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迎來「千猛日」,冠頭嶺上空已飛過33種猛禽

2023-10-26   南國早報

原標題:北海迎來「千猛日」,冠頭嶺上空已飛過33種猛禽

北海迎來「千猛日」,冠頭嶺上空已飛過33種猛禽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張文卉/文 游擁軍/圖

眼下正是候鳥遷飛的季節,北海市冠頭嶺是廣西重要的猛禽持續監測點,本月已陸續有多種猛禽經過,並迎來了首個「千猛日」。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根據2022年的監測報告,共有27種1.4萬餘只猛禽安全從冠頭嶺飛過,種類占我國日行性猛禽的40%,其中鳳頭蜂鷹最多,數量將近4000隻。截至目前,冠頭嶺記錄的日行性遷徙猛禽種類增加到33種。

北海冠頭嶺觀察到的鳳頭蜂鷹。

10月25日,在北海市冠頭嶺,一隻金雕出現在監測志願者的鏡頭裡。金雕性情兇猛,體長為1米左右,雙翅展開可達2米,在高空中盤旋發現目標後,能以每小時300千米的速度從天而降。

「這在之前的監測記錄里是沒有出現過的」,從今年9月初至今,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簡稱美境自然)猛禽監測負責人劉承樞一直在冠頭嶺,每天做得最多的動作就是仰頭觀鳥、數鳥,每有新鳥種出現,志願者們都會感到非常驚喜。

黑翅鳶

冠頭嶺三面環海,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區,山海一體的地理優勢,讓秋遷的猛禽可以利用這裡日間的上升氣流節省體力飛越海洋,此處的樹林植被可作為夜宿地,林間和海域的其他生物可讓猛禽獲取食物,因此成為秋季猛禽遷徙的重要節點,也是廣西唯一的猛禽持續監測點。

從2010年開始,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 組織猛禽監測員就來到冠頭嶺上,進行猛禽遷徙監測工作。2014年,美境自然開始接手監測工作,監測時間為每年的9月底到11月初。在此期間,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來到這裡,架起「長槍短炮」,一睹猛禽過境的壯觀景象。

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在冠頭嶺拍攝猛禽。

劉承樞告訴記者,10月8日當天,飛過冠頭嶺的猛禽數量突破了1000隻大關,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個「千猛日」。據了解,今年過境的主力軍是鳳頭蜂鷹,其次是灰臉鵟鷹,國內少有記錄的栗鳶也出現在冠頭嶺上空。10月21日,800多隻紅腳隼飛過冠頭嶺,這也是集中過境的猛禽品種之一。

日本松雀鷹。

記者了解到,2022年的冠頭嶺猛禽監測中,共記錄了27種日行性猛禽14339隻,其中過境鳳頭蜂鷹數量最多,達3888隻;其次是紅腳隼,3352隻,排名第三的是灰臉鵟鷹,2892隻。近年來,過境猛禽和在北海越冬的候鳥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10月8日,一隻被志願者救助過的猛禽在大明山回歸自然。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 游擁軍攝

在鳥類遷徙的途中,由於飢餓、疲憊、迷路等各種因素,一些猛禽會從高空掉落而受傷。此時,志願者發揮及時救護的作用,將它們送至林業部門進一步救助,直到恢復體能重回藍天。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編輯:陳程

校對:麥雪莉

責編:唐海波

審核:胡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