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文七君、尹曉靜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01
等你死了
全世界才都來愛你
10月14日,韓國藝人崔雪莉被發現在京畿道城南市的家裡上吊身亡,用一種決絕的方式,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
事件一出,網友們立刻炸了鍋,微博迅速癱瘓,留言瞬間過萬。大家紛紛化身福爾摩斯,試圖通過她日常的非正常表現,找到她自殺的真相。
真正的真相是什麼?我們恐怕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過去這些年,她一直遭受網絡暴力的困擾。
1994年出生的雪莉,童星出道,在韓國很受歡迎。2005年,成為SM娛樂公司的練習生。2009年,加入了女團f(x),以歌手身份正式出道。
雪莉長相乖巧甜美,一直被粉絲冠以「人間水蜜桃」和「國民妹妹」的美稱。
她本來完全可以像所有甜美系偶像一樣,在鏡頭前做著美麗單純的公主。只要發髮漂亮保守的照片,說幾句粉絲媒體愛聽的甜言蜜語,就能獲得優質偶像人設。
但是她沒有。
她與大自己14歲的嘻哈組合成員交往,引發粉絲強烈不滿;
她想退出唱跳組合,專心在演技事業上發展,被網友罵「太任性」;
她在直播中穿衣大膽,更是被網友指摘得一無是處。
……
童星出道的雪莉,一直在按照別人的規劃成長。長大後的她,只不過想做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卻一次次被推向輿論巔峰。
她在一檔叫做《真理商店》的節目中對著鏡頭說:
「感覺有很多人唯獨對我戴著有色眼鏡,所以還是很難過。」
「記者們,請多疼愛我一些吧。」
「觀眾朋友們也請疼愛我一些吧。」
她在自己的個人社交網頁上發暗黑系的照片,網友們一度覺得她精神有問題,2018年,雪莉被韓國網友票選成為「最不希望發ins的藝人」。
直到她去世後,經紀人向警方透露雪莉生前曾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人們才好像在瞬間看懂了她,說她那些奇怪的言論和奇怪的照片其實是在求救。
再也不等你們來救了!雪莉把生命定格在了如花似玉的二十五歲,也終於把一切非議都拋在了身後。
雪莉的各種新聞上了很多熱搜,仿佛全世界都在哀悼這個妙齡女性的生命隕落。
諷刺的是,很多人第一時間跑到根本與此事無關的宋茜微博下,去留言質問道德綁架:「你們做過一個組合,你怎麼不開導開導她?」「雪莉死了你難道不難過嗎?你為什麼沒有站出來發聲?你怎麼這麼冷血?!」
更諷刺的是,雪莉去世引起人們對網絡暴力譴責的同時,另一個明星熱依扎卻因網絡暴力上了熱搜。
自今年《長安十二時辰》開播以來,幾個月來,出演劇中檀琪這個角色的熱依扎,一直在遭遇網絡暴力。
夏天她在機場穿得清涼一點,被人罵「低俗下作不要臉」,她只好出來自嘲:
一出來發聲,她就被人罵「買了熱搜炒作,想出名」,她只好認真辯解:
她說自己有抑鬱症,又有網友出來帶節奏,說她「利用抑鬱症進行炒作」。
忍無可忍的她,終於通過工作室發了如下聲明。
世界何其荒唐?
怪不得有人感嘆:只有你死了,全世界才會都來愛你。
這麼多年來,太多本來鮮活的靈魂在網絡暴力中失去顏色奄奄一息。大家一邊為逝去的生命惋惜,譴責網絡暴力;沒過幾天就大換臉,對活著的明星繼續使用著網絡暴力。
雪莉在電影《真實》里的劇照
02
就讓雪莉成為最後一個雪莉吧
我在憤筆疾書寫這篇稿子時,外面的大廳里,正放著麥可·傑克遜的《heal the world》。
麥可·傑克遜一生都想讓世界變得更好,想用自己的善意治癒這個世界。但是世界的惡意卻將他一點點拖向深淵。
我能在譴責網暴的此時,聽到一位網暴受害者的歌,不是因為太湊巧,而是受害者的基數太大。
即使是隨便數一數你我知道的名人、明星、偶像、歌手,都能或多或少地翻到他們曾經被網暴的歷史。
有人會說:
「那也沒見那麼多人自殺呀?不過是說兩句而已,又沒有打她殺她,還是這個人心理承受能力差,怪不得人說!」
一個人,如果自身沒有遭受過網絡暴力,也許根本無法切身感受它的殺傷力有多大。
一萬句讚美,也抵不過一句傷害。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
有一天我發了一篇文章,有讀者跟我意見相左,便在後台留言罵我,用了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惡毒的字眼。
我在後台翻到這條留言時,只是眼神一掃而過。一看到前面噁心的字眼,我就趕緊關上了後台。
我連對方罵我的全文都沒有勇氣看完,手就已經開始發抖。
那是一個周日的下午,我本來正躺在沙發上曬太陽。看到這條辱罵的留言後,我一下午都在變著法子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再也沒去看過那條惡毒的留言。
這,僅僅是一條留言而已,就讓我難受了一下午。
如果是成千上萬條辱罵呢?我完全不敢想。
而那些遭受網暴的名人們,有誰不是遭受過數以萬計的不堪入目的辱罵呢?
