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被撞學生媽媽身材的,是人嗎?

2023-06-03   視覺志

原標題:議論被撞學生媽媽身材的,是人嗎?

兒童節前一周,武漢一個7歲的兒童冤死校園。

孩子的媽媽悲痛欲絕,想向學校討一個說法,卻遭受近一周的網暴。

兒童節第二天,孩子媽媽操辦好孩子的後事,自高樓一躍而下,隨孩子去了。

如今,那個原本圓滿幸福的三口之家,只剩下瀕臨崩潰的孩子爸爸。

2023的兒童節,這場牽動人心的悲劇讓人心碎又心寒。

可最恐怖的是,有人還不打算放過那個爸爸。

孩子的頭七剛過不久,可這場悲劇,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

5月23日下午13點50分,武漢市漢陽區弘橋小學月湖校區,一個年輕的劉姓老師走向車位。他看到一個小男孩蹲在車前,就讓孩子離開。隨後,他進入車內,發動車輛。

而孩子並沒有離開,他只是蹲在司機的視線盲區。那天,劉姓老師開車壓過孩子的頭——二次碾壓。

學校緊急通知家長,孩子的爸媽匆忙趕來。肇事者解釋了經過,孩子的爸爸崩潰地想打人,被痛苦的孩子媽媽攔住。

孩子媽媽痛不欲生,她絕望地喊:「他(肇事司機)從孩子頭上軋過去了,軋的脖子。」

可她還在用最後的理智攔著丈夫打人。

事發後,兩個校長免職,肇事司機被抓,學校迅速談賠款,一系列操作官方又絲滑。

從始至終,兩位老師、班主任、校長,沒有一個人對死去的孩子說過一句對不起。

母親用盡最後的力氣,拉上條幅,每天坐在學校門口。她鎮定地發聲,她說,要一個公開的道歉。

事情迅速發酵,億萬吃瓜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人們看到視頻中,孩子媽媽妝容精緻,美麗優雅。她穿著得體的套裝,脖子上掛著工牌,耳朵上有一副珍珠耳釘。

有人說,她腳上的鞋是奢侈品,疑似Gucci。

於是評論像十級大風一樣吹向她,很多人先看臉,並上升階級矛盾:

「我是來看身材的。」

「身材高挑還穿高跟鞋,美滋滋。」

從看臉順利上升到蕩婦羞辱、質疑人品:

「長這麼好看,是不是做那個啥的?孩子死了是報應!」

「怎麼說話這麼鎮定,還穿那麼貴的鞋,一點看不出悲傷。」

事發後沒幾天,有自媒體杜撰報道:《武漢小學生被碾壓身亡事件,以260萬結案》又炸出一群沒心肝的混帳:

「260萬啊,(孩子的爸爸媽媽)做夢都會笑醒!」

「你想拿到的錢已經拿了,下一步該去開直播了。」

那些天,只要他們打開手機,就可能看到鄙視和斥責:

「不依不饒,有理變無理,不同情。」

「肇事老師那麼年輕,都道歉了,還想怎麼樣」

好的,你們說什麼都對,被害者活該有罪。

孩子媽媽穿整齊的工作服上班,突然被喊去學校就是早有預謀的炒作。

日常化妝就代表她不難過。

穿著Gucci見到孩子的屍體就是賤人。

她就該生完孩子吃成300斤,披著麻袋出門,扯亂頭髮,嚎啕大哭,再拿上賠款,一言不發。這樣她就足夠悲慘、足夠難過、足夠讓人同情。

謝謝,她不需要。兒童節的第二天,她絕望地拋棄了這個冰冷的世界,留下崩潰的丈夫。

她的行為,換來了網暴者們又一輪高潮:

「我覺得是老公把她推下去的吧。」

「260萬到手,又可以娶個年輕美女了。」

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有人,披著人皮,卻沒有人類該有的同理心,只想把別人往死路上逼。

沒有同理心不是罪,隨便說兩句風涼話也不是罪,這是很多網絡噴子的想法。

可語言從來都是武器。88年前,娛樂圈頂流小花阮玲玉自盡,留下一句「人言可畏」。當時,魯迅為她寫下一篇文章。

他說新聞記者有一點壞習氣, 對於女性,尤喜歡加上些描寫,要發揮才藻。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他還說,輿論將受害者畫得滿臉花,沒法洗刷。受害者沒有話語權, 有冤無頭,有怨無主,故而人言可畏。

