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盔甲魚居然是「游泳健將」

2023-04-25     呼和浩特日報

原標題:史前盔甲魚居然是「游泳健將」

4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蓋志琨、林翔鴻、山顯任與英國布里斯託大學合作,在廣西早泥盆世古魚類特異埋藏生物群中發現的首個完整保存尾鰭的盔甲魚類——九尾狐甲魚,揭示了早期魚類游泳速度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由於盔甲魚類的身體主要由軟骨和零散的鱗片組成,幾乎很難完整的保存為化石。研究團隊此次在廣西發現的九尾狐甲魚化石是首個特異保存完整尾鰭的盔甲魚類化石,彌補了之前重慶生物群中靈動土家魚尾鰭保存不完整的缺憾,從而集齊了解決盔甲魚類頭後身體解剖難題的所有拼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蓋志琨介紹,盔甲魚類除了擁有典型的下歪尾,尾鰭還具有9個手指狀的分叉,是原始的叉形尾,上面覆蓋有整齊排列的鱗質鰭條,鰭條之下有強壯的輻狀肌附著。「令人驚訝的是,九尾狐甲魚的正模標本和副模標本分別特異保存了盔甲魚類尾鰭收縮和舒張的兩種不同的狀態,不僅最大程度地揭示出盔甲魚類尾鰭的形態細節,從而也證實盔甲魚可能是靈活的游泳者。」

研究人員對尾鰭的幾何形態進行了游泳速度分析,結果也表明,盔甲魚類是一類游泳能力較強的快速游泳者,其巡航游泳速度甚至要比一些更進步的有頜魚類還要快,而這一結論也否定了傳統的「積極的捕食策略傾嚮導致有頜類起源」假說。

游泳能力對於魚類的生存至關重要,是魚類逃避敵害、捕食、遷徙、求偶和躲避災害環境的重要手段。

蓋志琨表示,盔甲魚類頭後身體解剖難題的解決,特別是九尾狐甲魚尾鰭的特異保存,使科學家能夠應用新的方法模型對盔甲魚類的游泳速度進行分析預測,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早期魚類的巡航游速與系統發育樹並不存在關聯性。「總的來說,盔甲魚類是游泳能力較強的快速游泳者,這些無頜的甲冑魚類早在頜起源之前就已經發展出一定生態多樣性,並占據了不同生態位。」

(據《 科普時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9501f9224735eb1d902024b8c15ff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