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先賢集丨虞允文(上)——「偉哉虞公 千古一人」

2019-05-27     眉山東坡文化

虞允文是仁壽縣藕塘灣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他自幼勤奮好學,《宋史》稱其「六歲誦九經,七歲能屬文」,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先後做過彭州、黎州、渠州知州。

虞允文是一個文官,他卻能在危急關頭敢於負責,勇挑重擔,不是元帥而承擔了元帥責任,運用高超的智謀,竟以1.8萬兵力與百萬金軍決戰於采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在少數,但敵我對比這樣懸殊的極少。1961年11月6日,當毛澤東同志讀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記虞允文史實時,欣然提筆旁批「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臨危受命 團結將士抗金兵

紹興三十一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率領百萬大軍攻宋,橫越淮河,進迫長江。金國大軍勢如破竹,宋朝政權岌岌可危。十一月初六,虞允文以中書舍人的身份被派往采石磯犒師,而金海陵王大軍亦正圖謀由采石磯渡過長江。當虞允文趕到之時,原來負責督軍的主帥李顯忠還未趕到,軍隊將士三五成群地散坐在路邊,士氣十分低落。

當時情況危機,金國大軍遮天蔽日,準備渡江;宋朝軍隊卻群龍無首,將士脫去盔甲,戰馬解下座鞍,士兵們三五成群地坐在路旁。由於虞允文抵達採石時,前一任主帥已經擅自離去,新任的主帥李顯忠又未到任,軍心渙散,秩序十分混亂,到處都可以看到士兵在遊蕩。

看到眼前的情況,虞允文心急如焚,他一邊前行一邊詢問路邊的將士,為什麼金軍都要渡江了,他們還不做好戰鬥的準備,反而毫無目的地四處遊走。士兵們告訴虞允文,他們原本是騎兵,前任主帥讓他們棄馬過江,現在沒有了戰馬,加之主帥已經擅自離開,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是好。

通過與士兵們的交談,虞允文得知將士們並不是不願意抵抗,而是沒有人組織他們殺敵。所謂軍機刻不容緩,再等新帥必敗無疑。此番局面讓虞允文再也坐不住了,他雖然是一介書生,卻有一腔報國情懷,誓死殺敵的決心,他主動站出來勸說士兵們振作起來抗擊金軍。

「陛下賞賜的金錢和升官狀都在我手裡,只待立功者來取。」虞允文召來眾位將士,以忠義勉勵大家,誓死殺敵,保家衛國。眾將精神大振,紛紛表示願意跟隨虞允文與金軍決一死戰。然而,也有人站出來持不同意見說,虞允文只是來犒勞將士,沒有受命督戰,也就不能指揮軍隊,但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地說:「危難關係社稷,我將到什麼地方躲避?」

就這樣,虞允文在危難之中,冒險擔責,對將士們曉以利害,將渙散的軍心重新凝聚起來,他還給將士們吃下了定心丸,說朝廷已將前任主帥撤職,另派李顯忠將軍來主持軍務。李顯忠是一員勇將,在軍中有威信,聽說他來領導抗戰,將士們信心倍增。接著,虞允文表示,軍情緊急,在李顯忠將軍沒有到達之前,願意暫時主持軍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智勇雙全 斬獲采石磯大捷

虞允文是一名文官,以前也從沒有打過仗,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在危急關頭主動站出來,誰能想到呢,一個自薦的儒帥誕生了。事實證明,虞允文沒有讓人失望,他雖然沒有打過仗,卻表現出了高超的智謀,演繹了一段傳奇,留下了一段佳話。

穩定軍心後,虞允文率領諸將到江邊察看敵我雙方態勢,發現兩軍的兵力十分懸殊,採石宋軍僅一萬八千餘人,然而,金軍已在江北雲集部隊60萬大軍, 虞允文與將士們商議決定,依靠長江天險,通過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阻止敵人渡江,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允文乃命諸將列大陣不動,分戈船為五,其二並東西岸而行,其一駐中流,藏精兵待戰,其二藏小港,備不測。」根據史料記載,虞允文命令諸將把步騎兵列陣於沿江高地後面,敵軍一旦登岸,就圍而消滅,把所有戰船集中起來分為五隊,中間一隊為主力,由海鰍船組成,內藏精兵,停泊長江中流,另兩隊為左右翼,配合主力部隊進攻策應。其餘兩隊藏於小港,以備根據需要增援。

「部分甫畢,敵已大呼,亮操小紅旗麾數百艘絕江而來,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軍,軍小卻。」虞允文才指揮將士們基本準備就緒,金軍就喊聲震天,完顏亮親自揮動小紅旗,驅趕數百隻戰船向長江南岸撲來。

一會兒,江面上就有七十餘只戰船靠近長江南岸,向宋軍灘頭髮起攻擊,宋軍小有退卻。此時的虞允文充分展示了他作為儒帥的風采。「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兒女子爾。」虞允文沖入宋軍陣中,大聲鼓勵勇將時俊,倍受鼓舞的時俊立即殺入敵群,英勇作戰,其他士兵也緊隨其後,奮力廝殺。

與此同時,停在江中的海鰍船已把敵船沖得七零八落,其他四隊戰船紛紛殺出,敵船損失過半。但直到傍晚,金軍仍不肯退走。第二天,金軍再次出擊,卻遭到強弓遠射,非死即傷,虞允文又派人到楊林渡口上游投放引火物,燒毀金兵船隻等,最終完顏亮兵敗撤退。虞允文立刻下令乘勝追擊,射殺敵人,此役殲敵四千餘人,生俘五百多,落水溺死者更多。逃回江北金軍也多被完顏亮殺死。

虞允文從未打過仗,卻能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整頓沒有主將的敗軍,大大振奮了軍心,運用高超的智謀,竟以1.8萬兵力與百萬金軍決戰於采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在少數,但敵我對比這樣懸殊的極少。當毛澤東同志讀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記虞允文史實時,欣然提筆旁批「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RECOMMEND

推薦閱讀

【贈書】都愛蘇東坡,好書贈知音

70年眉山記憶 幾代人光陰定格——眉山日報社公開徵集老照片,等你來分享~

@收藏愛好者~張大千擬古扇面、陸儼少山水成扇…這個五一看個歡!你家如果有寶貝,快去參展哦

一生奉獻川劇藝術,眉山川劇藝術靈魂人物唐稚明去世

我讀東坡詩詞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新晉「省保」探秘 | 北平觀遺址及摩崖造像的探秘之旅

「最美四月天」徵文選登丨在洪峰,一朵牡丹高舉唐朝的杯盞

蘇東坡禪詩九首,真正的大智慧

眉山好歌曲 | 洪雅作家創作歌曲《不會忘記》致敬涼山木里救火英雄

古鎮春意入畫來——東坡區畫家走進羅平採風寫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

END

來源:東坡文化網 張玉

編輯:劉寅

審核:周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8fixWwBJleJMoPMlx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