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國防 科技要聞
2021年4月22日
1、美國防部發布頻譜原型提案請求書
作者:張明月
2、 美太空發展局概述飛彈跟蹤衛星計劃
4月14日,美太空發展局局長圖爾內爾概述了三年內的飛彈跟蹤衛星計劃。2021年開展技術演示驗證:6~7月,DARPA、飛彈防禦局、空軍研究實驗室和10家商業供應商參與兩次共5顆衛星的發射任務,以演示驗證通信和紅外飛彈探測方面的技術。2022年:演示驗證20顆數據中繼衛星和8顆跟蹤飛彈的寬視場衛星。圖爾內爾表示,這28顆衛星將共同構成網狀網絡的最初核心,向作戰人員提供可在演習中使用的能力。2024年:150顆數據中繼衛星提供初始作戰能力。計劃在該階段再發射大約40顆跟蹤衛星。 (美國《空軍雜誌》)
作者:趙霄
3、美測試最遠射程中距空空飛彈
美空軍4月14日披露,在上個月的反無人機飛行試驗中,空軍試射了有記錄以來射程最遠的空對空飛彈。該演示在廷德爾空軍基地舉行,一架F-15C戰鬥機向BQM-167靶機發射了一枚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AMRAAM)。測試人員表示,該測試工作支持了對「遠程殺傷鏈」能力的需求,擴展已部署武器系統的能力,從而增加作戰人員應用武器的範圍。美空軍未來還將在多個平台上進行遠程武器測試,以提高遠程殺傷鏈能力。 (美國《防務內情》)
作者:趙重今 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
編輯:張岸佳
4、美國計劃今年進行高超聲速飛彈攔截模擬測試
美國防部國防研究與工程局局長芭芭拉·奎斯頓4月14日透露,美飛彈防禦局計劃在今年用「標準-6」飛彈進行高超聲速飛彈攔截模擬測試。目前世界範圍內尚不存在攔截高超聲速武器的能力。美飛彈防禦局和海軍認為,改進後的「標準-6」飛彈有能力攔截「先進機動威脅代表性目標」,能力開發將持續至2024年。當前,「標準-6」飛彈的最高速度約為5633千米/時,其Block IB飛彈的發動機進行了重大升級,可能將飛彈推進至高超聲速。 (澳大利亞《太空戰》)
作者:張岸佳
5、霍尼韋爾公司成功演示驗證軍用級可替代導航技術
霍尼韋爾公司在軍用飛機上成功演示驗證了多種替代性導航技術,在GPS信號被阻塞、中斷或不可用的環境下也能確保無縫導航。這些技術包括:視覺輔助導航技術,該技術通過將光學或紅外攝像頭實時收集到的圖像與地圖進行比較,提供一種高精度的定位、導航與授時(PNT)替代解決方案,在GPS拒止或干擾的情況下提供接近GPS精度的導航;天文輔助導航技術,該技術通過觀測繞地球運行且位置、速度已知的參考物體,並與星體進行比較,可確定平台的位置和速度;磁異常輔助導航技術,該技術通過測量磁場強度,並與已知的地磁圖進行比較,從而確定飛機相對於地球的位置。替代性導航系統的原型樣機將於2022年完成,系統預計2023年開始首次交付。 (美國GPS世界網站)
作者: 魏艷艷 中國電科第20所
編輯:郭文旭
6、澳大利亞研發出可清除太空碎片的「導星」雷射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已研發出「導星」雷射器。該雷射器安裝在望遠鏡上,可向夜空發射可見的橙色引導光束,創建出一顆「人造星」,以此精準測量地球與太空之間的光畸變。橙色光束能使自適應光學系統銳化軌道碎片的圖像,還能引導另一束更加強大的紅外雷射來精確跟蹤太空碎片,將其安全移出軌道,最終在大氣層燒毀。該技術未來還可用於地球與太空之間的雷射通信。
作者: 韓若荻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編輯:胡雅芸
7、德國弗萊堡大學開發出適用於3D列印的新型聚合物基石英玻璃材料
德國弗萊堡大學與材料初創公司Glassomer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聚合物基石英玻璃材料,該材料可通過3D列印成型,首次實現了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複雜形狀的玻璃部件。此次開發的新型玻璃材料是經研究人員特殊設計的復合顆粒,注入3D列印模具後,通過熱處理可轉換為純石英玻璃,僅需在130℃下便可成型。這項研究成果在光學設備、太陽能、醫療設備等領域都具有潛在應用前景,特別是用於製造複雜形狀的小型高科技玻璃零部件。 (美國3D列印網站)
作者: 商飛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編輯:孫琴
8、挪威與美國簽署防務合作協議
4月16日,挪威與美國簽署了補充防務合作協議,旨在促進雙方防務合作發展,並確保建立穩固而實用的框架,以在發生戰爭或危機時提供增援。根據協議,將在挪威Rygge、Sola、Evenes軍事航空站和機場以及Ramsund海軍基地,建立並管理商定的設施,美軍可以自由地進入和使用這些設施和區域。該協議將通過兩項提案於2021年秋季提交議會:一項提案要求同意批准該協議,另一項提案提出必要的立法,以便在挪威法律中實施該協議。 (比利時陸軍認知網站)
作者:趙霄
9、美國防部完成「低附帶效應攔截器」(LCEI)技術演示
4月5~9日,美陸軍聯合反小型無人機系統辦公室、陸軍快速能力與關鍵技術辦公室聯合美空軍,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展示最新的反無人機技術。此次演示重點評估了「低附帶效應攔截器」(LCEI)技術,以提供一種企業級方法來應對迅速增長的小型無人機系統威脅。美陸軍共選擇三家公司參加演示,重點演練在對周圍區域或人員造成最小附帶損害的環境中(如城市)擊敗小型無人機的能力。美陸軍官員稱,首次活動重點放在「低附帶效應攔截器」上,將幫助美陸軍在複雜城市環境、敏感區域或因交戰規則限制動能能力的情況下作戰,克服面臨的關鍵挑戰。 (美國陸軍網站4月14日)
作者:張明月
10、俄羅斯新工廠將製造「小走馬」無人機
俄羅斯無人機製造商克朗施塔特公司宣布將在莫斯科的杜布納市建造新工廠,以生產「小走馬」(Inokhodet)偵察/攻擊一體化無人機。「小走馬」在「獵戶座」的基礎上進行研製,翼展約16米,起飛重量約為1噸,飛行速度為每小時200千米,飛行高度可達7.5千米。據報道,俄羅斯戰術飛彈公司正在研發50千克和100千克的飛彈,用以裝備無人機系統。2021年,俄國防部將獲得7架「小走馬」無人機。( 印度《防務世界》)
作者:孫琴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作戰實驗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