你有沒有發現,微博上明星們的微博越來越無聊,越來越千篇一律了?
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時說道:現在微博上明星發的東西,如果把他們的名字和照片捂上,你根本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同。
曾經那麼多真實有趣的人,都哪兒去了呢?
小s 喝多了在鏡頭前大哭,被罵是「做作」;屈楚蕭因為在小號上寫真情實感,被罵到差點遭遇封殺;就連現在人見人愛的胡歌,曾經也因為深夜裡說了幾句心裡話,被罵得體無完膚。
他們傷害了誰?觸犯了哪一條法律或者道德標準呢?完全沒有。
他們觸犯的,是觀眾們看不慣的眼神。
鍵盤俠說:你不能跟我想的不一樣,你不能做我看不慣的事。不然我就要罵你。
於是,在網絡暴力的壓力下,張揚的小s也開始小心翼翼地收斂了,屈楚蕭早就不發個人微博了,胡歌也已經很久沒在微博說過心裡話了。
那些曾經在微博上敢於做自己的真實面孔,都戴上了無比正確無聊的面具。
偶像們一個個地給自己圍起了厚厚的防護牆,好能稍微屏蔽洪濤巨浪般地惡評與謾罵。
他們必須在鏡頭前說著漂亮的客套話,必須在非議下變得順從,他們只能沉默甚至假裝一笑而過,才能維持完美偶像的人設。
明星做自己真的很難,難的不是面對自己,難的是面對輿論。
再堅強勇敢的人,也經不住群眾的口誅筆伐。
熱依扎還在跟網絡暴力抗爭,她已經算是勇氣可嘉。
而就在這一個熱依扎奮起反擊網絡暴力時,又有多少個熱依扎正在遭受網暴,連反抗的勇氣都沒有?
他們的內心,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日日夜夜的掙扎:是在謾罵中痛苦地活著,還是痛快地死去?
什麼時候,這一切才能停下?
什麼時候,我們群眾們才能不一邊反省,一邊繼續犯錯?
請別讓熱依扎,成為下一個雪莉。
言論雖然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有邊界,人性總有底線。
如果有機會用言論影響他人,讓我們理性發聲,言論向善。
就讓雪莉成為最後一個雪莉,讓熱依扎快活地做熱依扎吧。
03
我已拚命自救
奈何扛不住了
在崔雪莉自殺相關新聞的留言下,有人問:
「為什麼有人會自殺?」
我至今仍記得一位大學同學在討論「自殺」話題時,斬釘截鐵地說:他們就是想得太多,個性太軟弱。
那一刻,我毛骨悚然。
然而後來我發現,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2018年1月,西安交大的一名博士生自殺身亡,這本是一件令人唏噓的事情,而著名編劇六六卻發微博說:
你看,六六怎麼說也是一名博覽群書、閱盡人世的知識分子,然而面對一位年輕生命的逝去,她絲毫沒有惋惜和遺憾,而是拚命指責。
在六六眼中,這位年輕博士生前的掙扎、絕望、痛苦通通都是吃不了苦而已。
2018年9月4日,一位21歲的女生在峨眉山跳崖身亡。隨後,她的遺書被曝光:
「不是沒有嘗試過救自己」
「然而,要不就是被當成笑話」
「要不就是覺得我想不開」
她在生前已拼盡全力自救,而很多人對此根本不屑一顧。
她以跳崖的方式慘烈的了結自己短暫的一生後,竟然還是會被人指責說:
你這樣做對得起父母嗎?
都是吃飽了撐的。
年輕人就是容易想不開。
你連自殺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對於說出這些話的人,我只想問一句:
你作為人的基本共情能力都去哪裡了?
難道說只有那些走出黑暗人生的人才配得上歌頌,在痛苦面前竭盡全力自救卻沒扛住的人就是垃圾嗎?
