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終於大火了!

2023-09-06   功夫財經

原標題:天津,終於大火了!

作者:熊志

沒想到,天津以這樣的方式出圈了。

近段時間,天津「跳水大爺」登上熱搜,獅子林橋成為天津新晉網紅打卡地,圍觀大爺跳水的人群將岸邊擠得水泄不通。有網友評論道,「世界跳水看中國,中國跳水看天津,天津跳水看大爺」。

相較於一眾網紅城市,經濟掉隊的天津,不算是熱搜榜上的常客,它的低調,是北方第二城歷史榮光的逐漸黯淡。就在這次走紅網絡後,有媒體發出扎心的追問——天津大爺火了,天津呢?

天津,能不能接住這一波流量?

01

在社交媒體上,五花八門的視頻、圖片,記錄了這裡的火爆。

「跳水大爺」們穿著各式的褲衩,有的來幾句詩朗誦,有的吼兩嗓子勵志語,然後從橋上一躍而下,圍觀人群甚至還紛紛出手打分。那份幽默風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甚至能透過鏡頭感染到我們。

在晉升網紅打卡點後,天津終於站上了流量的C位。從淄博燒烤,到貴州村超,再到據說已經被網友認定為「8A級景區」的天津大爺跳水現場,命運齒輪的轉動,也帶給人們對城市發展的無盡想像。

事實上,在「跳水大爺」意外出圈之前,天津雖低調蟄伏已久,但作為「天子渡津」之地,歷史上的天津,曾經有過多次的輝煌高光時刻。

它是洋務運動的重鎮,是北方開放的前沿,誕生了多個國產第一(第一輛國產自行車、第一隻國產手錶、第一台國產電視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擔綱著北方經濟第一城的重任——1952年前後,天津GDP為北京的1.6倍。

即便後面被北京趕超,它現在依然是名副其實的北方第二城。而在前些年濱海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天津更是駛入發展的快車道。數據顯示,2006-2015年十年間,天津的GDP年均增速一度超過9.0%。

當然,火力全開的天津,並沒有一直保持高光時刻,它的城運似乎在五六年前戛然而止。

2017年的突然擠水分,讓外界一片譁然。一些在當地註冊,但實際生產不在當地的企業產值被剔除,萬億規模的濱海新區GDP直接縮水三分之一;2020年GDP數據重修後,它的經濟總量調減超過5000億元的規模。

受此影響,曾經高歌猛進的北方第二城,一下掉出了全國經濟的十強。天津掉隊的案例,也成了大家論證南北差距的一個重要樣本。

02

天津為什麼之前掉隊了?擠水分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是唯一因素。

2018年,時任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現已落馬)曾直言,「經濟增速掉下來,首先是天津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所致」。所謂的深層次矛盾,可以用之前《人民日報》的文章簡單概括:

產業結構偏重偏舊、新動能增長點青黃不接、資源環境難以為繼、計劃經濟觀念根深蒂固……

以產業結構偏重偏舊為例,天津雖然開放時間早,但和江浙等沿海地區不同,它長期依賴傳統化工、石油、鋼鐵等行業。

這些重化工產業,不是完全開放競爭的領域,投資主體主要以國企為主,這就導致天津經濟的兩大不足:

高污染、高能耗,且支柱產業受政策環境影響大,抗風險能力低;
市場主體中國企占比高,民營經濟活力偏弱,政府投資驅動的經濟特徵明顯。

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2017年天津開始刮骨療毒,掀起「環保風暴」,狠下心來大刀闊斧地關停了很多重工業企業。

當地官方曾透露了一個數據:從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天津共排查出2.1萬家「散亂污」企業,完成整治2萬家。

所以增速下滑背後,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陣痛。我們應該看到天津之前的掉隊,也應該看到,從擠水分到環保限產,天津徹底轉型的決心。

2022年天津的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1%,這個數據要低於很多地區。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民企活力不足,民營經濟基礎薄弱,直接影響到經濟的轉型升級。

不過,發展民營經濟,天津同樣按下了加速鍵。按照《天津市民營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到了2025年,天津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0%以上,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202萬戶以上。

03

面對增速下滑的局面,前幾年當地官媒曾刊發文章,呼籲「放下GDP規模與增速的包袱」。

如今的天津,已經掉出了全國十強,甚至北方第二城的位置,都面臨著青島的猛烈競爭。但對天津來說,在擠掉水分、關停污染企業之後,其實包袱反而更小了,可以輕裝上陣。

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是發展的「壓艙石」,這幾年來,多個城市都重提「製造強市」,再工業化的浪潮,甚至席捲到了香港這樣服務業發達的城市。

在「十四五」規劃中,天津明確提出「製造業立市」。天津有港口優勢,工業體系齊全,發力高端製造業,正好可以填補重化工產業退場之後德爾產業空白。

而在天津的產業結構中,已經能看出一些可喜的變化。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占比為14.5%,同比增長7.5%,增速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7.8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個百分點。天津正在逐漸撕下重化工產業的標籤。

當然天津的發展問題,產業背後是營商環境,營商環境背後則是發展觀念。

淄博模式為什麼火爆?它的秘訣不在於燒烤。

貴州的村超,為什麼出圈?它的核心原因,也並非比賽本身的觀賞性。

本質上,它們都是一種城市生長出來的自發秩序,這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如果淄博官方對燒烤擺攤進行干預,如果貴州當地政府深度介入村超比賽,把它從民間賽事變成一種官方賽事,那它們都不可能有持續的關注。正是開放和包容,成就流量的盛宴。

某種程度上,那些天津的「跳水大爺」,他們的鬆弛感,也是城市開放包容的一個縮影。

看到官方回覆說,「獅子林橋非景區不在監管範圍之內,大爺們跳水的相關情況會跟相關科室上報,看看能從文旅的職能做些什麼」。

沒有在走紅之後,因為安全、管理等因素,一刀切地禁止大爺們跳水,禁止圍觀,禁止網紅在這裡直播,而是留有餘地。這是一個好信號,它說明天津試圖接住這一波流量。

城市治理需要開放意識,經濟發展也是如此。開放一些,包容一些,少管、多做,為民營經濟留出足夠的空間,城市發展才會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