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3》:彭陽廠有救了!楊巡不會懂,梁行長為何死盯他不放

2024-01-14     小雲晴朗

原標題:《大江大河3》:彭陽廠有救了!楊巡不會懂,梁行長為何死盯他不放

《繁花》播出後,九十年代的黃河路上熱鬧非凡,燈紅酒綠,資本市場更是一片波雲詭譎,引起了不少觀眾的熱議。尤其是和另一部九十年代背景的熱門劇《山海情》相比,這倆劇呈現的社會差異簡直大得讓人難以置信,就像是兩個平行世界。然而,《大江大河3歲月如歌》這部劇的出現,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巧妙地連接了起來。這一次,宋運輝帶著一個農化廠的故事,從西北跨足上海,開啟了一段通往國際的新旅程。

在《大江大河3》里,宋運輝被扔到了一個爛攤子——彭陽農藥廠。從一開始就得面對村裡人中毒的問題,還得把農藥廠的亂攤子收拾得乾乾淨淨。而且,農藥廠還可能被迫關停,可這貨硬是給了它一年的研發時間。這一年簡直是賭得一塌糊塗,尤其是錢的問題,農藥廠居然自費搞研發,連工人的基本工資都變成了個大問號。

這時候,宋運輝其實有更香的offer,路小拉非得把他拉去國昊,搞大化工廠的合併重組。可這傢伙偏偏死守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小農藥廠里,為啥呢?

原因就那麼點:首先,竹胺農藥在國內可是個香餑餑,毒性低還環保,市場需求嗖嗖地漲。而彭陽農藥廠在這方面研究了十多年,有了一堆經驗,簡直就是小廠的救星啊。

其次,這事不只是關於農藥,還事關那幫工人的生計問題。搞出了竹胺農藥,工人們就不會下崗,不用老擔心失業。宋運輝是個眼光遠大的貨,不為了個人私利,硬是拉著這小農藥廠一把。

最後,還關係到宋運輝個人的發展。在逆境中尋找機會,這也是個人成長的一種途徑。竹胺農藥研發要是搞成功,對他個人的前途也是個不小的推動器。

可小廠的問題不少,管理亂七八糟,效益低得要死,一關停也是遲早的事。宋運輝本來還想著扔了手走人,去國昊大幹一番。可這時候的他卻硬是做了一個「孤注一擲」的決定。

就是留下來搞竹胺研發。這真是個豪賭,但宋運輝覺得值。他得罪了路小拉,可在農藥研究所的鑑定下,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對的,而且成功的幾率還挺大。

然而,錢的問題還是個大麻煩。想買進口的色譜儀,可外匯管理局那邊沒名額。小農藥廠這身份,排隊連個屁都沒得聞,劉主任明顯也不想操那份心。

不過,省銀行的關係可是條捷徑。梁思申的老爸是省銀行行長,那得有門道。果然,梁思申幫忙,不光給了個引薦信給梁行長,還囑咐梁行長一定要全力支持。

結果,宋運輝帶著家鄉山上的茶葉,居然巧妙地說服了梁行長。整個過程進展得順風順水,梁行長一聽說要20萬美金的額度,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支持了宋運輝救農藥廠。

然而,梁行長這時對待宋運輝和楊巡的態度差別可就大了。對宋運輝,梁行長覺得他人品過得去,是為了公事而來,幫忙一下無可厚非,於是就「放水」了。可對楊巡來說,梁行長卻是一臉嚴肅。

楊巡和梁思申搞了個合夥商場,梁行長一到工地就提出要查帳。梁行長可不是省油的燈,一看就知道這合資辦公司風險大,他可不想女兒被拖下水。

所以,梁行長硬是堅持要查帳,不管有沒有熟人關係。梁思申雖然單純,可梁行長深諳世故,知道該怎麼保護女兒。

結果,梁行長在查帳的過程中發現了楊巡的小動作,知道這哥們兒心思可不是省油的燈。梁思申被楊巡忽悠了,而楊巡還在背後搞了不少鬼。更何況,楊巡竟然做了假帳,這簡直就是觸犯了底線。

楊巡解釋了半天,說啥這都是為了她好。可梁行長根本不買帳。說實話,梁行長對楊巡的印象就是這傢伙心思太深,得提防著點。

最後,梁行長乾脆叫停了楊巡和梁思申的合作,還直接警告楊巡說,搞成這樣會有大麻煩的。這種態度的背後有三大原因。

首先,人品。宋運輝是個正規大學畢業生,學富五車,還當過梁思申的老師,對梁思申有過幫助。而楊巡「出身不明」,人家對他的底細一竅不通。

其次,利益。楊巡和梁思申是搞金錢生意的夥伴,牽扯到利益的事,總會有人不擇手段。而宋運輝和梁思申只是普通朋友,關係沒那麼複雜。

最後,籌碼。梁行長揪住了楊巡的把柄,有底氣和他談判,也讓梁思申爭取到了最大的好處。

總體來說,《大江大河3》中梁行長為了女兒著想,用心良苦,對待宋運輝和楊巡的態度有很大差別。不僅讓梁思申從中受教育,也揭示了商場上利益和人情的較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898a1b5e9724c19df222ce5930022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