「如果你太累,及時道別沒有罪。」
這是張國榮的歌曲《玻璃之情》里的歌詞,是哥哥留在世上的絕唱。
自殺不是懦弱,活著更不是。最可悲的是,連放棄生命都要承受別人的眼光。
《小歡喜》里患了癌症的媽媽(詠梅飾)有一句話特別打動人心:
正常人誰不怕死啊,那要是連死都不怕的話,可能是活得太痛苦了吧。
對於選擇自殺的人,希望我們不要在絲毫不了解的情況下隨意說他們太矯情、太脆弱、太年輕、玻璃心、想不開……
要知道,你「無心」的一句話,只會把他們推向深淵。
04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成年人為何而崩潰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句話出自太宰治的代表作《人間失格》。
不過很少有人留意這四個字的含義。
在日語中,「人間」指的是人類,「失格」就是不夠格。
太宰治用這四個字當做小說名,是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也許他是想說:所有人都是不合格產品吧。
因為人類非常脆弱,比任何生物都容易崩潰。
努力活著,本是一個人的本能,但是雪莉依然一心選擇死亡。
炎亞綸發微博說:這件事多麼值得我們檢討。是多麼大的痛苦,多麼無法承受的壓力,才導致一個人放棄了「求生本能」?
壓垮我們的,無非就是這三個方面出了問題:
親密關係、工作現狀、人際關係。
和男朋友/女朋友吵架、父母又逼婚逼生二胎、又要熬夜做PPT、行業發展到天花板、領導又給我甩鍋、同事又在背後議論我……
可以說,這三點中隨便哪一個不順,我們都會變得像被白蟻啃食過的樹木一樣,瞬間從大好青年變成行屍走肉。
而且可怕的是,但凡其中一個不順,就能像感冒傳染一樣把另兩個也搞得不順。
一會兒工夫,我們面臨的人生難題就呈指數級增長。
之前實習時,曾在衛生間無意聽到隔壁組同事在工作時間和老公打電話撕逼,語氣堅決的表示自己才是那個為家庭和孩子付出更多的人,而電話那端的老公卻不認同這一點。
沒爭出高下的她自然帶著怨氣工作,影響自己的工作效率不說,還讓周圍被迫承受低氣壓的同事感到尷尬。
一個因素失控,就會導致全部失控。
還記得那位深夜痛哭引起全網關注的杭州小伙嗎?
他半夜騎單車逆行被攔,一開始還平靜的接電話,但在掛掉電話後突然情緒崩潰,當街摔下手機,對著交警大喊:我真的好冤啊!
之後又撲通一聲給交警跪下,又突然不顧一切的跑向橋邊蹲地痛哭。交警上前安撫後,他抱著交警痛哭流涕,抽噎著說自己逆行的原因。
原來是公司臨時要半夜加班,他必須當晚趕完工作進度,而他之前又提前約好了女友吃飯,女友等他吃飯等了好久,還沒帶鑰匙。
一邊想著要趕緊回公司加班,一邊又趕著給女友送鑰匙,兩件事一衝擊,直接導致他在深夜的大街上嚎啕大哭。
搞垮一個成年人,就是這麼簡單。
2018年4月,《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發布,數據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有16.1%,73.6%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而心理健康的人僅有10.3%。
也就是說,包括你在內的100個人中,心理健康的只有10個人。
你是那10人中的其中之一嗎?
如果不是,希望你能在忙於親密關係、工作、人際關係之外,抽出一點時間,關心一下自己。
現代人的崩潰是默不作聲的。我知道,你很久都沒關注過自己的感受了。
05
向死而生
是什麼支撐著你走下去?
你聽過《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這首歌嗎?
如果沒有,我強烈建議你去聽一下。這首日語歌不僅大大降低了日本的自殺率,並且在國內的音樂平台上收穫了30w+條留言,足以見得有多少人對歌曲中的內容感同身受。
它的演唱者,正是日本著名歌姬中島美嘉。
這位唱過《雪之華》的日本歌手在中國也有非常高的人氣,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經因為生病而失聰,並且發不出任何聲音。
她四處求醫,在煎熬中練習發聲,最終慢慢挺了過來,不過卻永遠無法達到之前的水平,每次演出只能靠跺腳來打節拍、彎腰來保持聲音穩定。
這首《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正是詞曲作者為了她而作。
有句歌詞直擊人心:
一味想著死,是因為太過認真地活。
在歌曲最後,她又深情地唱到: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出生,
我對世界稍微有了好感,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活在這個世上,
我對世界稍微有了期待。
這兩句歌詞,應該是唱給粉絲的。因為粉絲,正是支撐著她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在這首歌的留言下,有很多小故事令人感慨不已。無數人把這裡當做樹洞,傾訴自己的煩惱、無助、痛苦和無奈,同時也分享自己走出陰霾的力量。
有人是因為明媚的陽光:
有人是因為年邁的父母:
有人因為那個TA:
有人是因為同伴的笑聲:
有人是因為家裡的貓咪:
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
向死而生,遇到難過的坎兒時,是什麼支撐著你走下去?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文七君、尹曉靜。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