦理各項業務,切實解決「冷、硬、橫、推、拖」等問題,提升群眾滿意度。設立監督電話和舉報箱,通過戶政業務公示欄、評價器等方式,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評議。

以「辦事少跑一次甚至不跑」為目標,立足轄區地域廣、村組分散實際,不斷拓展定製服務,推行「錯時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等工作模式。針對群眾白天有事無法來所辦證的情況,開展靈活錯時服務,利用晚上、節假日時間為群眾辦證。對時間緊急群眾,開通綠色通道,對提前預約群眾,優先快速辦理;對行動不便特殊人群,開展送證上門服務。

緊緊圍繞群眾需求,以「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民意導向型警務,組織民輔警開展入戶走訪,落實「五必進」和「全覆蓋」,著力「訪民情、解民憂、化矛盾、防風險、查問題、治亂點」,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建立更加緊密的警民聯繫溝通機制。著眼於防範高發的治安刑事類案件,特別是盜搶騙類案件,聯合鎮政府、學校、企業,全面開展鄉村「平安講堂」系列宣講活動,進村入戶上門開展面對面、點對點宣傳,切實提高轄區群眾安全防範意識。先後開展各類宣傳130次,懸掛橫幅16條,走訪群眾489戶、九小場所125家,服務群眾30餘次,慰問困難群眾6戶,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4起。

小事不出村 矛盾不上交

以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為目標,動員群防群治力量,建立以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牽頭,各村(居)委治保會、矛盾調解中心為主力的社會矛盾化解常態機制,充分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及時發現掌握鄰里矛盾、婚姻家庭矛盾等情況,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建成專門調解處理「疑難雜症」的「老張說和調解室」,所領導、司法部門、村幹部、平安志願者等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形成「警+司+村級人民調解員」的「1+1+1+N」調解工作格局,根據矛盾糾紛的性質和工作難度,按需抽調相關人員參與調解,有效整合行政、司法、人民調解力量,提高調解的成功率,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年來,共為群眾辦小事1725起、解小憂1267起、幫小忙1899起、惠小利1466起,先後調解各類疑難雜症糾紛84起。

圍繞亮點品牌特色化,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創新警務實踐,通過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治安防控體系,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社會治理理念,破小案、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惠小利「五小」工作舉措,打造警民良好互動的平安共同體,探索出一條社會治理新模式。(劉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NqcaHEBiuFnsJQVfbI_.html

五一警相隨

20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