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拍「四十而已」,請務必反覆參考學習本片

2020-11-17     第十放映室

原標題:如果要拍「四十而已」,請務必反覆參考學習本片

今年夏天爆火的《三十而已》,我沒能完整看完。

萬幸,在視頻平台剪輯老師們和公眾號全方位花式解讀下,讓我能跟上熱搜話題,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在「獨立女性」內涵和外延的理論框架下充分交流研討,下班後還得回到父母幫忙首付的房子;

忿忿「男人有錢就變壞」「狂蜂浪蝶無恥下作」,冷不防沙發那頭,餅臉光明頂老公對著電視機打盹,發出一聲響亮的鼾聲......

回家,還得操心是吃土豆絲還是番茄炒蛋。

我恍惚中看了一場40多集大型海市蜃樓,麗影幢幢,衣袂飄飄,讓人嘖嘖稱奇的魔幻現實劇。

反映女性20歲和30歲的作品成為爆款後,再接再厲的投資方精明得很:女性題材的東風眼瞅著刮起來,不當個飛上天的那啥麼?

扒拉來扒拉去,40歲的女性碩果僅存——熱搜還能勉強沖一衝,教育產品日用百貨健康保險還能跟著賣一賣。

東南西北風,最容易上天的那個風,一眼就能看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表現40歲女性的生活?

我的答案是,學習這部曾經橫掃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20多年前就給過我們一部女性視角的範例——寫實,像紀錄片一樣寫實。

這部1個多月拍完、成本僅有200多萬的電影,或許會給當下正在醞釀女性題材劇作的從業者一些借鑑。

1.

40歲女人的悲歡一瞥

《女人,四十》是我每年都會重溫的電影之一。

電影英文名叫「Summer Snow」——夏天的雪,來自女主角阿娥帶著老年痴呆的公公走在花絮漫天林蔭道。這個場景在電影寫實的底色中,就像夢境。

電影截取了剛過40歲的中年女人阿娥一段兵荒馬亂的時光。

阿娥是個普通的香港女人,與老公、兒子和公婆住在老街棚戶區的一棟二層房子裡。一家人的生活談不上拮据,但也要精打細算。

公公是這個家庭衝突的風暴眼。

退休在家專跟兒媳阿娥過不去,只會伸手張嘴,動不動罵她做飯遲,吆五喝六像傭人一樣指使她。

婆婆疼愛阿娥,體恤兒媳不容易,像親生母親一樣待她。

一左一右,一拉一扯,夾在中間的阿娥步步為艱。

比如阿娥40歲生日這場戲。

丈夫和兒子本想單獨為阿娥過個生日,沒想到公公突然加入。更可氣的是,他在兒媳婦生日這天,依舊死性不改,指使她來為自己脫鞋。

阿娥迎上旁邊丈夫愧疚又無奈的眼神,揚了揚下巴示意:我不去!丈夫一臉懇求和尷尬的目光中,她轉身欲走。

三人交鋒,婆婆看不下去,趕緊過來幫忙。阿娥無奈,也轉身回來跟婆婆推讓:「我來我來」。

終於,婆媳兩人一人一隻,幫公公換了拖鞋。

阿娥有脾氣,也計較。但丈夫搬出婆婆這個擋箭牌:看在媽疼你如親生的份上,你得給她一個面子。

阿娥討厭公公,但感激疼惜自己的婆婆,她不想讓自己與公公的矛盾,使婆婆處境難堪。

奈何滿身本事,最後只能對著丈夫隔山打牛。丈夫兩邊奔走勸慰,多年練就和稀泥的本事。

真是憋屈又真實。

你討厭的那個人,血脈與你愛的人相連。你們的刀光劍影,憤怒的劍風掃過,也會讓你在乎的人皮開肉綻。為了不傷害愛的人,只得壓下怒火,選擇忍耐和包容。

這些日常的瑣事,如鈍刀一樣來回刮著肉。痛,卻還能堅持;氣,咬牙不作聲,因為雞毛蒜皮跳腳顯得矯情,最後只能抱怨著忍下。

然而婆婆一向身子硬朗,未曾想突然過世。

老伴的離世刺激了公公,他突然不認識周圍的親人了,但獨獨記得常被自己罵的阿娥。醫生說他得了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症)

