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根源的指南

2023-11-04   中外概覽

原標題:了解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根源的指南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關於聖地所有權的鬥爭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並引發了七次重大戰爭。最近的一次事件發生在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從加薩走廊襲擊了以色列南部,造成城鎮、基布茲軍事基地和沙漠中的音樂節人1400人死亡,該組織致力於摧毀以色列,被美國和歐盟認定為恐怖組織。超過8000人在以色列的報復行動中喪生。以下是了解衝突的指南。

1. 衝突的根源是什麼?

生活在聖地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一直受到鄂圖曼帝國的統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戰爭戰勝國之一的英國接管。在此期間,從歐洲到當時所謂的託管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移民大幅增加,特別是在 20 世紀 30 年代,考慮到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對猶太移民的抵制和阿拉伯人民族主義的高漲導致了20 世紀 30 年代末的反抗。為了制止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暴力,英國委員會於 1937 年建議將巴勒斯坦分為兩個國家,一個是阿拉伯國家,一個是猶太人國家。1947 年,聯合國接受了不同的分治計劃。阿拉伯人拒絕了這兩個計劃,導致以色列於 1948 年宣布獨立,並爆發了第一次阿以戰爭。那個時期產生了超過 50 萬阿拉伯難民。

2. 誰是巴勒斯坦人?

在 1967 年的戰爭中,以色列從埃及控制下奪取了加薩走廊,從約旦控制下奪取了西岸等領土。它將居住在這兩個地區的阿拉伯巴勒斯坦人(當時被廣泛稱為巴勒斯坦人)置於軍事占領之下,進一步助長了他們之間的民族主義和怨恨。絕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少數是基督徒。

3. 什麼是哈馬斯?

哈馬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阿拉伯語縮寫,成立於 1987 年巴勒斯坦第一次反抗以色列占領的起義期間。它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一個衍生組織,這是一個伊斯蘭宗教、社會和政治運動。它最初通過建立一個解決貧困以及醫療保健和教育需求的慈善網絡而受到巴勒斯坦人的歡迎。後來它因針對以色列人的自殺式爆炸和其他襲擊活動而聲名狼藉。

4. 哈馬斯想要什麼?

正如 2017 年發布的修訂後憲章所闡明的,哈馬斯的主要目標是摧毀以色列國。該文件將整個聖地描述為「阿拉伯伊斯蘭土地」,並表示哈馬斯除了「徹底解放」之外拒絕任何選擇。根據修訂後的章程,該組織的衝突是與「猶太復國主義計劃」,而不是與猶太人本身的衝突。哈馬斯最初的憲章說:「除非穆斯林與猶太人作戰並殺死他們,否則審判之日不會到來。」 新文件稱,「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抵抗占領是神聖法律保障的合法權利。」 9月初在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如果在立法選舉中進行選擇,34%的巴勒斯坦人將投票支持哈馬斯,而36%的人將投票支持世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的主要派別法塔赫。 1993 年與以色列實現和平的前游擊隊組織。

5. 什麼是猶太復國主義者?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起源於19世紀末歐洲,為應對反猶太主義,支持猶太人在他們的古老家園建立家園。它以舊約中耶路撒冷的一座山命名。由於該運動已經實現了其目標,今天的猶太復國主義者是支持以色列國發展和保護的人。

6. 什麼是加薩走廊?

加薩走廊是一個小飛地,與以色列、埃及和地中海接壤,那裡有200 萬巴勒斯坦人生活在擁擠和貧困的環境中,其中大多數是難民。大約十年來,加沙一直由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管轄,該機構根據以色列和巴解組織簽署的奧斯陸和平協議負責巴勒斯坦的有限自治。2005年,以色列從加沙撤軍,並放棄了那裡的以色列公民定居點。在明年的巴勒斯坦立法選舉中,哈馬斯擊敗了主導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巴解組織法塔赫派。經過兩個組織數月的戰鬥,哈馬斯於 2007 年控制了加沙。以色列保持對加沙領空和海域的控制,並與埃及一道長期對該領土實施封鎖。

7. 為什麼加沙有這麼多難民?

1948 年戰爭及其後果造成的許多阿拉伯難民逃往加沙,他們的後代如今被視為難民,因為尚未找到永久解決方案。巴勒斯坦人辯稱,除了數千名仍然活著的難民之外,他們在加沙、約旦河西岸和國外的約 500 萬後裔也有權「返回」以色列。以色列官員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擔心,隨著如此大量的湧入,加上已經成為以色列公民的近200 萬阿拉伯人,該國的670 萬猶太人可能會變得寡不敵眾,從而違背了創建猶太國家的目的。

8. 約旦河西岸局勢如何?

約旦河西岸是約旦河以西的一片內陸地區,居住著300 萬巴勒斯坦人。這裡也是大約460,000 名猶太以色列人的家園,他們居住在所謂的定居點中。一些以色列人認為,由於約旦河西岸(他們用聖經名稱「朱迪亞和撒瑪利亞」來稱呼)是猶太人歷史家園的一部分,以色列應該吞併它。根據奧斯陸協議的規定,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在西岸行使有限的自治權,以色列對該地區擁有全面控制權。這些協議旨在建立臨時安排,同時雙方談判達成最終地位協議,這可能會與以色列並肩建立巴勒斯坦國。

9. 和談進展如何?

雙方多次未能解決阻礙最終地位協議的問題,包括在哪裡劃定邊界、如何分享耶路撒冷以及巴勒斯坦難民的地位。上一輪談判於2014年破裂。

10.什麼是基布茲?

哈馬斯武裝分子襲擊的幾個城鎮都是被稱為「基布茲」的以色列社區,基布茲是希伯來語的複數形式,意思是聚集。基布茲是以色列獨有的現象,是一個集體社區,通常從事農業。第一家成立於 1910 年,如今約有 250 家。早期的基布茲是平等主義的激進實驗,居民將所有收入集中並公平分享,一起吃飯,有時在集體住宅中撫養孩子。如今,許多基布茲已經放棄了這些做法,但他們仍然保留了公共生活的要素。

11. 美國為什麼支持以色列?

在哈馬斯發動襲擊後,美國派遣了額外的戰艦和飛機到該地區,以顯示對其盟友的支持,並承諾在衝突發展過程中確保以色列獲得所需的武器和彈藥。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以色列獲得的美國援助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總計約1580億美元的援助和飛彈防禦資金。

但在1948年成立之後的頭二十年里,以色列並不是美國的特別親密盟友。美國之所以拉近與以色列的關係,部分原因是出於冷戰考量,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支持其阿拉伯敵人。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美以關係已經建立起新的基礎。以色列在美國擁有廣泛的支持。隨著反猶太主義的減少,美國猶太人期望國會和白宮繼續保持與以色列的密切關係。

福音派基督徒也是如此,他們相信以色列的建立預示著基督的第二次降臨。他們對以色列的支持使得該問題成為兩黨共同關注的議題,原本是因為猶太人與民主黨的聯繫以及以色列早期的左傾取向。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以及伊斯蘭主義者對美國目標的襲擊,包括9/11事件,使得美國人對以色列的敵人不太同情。

來源:網絡

參考書籍

聯合國關於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起源的報告。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報告

外交關係委員會探討哈馬斯襲擊的意義。

麥可·R·布隆伯格:以色列不應獨自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