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水產養殖的修整期,是一年養殖中難得的清閒季節。很多養殖戶認為冬季水溫低、魚類攝食量少、活動不足、新陳代謝減緩,所以,即使出現掉膘的情況都不予管理,殊不知,恰恰是上述原因才導致了養殖魚類在越冬期間體質變差,加之水質惡化、底部有害物質堆積,繼而容易導致開春魚體發生疾病。因此,越冬池塘的管理工作同樣非常重要,做好冬季管理對於減少魚體凍傷、水霉、缺氧、掉膘等病害,提高魚體健康和後期的生長,尤其重要。
1.合理規劃投喂
入冬前氣溫降低,溫度、池塘水質的變化都可能造成魚體應激,魚體新陳代謝也大幅下降,「下降」並不意味著停止,此時,魚體的代謝活動仍然在進行,因此,仍需進行少量投喂,建議選擇高能飼料,同時復配多維、杜仲葉提取物,以滿足魚體對能量、抗應激方面的需求。
入冬後,華北地區水溫低於6℃,溫水性魚類會停止攝食,並逐漸進入冬眠狀態,應停止飼料投喂;而華中、華南部分地區,可根據水溫、魚體具體情況,減少投喂次數,降低投喂量。如此,既能減少入冬後魚體的掉膘,又能增強魚體的抵抗能力。
2.加強水質、池塘底質管理
加註新水。由於冬季水溫低,水體中藻類生長速度慢,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分解速度大大下降,容易蓄積,更要做好水質管理。有條件的塘口逐步增加新水,同時抽取、排出部分老水,使池塘水位保持在2m-2.5m即可,一方面有利於減少越冬時魚體凍傷,另一方面有利於增加水體溶氧量,稀釋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
適時施肥。冬季池塘水質較為清瘦,部分塘口還較為渾濁,透明度低,這樣的水質不僅穩定性差,而且光合作用效果也低,建議在晴天上午用多肽類肥水膏進行肥水,保證水體的穩定。
底改不可少。底部的殘餌、糞便等有機質沉澱,同時存在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入冬後建議至少做一次底改,部分塘口底質較差的建議做兩次。可選用過硫酸氫鉀片劑,對底部有毒有害物質進行氧化還原,消除氧債,同時減少病原菌,降低發病機率。
3. 減少損傷、水霉感染
入冬後無論是塘口出魚,還是轉塘、並塘,不可避免的是拉網過程中的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魚體刮傷、擦傷等體表受損情況,進而引發水霉感染。在水溫較低的情況下很難表現出水霉症狀,一旦水溫達到10-18℃,就會大面積爆發,給養殖戶造成很大的損失,不利於來年春天的養殖。因此,拉網前後一定要選用戊二醛、苯扎溴銨合劑對水體進行消毒。在塘口轉魚過程中可採用桉樹精油對魚體進行浸泡,既能夠抑制傷口的細菌、水霉感染,促使傷口癒合,又能夠驅離魚體上的寄生蟲。
總之,越冬池塘管理是塘口養殖的關鍵一環,尤其在投喂管理、水質管理及防止機械性損失上應予以重視。要想開春疾病少,冬季管理不可少,做好越冬池塘的管理工作,為來年塘口養殖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828109fedcd569ea83efcdbb057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