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搭配——當胰島素聯合磺脲類,應如何優選?

2019-09-30   醫脈通內分泌科
病例摘要

患者,男,56歲。12年前體檢時發現血糖高,就診外院,初診時空腹血糖7.5mmol/L,診斷為糖尿病,未予重視及治療。7年前患者出現口乾,無多飲、多尿及多食,體重減輕約3公斤,出現雙下肢麻木,以清晨為主,並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痛、心悸不適,測空腹血糖8.0mmol/L,餐後血糖16.0mmol/L。門診擬「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收住院。

既往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PCI至LAD)。吸煙20年,否認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曾於當地醫診間斷服用二甲雙胍,無規律服藥。7年前規律服用格列喹酮、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片進行治療,2年前調整用藥方案為格列美脲4mg qd,二甲雙胍緩釋片1000mg bid,吡咯列酮15mg qd。

查體:體溫36.1℃,呼吸19次/分,脈搏60次/分,體重69.9kg,腰圍90cm,血壓118/68mmHg,BMI 27.6kg/m^2。精神狀態可,神志清楚,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性囉音,心律齊,各心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型肥胖,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膝腱反射正常,雙側跟腱反射減弱,雙下肢針刺痛覺、尼絨絲觸壓覺減弱、音叉震動覺、溫度覺正常,雙足背動脈搏動正常,kernig征陰性,雙側Babinski征未引出。

實驗室檢查:1)血糖:空腹葡萄糖10.48mmol/L;葡萄糖10.48mmol/L;HbA1c9.3%。2)糖尿病身抗體:抗人胰島素抗體7.80IU/ml,陰性;谷氨酸脫羧酶抗體6.14IU/ml,陰性;抗胰島細胞抗體14.85IU/ml,陰性。3)尿常規:葡萄糖陰性,酮體陰性。4)饅頭餐試驗(0、30、120分鐘):葡萄糖(mmol/L)8.31-11.65-14.33;胰島素(pmol/L)68.770-97.700-297.500;C肽(nmol/L)1.060-0.980-2.500。5)冠脈術後長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鈣片40mg qn後輔查脂代謝情況,總膽固醇2.51mmol/L;甘油三酯1.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5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80mmol/L。

輔助檢查:1)微血管病變:眼底照相,雙眼可疑出血點或滲出點。眼底螢光照影,雙眼各象限網膜未見明顯微血管瘤、出血及滲出。OCT:雙眼黃邊形態尚可,神經上皮層間見點狀高反射信號。眼科會診診斷為左眼玻璃體變性。2)腎功能:肌酐88.6umol/L,eGFR84.12ml/min/1.73^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5mg/g。3)頸動脈超聲:雙側頸動脈斑塊形成,狹窄<50%。4)心臟彩超:超聲心動圖未見明顯異常。5)雙側腎動脈超聲:雙側腎動脈未見明顯異常。6)雙下肢ABI:左側1.23,右側1.10。7)胸片:兩肺紋理略多稍粗稍紊亂,主動脈硬化。8)常規心電圖檢查:竇性心動過緩,T波改變。9)骨密度:骨量正常。10)甲狀腺彩超:甲狀腺結節。

診斷: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PCI至LAD);頸動脈粥樣硬化(伴斑塊形成);左眼玻璃體變性;脂肪肝。

治療及隨訪過程

主要治療方案:糖尿病教育,改善生活方式,減重,自我監測血糖。降糖治療: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15mg,qd+鹽酸二甲雙胍片850mg,bid+阿卡波糖片100mg,tid;調脂治療:阿托伐他汀鈣片40mg,qn;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 qd;營養神經:甲鈷胺500ug,tid,口服。

服藥1周後血糖仍高。1月隨訪結果:血糖下降,無低血糖發生,無體重增加。後調整用藥方案: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10mg,qd+甘精胰島素16U,qd。3月隨訪結果:HbA1c下降至7.3%,無體重增加,無低血糖發生,血糖逐漸下降,平穩達標;採用早餐一次性給藥,患者依從性好,無胃腸不適症狀,極少發生漏服藥物情況,血糖控制理想,增加患者治療疾病信心。

圖1 關鍵治療指標簡圖

討論

病例中患者糖尿病病程12年,HbA1c為9.3%,在口服控糖效果差的情況下,外源性胰島素的使用必不可少。聯合磺脲類降糖藥可以減少外源性胰島素的用量,從而降低醫源性高胰島素血症的風險。選擇降糖藥物除考慮經濟因素、降糖效果,同時應注意服藥依從性、血糖波動性對血糖控制的影響。UKPDS研究顯示以磺脲類為基礎的口服藥方案死亡率更低,安全性更高。相比較其他口服降糖藥,磺脲類藥物更能充分保護β細胞的功能。

瑞易寧能夠有效、平穩、持久降糖,低血糖風險低,避免了外源性胰島素帶來的潛在風險。

1.患者HbA1c高達9.3%,瑞易寧強效降低空腹血糖和HbA1c,全面控制血糖達標。

研究顯示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有效降低HbA1c[1]:這是一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共入選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組(5-15mg,qd,口服)和格列吡嗪速釋片組(15-30mg,tid,口服),治療12周。

圖2 研究結果

2.瑞易寧長期治療無體重增加風險。

瑞易寧長期治療患者體重無明顯變化[2]: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1周清洗期、4周安慰劑治療期後,隨機分為兩組,用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第1個月5mg,qd,口服;第2個月10mg,qd,口服)和安慰劑各進行2個月治療後,開放標籤,安慰劑組患者換用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進行治療,共治療8個月。

圖3 研究結果

3.採用控釋技術的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平穩降糖,可更有效地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1)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控釋技術,零級釋放,血藥平穩,確保全天血藥平衡。

*胃腸道治療系統(gastrointestinal therapeutic system, GITS)

圖4 研究結果

(2)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足量使用優效控糖,無低血糖反應。

在這項雙盲試驗中,患者被隨機分組接受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10-20mg,qd或格列苯脲10-20mg,qd治療兩周。在治療開始和治療兩周末分別進行一次禁食試驗。試驗當天,18:00晚餐持續禁食,第二天8:00服藥,並繼續禁食至17:00結束試驗,觀察禁食情況下,老年患者服用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後低血糖發生情況,結果顯示所有患者3次空腹試驗共156人次研究均未觀察到低血糖。

圖5 研究結果

總結

(1)長病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大於9.0%,多數口服控糖效果不佳,需要加用外源性胰島素,磺脲類降糖藥聯合外源性胰島素可以機制互補,延緩β細胞的衰退。磺脲類的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可有效降低HbA1c。

(2)老年患者因合併基礎疾病多,存在多重用藥安全性問題。要注意服藥安全性、依從性情況。

(3)老年患者使用磺脲類降糖藥,因易出現低血糖危害而需謹慎使用,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獨特的控釋技術、平穩降糖的特點,可為老年糖尿病提供平穩降糖的安全保障。

(4)老年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降糖,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寧光,等.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1998,14(3):193-195.

[2] William T.Cefalu, et al.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1998;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