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航母有缺陷,空軍缺飛機,印度「國防本土化」路還很長

2022-09-09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國產新航母有缺陷,空軍缺飛機,印度「國防本土化」路還很長

不久前,印度宣布,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正式服役。在盛大的慶祝儀式上,總理莫迪難掩興奮,在鏡頭前高舉手臂,單獨與航母「合影留念」。

自2014年5月上台之後,莫迪就一直高喊「國貨優先」,著眼於發展印度製造業,力求創造就業機會並減少外匯流出,還提出了「印度製造」計劃,希望將製造業占GDP比例從17%提升至25%。

「印度製造」主要涉及25個行業,包括汽車、化工、製藥、紡織、信息技術、港口、航空、旅遊、鐵路、再生能源、採礦以及電子產業等。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國防軍工、汽車零部件、軟體和製藥業。

在莫迪的呼籲下,2017年,印度官方發布「《政府採購(傾向於印度製造)令》」,旨在發展本土製造能力。為促進印度國內防務生產和出口,印度國防部先後於2020年8月、2021年6月和2022年4月三次出台及擴大「本土優先」國防產品清單。

印度國防部三次更新「進口禁令」清單

這些清單禁止印度軍方進口包括幾百項武器、系統、和平台,按照莫迪的計劃,印度國防裝備需要求30%至60%的自製組件。

與此同時,印度政府還試圖深化武裝部隊和軍工企業互動,在武器裝備生產、採購等關鍵環節推進武器裝備本土化進程。一方面,本國生產達標的企業享有政府採購的優先權;另一方面,發布了未來5年印度國防採購指導文件——《國防採購程序2020》。

的確,印軍的「萬國牌」裝備一直飽受外界詬病,而為了讓印度「國防本土化」,莫迪政府的手段不可謂不強硬。

但是,印度國產航母服役不到一周,就有印度官員表示,如果莫迪的「進口禁令」繼續下去,那麼幾年之內年,印軍就可能面臨沒有武器可用的窘境。

多名印度官員向彭博社透露,莫迪政府阻止進口軍備的同時,印度本土的國防製造業並沒有足夠的生產力,其中,空軍領域表現得尤其突出。

印度官員們表示,由於飛行壽命限制,到2030年,空軍將被迫停飛大約6個中隊,導致嚴重的戰鬥機缺口。而直升機方面,印度軍方現在仍在使用法國在半個世紀前設計開發的輕型直升機,其中約80%的直升機已經超過了30年的規定使用壽命。

不允許進口的同時,印度本土的國防製造業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滿足印度軍方的需求,導致印度空軍不得不繼續使用老舊的飛機。近年來,印度「摔飛機」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設備老舊,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空軍,印度海軍也正面臨著本土製造設備不足帶來的問題。現在,印度的潛艇部隊仍依賴於40年前採購的數量有限的重型魚雷,儘管印度國防部正在制定國有化計劃,但沒有具體的開發和投產時間表。

另一方面,就連剛剛入役的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也被軍事專家指出,是一個「不完整」的平台。

從印度媒體公布服役儀式照片可以看出,原先計劃安裝以色列EL/M-2248有源相控陣安裝位置被鐵皮封住,這意味著該航母還未裝備這一主雷達。除此之外,航母必備的艦載機,也還處於「待定」的狀態。

美國「有線」網站也指出,「維克蘭特」號至少還需要18至20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全面投入使用。

不過,印度海軍官員此前向外界透露的信息卻稱,「維克蘭特」計劃從今年11月開始艦載機著艦測試,並希望該艦在2023年底之前能夠形成全面戰鬥力。根據現實的情況來看,這一目標很有可能落空。

印度獨立國防分析師貝迪認為,莫迪的希望印軍裝備本土化,這是一個很好的口號,但沒有顧及到一個基本事實,即開發世界級武器製造系統需要數十億美元投資和多年的研究。

不難看出,印度的「本土化」之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8b0aabd26b4a769270998248bfab8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