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韓國晶片一馬,韓國付出慘痛代價

2023-03-18     正解局

原標題:日本放韓國晶片一馬,韓國付出慘痛代價

鬥了5年,韓國不僅沒從日本那兒要到賠償金,反而自己掏了一筆錢。

正解局出品

最近,日本宣布解除對韓國晶片材料的出口限制。

這標誌著,日韓晶片爭端歷時4年落下帷幕。

日本為何放韓國一馬?

韓國又付出了什麼代價?

在《壟斷晶片製造關鍵材料,日本憑什麼?》一文中,正解局介紹過日本在晶片材料領域的壟斷地位。

在襯底材料、光刻膠、濕化學品、掩模版、電子氣體、拋光材料、靶材以及蒸發材料等關鍵材料領域,日本都占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

2018年10月,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判令日本涉案企業賠償二戰時期被強征的韓籍勞工受害者。

日本政府當然不願意,隨後於2019年7月祭出了大殺器:

限制對韓出口氟化聚醯亞胺、光刻膠、氟化氫三種關鍵晶片材料。

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的數據,韓國高度依賴日本的半導體原料,2019年韓國從日本企業進口的氟化氫占44%,光刻膠更是高達92%。

韓國晶片材料依賴日本

日本這一反制,卡住了韓國晶片的脖子,也掐住了韓國經濟的命脈。

韓國也沒有坐以待斃,採取了反制+自救的措施。

一方面,韓國動用外交手段發起反制,於2019年9月將日本對韓採取出口限制一事訴諸世貿組織,並將日本清出貿易「白名單國」。

另一方面,通過國產化和替代進口減少對日本晶片材料的依賴。

在國產化上,韓國實現了光刻膠、氟化氫等材料的部分量產。

在替代進口上,加大了從中國、歐美等地的採購。

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韓國從中國進口的矽片、氟化氫、氖、氪和氙氣等五種半導體原材料的進口總額,從18億美元增加至超過19億美元。

既然頗有成效,韓國為何還是妥協了?

其一,技術未能完全突破。

2021年7月,韓國曾表示,在三種尖端半導體材料上,韓國已經減少了對日本材料的依賴,「韓國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

隨後被日媒《日經亞洲》打臉,貿易數據顯示,韓國仍依賴日本的晶片材料。

新聞報道

韓國雖然實現了部分材料的國產化,但產量有限,部分還需要從日本進口。

另有一些關鍵材料,韓國尚未完全突破。

其二,晶片產業產能過剩。

韓國統計廳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韓國晶片製造商的晶片庫存與銷售比達到265.7%,創下26年來的最高值。

韓國晶片正在陷入過剩的困局。

如果上游材料持續被日本卡脖子,韓國晶片產業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其三,美國居中調解。

美國拉攏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組成「晶片四方聯盟」,協調晶片政策,圍堵中國大陸。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聯盟」內部日韓晶片爭端未解,美國勢必要居中調解。

早在2019年的《砸日本車、斷指,2500萬韓國人上街抵制日貨,但這次怕又要失敗》 一文中,正解局就分析過,韓國抵制日貨,大多要以失敗告終。

此次也不例外。

日本放了韓國晶片一馬,韓國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一是韓國政府就韓國法院有關二戰期間日本強征勞工問題的判決,向日本作出讓步,決定通過韓國政府屬下基金會替被告日本企業代付賠償金。

這其實是推翻了2018年韓國大法院(最高法院)的判令。

二是韓國撤回了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的針對日本出口限制的申訴。

鬥了5年,韓國不僅沒從日本那兒要到賠償金,反而自己掏了一筆錢。

實在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一個細節是,韓國總統尹錫悅3月16日訪日期間,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兩國國旗鞠躬。

這一幕,被解讀成「韓國總統向日本國旗鞠躬」,並引發韓國網友震怒。

兩人向國旗鞠躬

韓國網友震怒

真相已經不重要了。

韓國作出讓步的事實,已經傷了韓國人的自尊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71335692e5c3bea20d6c21e8e9e19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