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初級版」今年全覆蓋

2020-01-07     福州晚報

今年是落實《福州市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方案》的決勝之年,我市將實現美麗鄉村「初級版」全覆蓋。


  目前,還有最後174個鄉村正在快馬加鞭地進行著各自的「美麗事業」,這些鄉村要如何在既有經驗的基礎上加快建設、打造特色?已經初步建成的「美麗鄉村」要如何加強自我「造血」能力,實現生態和產業持續發展?市政協委員聚焦這一熱點,紛紛建言獻策。

  實施「全生態戰略」

  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一些鄉村建設舉措,片面追求立竿見影的效益,其結果往往是見效甚微,遊人漸寂,甚至造成建設性破壞。針對這一現狀,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認為,要以「全生態戰略」統籌鄉村建設發展的各個方面。

  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建議,福州應開展全生態的農村改革,健全領導體制,重點研究鄉村扶持政策,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面實現森林、濕地、水流、耕地等四個重點領域的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

  「鄉村建設要注重地域特色,不搞大拆大建,分類推進鄉村振興,防止鄉村景觀城市化西洋化。」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建議,積極推廣「規劃設計採購施工」工程總承包模式;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樹長制、林長制和樓長制;推進全生態的產業融合,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生態+」產業,實施原生態保護,因地制宜實施優質品牌的稻、蔬、果、茶、漁、畜、藥、油、旅等九大產業工程。

  增強「造血」功能

  目前,我市對每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給予200萬元的補助。這對於初創期,特別是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方面,能夠發揮很好的示範助推作用。市政協委員陳小剛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促進鄉村持續美麗,必須增強鄉村自我「造血」功能。

  陳小剛建議,總結全市鄉村產業振興的經驗,學習借鑑外地的做法,通過組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金的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聯合專業運作團隊,發揮混合所有制體制機制優勢,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和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

  陳小剛建議,要建立健全基金運營模式和平台,確保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金投資範圍精準性,特別是應重點涵蓋鄉村產業振興亟待扶持的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接各方需求和資源,提供專業化服務。同時,建立評價、監督機制,定期開展項目實施後評價,確保項目投資運營穩步增長,推動美麗鄉村中高級版越來越多,美麗鄉村的產業支撐越來越實。

  引進和培育人才

  市政協委員戴雯認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支撐,應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既要「輸血」,也要「造血」,解決人才流失問題。

  戴雯建議,應完善鄉村人才培養與儲備機制,圍繞傳統工藝及其他產業發展特色,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支持企事業單位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

  「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讓鄉賢動起來!」在戴雯看來,福州應實施鄉賢回歸工程,引導在外鄉賢回村參選任職、投資興業、捐資助學等。探索「村黨組織+鄉賢」鄉村治理模式,在黨建引領的同時,充分發揮鄉賢優勢,鼓勵鄉賢參與鄉村公共事務管理和民間糾紛調解。

  引導民族村建民宿

  市政協委員林敦將關注點落在福州的82個民族村上。他認為,少數民族鄉村的民宿,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服飾飲食和居住體驗,深受遊客歡迎。因此,在民族村發展民宿產業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

  「引導各民族村建設各具特色、層次不同的民宿,將民宿發展規劃與美麗鄉村建設、幸福家園規劃結合起來。」林敦建議,我市應完善民宿管理體系,合理規劃和發展少數民族鄉村民宿產業,可借鑑浙江莫干山經驗,由政府牽頭帶動品牌企業參與,進行連片精品民宿開發,不斷擴大輻射半徑,形成規模化的「民宿一條街」或「民宿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Gxhfm8BMH2_cNUgTY_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