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江西南昌的張女士做了一件好事,誰知卻引來了一連串的「麻煩事」。
張女士在路上見到車禍,處於好心幫著墊付了藥費。
可幾日過去,傷者家屬不僅遲遲不還錢,還在爭吵中對張女士說「又沒叫你來救」。
圖:張女士
那天在南昌街頭兩輛電動車相撞,一人傷勢較為嚴重,因為當天街上下了小雨,張女士便上前為傷者撐傘,並等到救護車到來,陪同去往醫院。
張女士描述,撞人的一方是個小伙子,似乎是大二的學生,也沒有錢,因為當時傷者一直在急診,需要錢,她便忙前忙後幫著辦理繳費手續,並墊付了近2000元的醫藥費。
本來樂於助人是好事,但是接下來的種種,讓張女士表示很寒心。
在傷者的丈夫趕往醫院後,兩人互相加了微信,張女士便離開了,沒有當場要求對方還錢,本來以為等到傷者情況稍好些,對方就可以還錢,但張女士卻一直沒等到錢。
張女士開始聯繫傷者丈夫與他溝通,並表示,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千兩千塊並不是大數目。
誰知聽到這話,對方態度突然急轉,表示這話他就不愛聽了,隨即掛斷了電話,而後張女士再撥打時,對方未接也未回。
圖:傷者
對方的態度讓張女士很為難,遂她只能來到醫院,看看具體情況如何。而當張女士到達傷者病房時,傷者還在床上接受治療,並表示對於此事不知情,傷者魏女士稱「這其中肯定是有什麼摩擦」。
得知張女士來到醫院,傷者丈夫終於回撥了電話,他稱,自己會還錢,但是要等到撞人方還錢後。
張女士對話傷者丈夫(余先生)
余先生:我現在是搞不懂,我老婆受傷了,現在所有人都來指責我,是什麼意思?
余先生:我老婆還要花幾萬塊錢
張女士:你不要跟我說這些,我還在這裡委屈,我什麼都沒做
余先生:我也很委屈,我老婆被撞了,你找記者採訪我,你怎麼不採訪撞人者呢
張女士:你委屈?不是我撞你老婆的
余先生:你憑什麼不找撞人者要錢,你覺得我好欺負嗎
張女士:我救的是你老婆啊!
余先生:不要你來救,又沒叫你來救
圖:傷者家屬電話連線
明明是懷著一片善心去幫助他人,結果最後反倒被人責怪。
即便這樣張女士也沒有後悔,她表示,自己是為了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不能讓做好事的人,最後成了受害者。
我們發現這個社會「生病了」,很多人覺得社會正漸漸變得冷漠,大家都把善意藏進了冷漠的外殼裡,人們為什麼主觀屏蔽它,是在面對一起起救人反被「責難」事件後,大家也開始變得力不從心。
助人為樂本是我國傳承至今的優良品德,可當人們真正想站出來時,心裡卻亮起了黃牌,不敢出頭。
善意好比社會的「強心劑」。我們不能捨棄它,也不能忽視它。
不久前,國內的保險行業甚至增加了一項 「扶老人險」,也是為了幫好心助人的善意者維護權益,社會在進步,人心也要變得更加溫暖,不要讓「熱心」變「寒心」。
對於這件事,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