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棋壇六十年史:馮澤先負黃松軒(第1局)

2019-08-25     象棋殘局解析

繼舊澤和喃嘸蘇之後,在廣州河南崛起了"五虎將",他們是:盧權、陳陶、柴九、大眼、大妹。盧權就是後來"四大天王"之一的盧輝的父親,是搭棚行業中傑出的棋手,開創了以五七炮致勝的局法。陳陶是商家子弟,以棋藝知名時還很年輕,但為人深沉冷靜,喜行暗著,因此得到"滋陰陶"稱號。柴九,真名已佚,阿九是他的排行,擅長使用車炮。至於大眼和大妹,都是渾名,真姓名不傳,大妹身材瘦小,棋風彪悍。他們是早期的"河南五虎",沒有遺局傳世,即今盧輝也無從追憶他父親盧權的對局。

當"河南五虎"稱雄的時候,廣州老城隍廟出現了以棋為業的馮澤。馮澤是廣東新會人,曾操補鞋業,後以棋藝造詣日深,足以營生,即棄補鞋業而改為擺江湖棋檔。馮澤身材短矮,臉容微黑,當時的江湖棋客生活困苦,收入很渺茫,夜裡他蹲在油燈旁擺棋,昏暗中看似鴉片吸食者,棋人習稱他做"煙屎澤",其實他從來不吸鴉片。馮澤擅長用"單提馬",獨創一種棋路,殘局工力湛深,只要勝對方一卒之微,往往構成殺局。他用馬極其靈活,有些棋客故意請他饒馬,以為饒馬後,他即無能為力,不料馮澤還擅長饒雙馬局,沒有馬仍一樣雄悍。與馮澤齊名的李貴,或作李桂。李貴是廣東四會人,與其弟李萬(慶全)同業梳篦。他們兄弟都以棋藝知名,但李貴成名較早。他沒有丟棄從業的手藝,只在業餘到光孝等處作棋藝活動,次第擊敗了一般的對手,被稱為"嶺表棋王"。

雄視光孝寺棋國的李貴,不久即為一個棋壇傑出人物所代替。這人初試鋒芒的時候約三十多歲,身材高大,近視眼,衣著整潔,不似市井中人。他初時只是到光孝寺的棋壇作壁上觀,終於下場顯示身手。一經對局,如同寶劍新發於硎,所向披靡,他執先慣用當頭炮,兩馬連環,盤河而出,輔以橫直車,這種開局,大刀闊斧,是堂堂正正的陣容,而且攻勢凌厲異常。如執後手,他即用屏風馬、巡河炮,守如金湯,而且反彈力很能強。他一登棋壇,便執光孝寺的牛耳。這人姓黃,名永高,又名永謙,字松軒,慶東南海捕屬(八旗)人。排行第七,同鄉多稱他"阿七",一般棋人則稱他為"旗下七"或"棋王七"。黃松軒出身於上層家庭,辛亥革命前後,家道中落,而他又不喜歡講書,卻十分愛好博弈。早年曾學買賣,但非其所長,而在博弈場中則操縱自如,無論象棋、猜枚、牌九或其他雜賭,他都縱橫捭闔,具見雄才大略。據黃松軒的同鄉說,黃的棋藝,得自清末解糧官戴良所傳。這個所謂"解糧官",究竟是渾號還是職務名稱,無從查考。

戴良起碼是小官僚,喜歡附庸風雅,尤其耽於象棋,對《橘中秘》、《梅花譜》的研究,已經驪珠在握,同輩中沒有敵手。戴良發現黃松軒的博弈才能,視他如子侄,盡將自己的棋藝傳授給他,於是黃松軒以擅長中炮局而鳴於時。黃松軒自從在光孝寺嶄露頭角,名聲漸播,李貴已成為他的手下敗將,能夠和他相擷抗的只有馮澤。馮澤固然棋藝不凡,殘局尤其老到,但他長期過著江湖棋客生活,為窮困折磨,只求餬口,而沒有一爭雄長的壯志,每逢勁敵,即顯得怯場,加上不習慣博弈較大賭注,因此,他對於黃松軒,總是退避三舍。

有些棋友願意出賭注幫助馮澤,想他與黃松軒認真一決雌雄,但馮澤與黃松軒的對局,到底是負多勝少。這時"河南五虎"有的已經亡故,有的又因年老罷弈,只剩下陳陶,高下判然,不能與黃松軒爭衡,廣州的棋壇以黃松軒為盟生。1921年冬,廣東高州年近九十的老棋王許容齋突然出擊廣州,專向黃松軒挑戰。許容齋稱霸高州已數十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聽說廣州有個黃松軒是棋壇風雲人物,即在親友陪同下,毅然前來,要和這個後生小子逐鹿棋國。黃松軒已知老將許容齋遠征廣州,向自己搦戰,他不敢輕敵,先去找馮澤練兵。這時黃松軒風華正茂,銳不可擋,三數日間,與馮澤下了三局棋,都是馮先黃勝。

下面為三個對局之一。

布局提示:五九炮對屏風馬

1.炮二平五,馬8進7。

2.馬二進三,卒3進1。

3.車一平二,車9平8。

4.馬八進七,馬2進3。

5.炮八平九,炮8進2。

6.兵三進一,象3進5。

7.車九進一,士4進5。

8.車九平四,車1平4。

9.車四進五,車4進6。

10.車四平三,車4平3。

11.車三進一,車3進1。

12.兵三進一,炮8進4。

13.兵三平二,炮8平1。

14.車二進一,炮1進1。

15.車二平九,炮1平4。

16.帥五平六,車3進2。

17.帥六進一,車8進4。

18.車三退三,馬3進4。

19.車三平二,車8平7。

20.帥六平五,馬4進5。

弈至20回合的局面

21.車九平八,馬5進7。

22.炮九平三,車7進3。

23.車二平四,車7進1。

24.車四退三,車7進1。

25.帥五平六,車7退3。

26.車四進七,炮2平4。

27.車八進八,炮4退2。

28.車八退三,車7進2。

黑勝!

動態棋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80PymwBJleJMoPMg75s.html

象棋史話序

2022-01-06


象棋殘局論序

2022-01-02












炮兵攻殺技巧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