魯迅說得中肯,當代人只覺得故事遙遠。

88年後,文明進步了十萬八千里,人人都能做「新聞記者」,沒想到竟然繼承了88年前的舊疾,聊到新聞中的女性,依然是大腿屁股,奇淫放蕩,依然是惡意揣度,毫無同情。

且不說這個七歲孩子的媽媽,就看這兩年的網暴新聞,哪一條不是慘不忍睹,以人命為代價。

去年4月,一位家住虹口的上海女孩因為疫情被隔離,不能去照顧青浦區的父親。老人身體不好,日常三餐都靠女兒送。

女兒既然不能出門,只能燒好飯菜、備好乾糧,同城快遞。

當時運力不足,快遞無人接單。一個熱心的叮咚買菜小哥答應幫她送菜,用了好幾個小時才送到。

女孩感動不已,通過微信,支付寶,甚至網銀給小哥轉帳,卻都被拒絕。她只好給小哥的手機充值200元話費,又還發了朋友圈表達感謝。

沒想到這件事就發酵了。

「200,善良這麼廉價嗎?」

我雖然窮起碼也會給個500。

大規模充斥在評論區的指責讓女孩懵了,她解釋,無效,私生活也被扒出來:

「有錢網購、抽王者水晶,這回沒錢了?」

被網暴3天後,這個孝順父親、已婚已育的女生,拋下父親、丈夫和7歲的孩子,從32樓縱身躍下。

她是被逼死的,可是冤無頭債無主,她不知道該恨誰。

不能瞑目。

而她的悲劇,同樣是冰山一角。

2023年2月,24歲女生鄭靈華被長期網暴後離世,網暴原因是「染著粉色頭髮去看爺爺,被造謠是陪酒女」。

2021年10月14日,抑鬱女生「羅小貓貓子」在網上直播,在一群觀眾的起鬨慫恿下,當場喝下一瓶農藥,次日離世,死後無人道歉。

2020年12月10日,抗癌女孩「卡夫卡鬆餅君」在接受長期網暴後失去求生意志,絕望離世。網暴理由是「懷疑沒病,立人設」。她走後,有人喊「死得好。」

每次出現網暴新聞,評論區就會有人分辯,說網暴者並不知道自己在作惡,只是以為自己隨著別人說了兩句不好聽、不過腦子的話而已。

真的嗎?

那下次說話的時候,麻煩想一想,自己到底是豬還是人。

羅翔的名言:豬是順從自己的本性而活,但是人不應該完全順從自己的本性而或。人有高尚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我們不能順從自己邪惡的一面而活。

輿論自由沒有錯,但是用語言放任邪惡就是大錯特錯,不配為人。

同理心這種東西很高級,人有,豬沒有。

網暴新聞讓人心寒,但深究「真相背後的真相」,更是令人膽寒。

早在幾年前,人民網就曾發文告誡大眾:網暴有組織,並非單純的個人發泄行為。

「流量就是金錢」的今天,早已有類黑社會型暴力順勢滲透倒灌網絡,有組織、群體化、利益化規模搞事情,將網暴變成產業。

這樣一來,網暴事件變成更加惡性,不僅時間被大幅拉長,而且已很難「網絡事網絡畢」。

施暴及策劃者的目的,不再是簡單的情緒發泄,而是有著各種利益訴求,製造輿情,誘導大眾。

尋常人看來,網暴不過是「一人一句惡言」的小惡,但表面的小問題之下,是魔鬼的冰山。

如果尋常人真的遇到有組織的網暴,肯定會覺得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唯願世界上有鬼,有報應。

可我們生而為人,不必把反抗的機會交給鬼神。

網暴抓不住肇事者,如同沒有實體的邪風,那我們就該自己有定力。這不是喊口號,詳情請參考人間最強悍母親——江歌媽媽的故事。

2016年11月3日,中國女孩江歌在日本留學期間遭其室友鑫的前男友陳世峰殺害。案發後,明明有過錯的劉鑫拒不承認過錯,同時,許多支持劉的粉絲通過造謠等方式汙衊江歌,刺激江歌媽媽江秋蓮。

多年來,江歌案的審批困難重重,緊張緩慢,江媽媽持續被網暴,壓力巨大,支持者們都怕她倒下。

可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江秋蓮不但沒有因為網暴和女兒離世自殺,反而愈戰愈勇。去年,江秋蓮訴劉鑫案二審大勝,今年,她又把網暴者送進監獄。被告人林禮國獲判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

法院宣判後,話題上熱搜後,部分網民又開始罵江秋蓮。而江秋蓮在微博中說:

「他們罵我,我投訴到平台刪除,他們就說我捂嘴。既然捂不住他們的嘴,想罵我就罵吧,反正那些人也不怕坐上被告席。」

為這個強悍的媽媽點贊一百次!一邊為孩子伸冤,一邊捎帶手將網暴者告上法庭。很多人說這就是為母則剛,其實我們足夠強悍,大家都團結起來,幫助受害者發聲,就有足夠的力量反抗暴力,最終讓齷齪者安靜如雞。

我們更該有信心:網際網路亦非法外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會持續進步,制度將一再完善,人們最終不會也不能再用語言殺人。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唯願人人堅強勇敢,人人心有善念。

3 / Jun / 2023

監製:視覺志

策劃:逗逗龍

編輯: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