公公不再像原來一樣罵她了,可是這並沒有給阿娥帶來清凈:他身體健壯,但行為舉止越來越像個任性不懂事的孩子,身邊離不得人。

《女人,四十》給觀眾展示的,是中年人突遭變故的左支右絀。

片中描述的40歲生活,沒有額外加一堆刺激辛辣的輔料,熟悉的生活場景甚至有些寡淡。阿娥的生活仿佛你我在40歲這個年紀要面對的一切。

電影里,阿娥只有一次情緒失控——

疼愛她的婆婆去世。幫她攔住臭脾氣公公的防火牆沒有了,沒有了遇事一起商量一起扛的長輩。

照顧痴呆的公公、操辦婆婆的喪事、忙不完的公事,擔子一下全落在阿娥肩上。對著婆婆的遺物,阿娥抱住自己,失聲痛哭。

阿娥全片唯一一次情緒崩潰

當片尾「休涕淚,莫愁煩,人生如朝露」唱起,一個普通家庭的悲歡一瞥後,阿娥眼中難掩疲憊和迷茫,但依舊還有希冀。

電影的最後,阿娥偶然發現屋頂停著公公生前心心念念的鴿子。

2.

40歲女性的職場冷暖

20來歲的小姑娘進入職場,左衝右突,一路升級打怪。這個「怪獸」,或許就是40歲的公司大姐。

在30來歲的職場女性看來,40歲的女性同僚是強勁的對手,她們是「對家」,競爭更加殘酷和激烈。

《女人,四十》展示了40多歲女性的視角下的職場故事。

阿娥工作的公司代理衛生紙,老闆羅先生對她頗為信賴,阿娥遞來的文件,他可以閉眼簽字。公司職員不多,阿娥大部分事情都需要親自上陣。

業務主管兼辦公室主任阿娥的辦公桌

除了照顧一個月上百單生意,阿娥還要兼辦公室、財務和後勤於一身。她的工位,被各種牌子的衛生紙樣品團團圍住,文件單據鋪滿了桌子。

然而這些工作,在董事長的口中,卻是「業務部工作好輕鬆的」。

公司新來了一位伊莎貝拉的小姐。她的長相有幾分港星張敏的韻味,年輕美貌又機靈。

阿娥洋洋洒洒向她介紹業務部「輕鬆」的工作,伊莎貝拉小姐繡眉一挑:「你們有沒有電腦?裝不裝office軟體?」

90年代,阿娥所在的小公司還沒用電腦,繁雜的業務靠的是腦子和筆。伊莎貝拉小姐新來乍到,就說服老闆買了電腦,裝了office軟體。

阿娥熬幾個通宵,頭昏腦漲做出磚頭厚的分析報告,能幹的伊莎貝拉小姐敲幾下鍵盤,幾分鐘就搞定了。

漸漸地,伊莎貝拉小姐成了老闆眼中的「紅人」,清脆地喊一聲「羅生」,他就眉花眼笑閉眼簽字,就如同對阿娥一樣。

而另一邊,阿娥要早下班照顧老年痴呆的公公。晚上陪老闆招待客戶的任務,順理成章由伊莎貝拉小姐代班。有美人活躍氣氛,賓主盡歡。

在全托養老院,公公的精神和身體狀態越來越差。思慮再三,一家人決定接公公回家照料。伺候老人的擔子落在阿娥身上。

電影里雖沒有刻意交代,但觀眾能體會到做出辭職決定時,阿娥的痛苦、糾結和不舍。

她去公司辭職,此時公司正亂作一團。原來伊莎貝拉小姐的電腦壞了,沒辦法給客戶出提貨單取貨,顧客正在跳腳。阿娥嫻熟地背出顧客貨的數量和存貨倉庫,給公司解了圍。

許鞍華很溫柔。她在電影中讓阿娥「打敗」伊莎貝拉小姐。

但我們知道,阿娥必然會在電腦和網際網路席捲而來的浪潮里中,敗給伊莎貝拉小姐。

也許很久以後,同事們對著電腦做發貨單時,會偶然想起阿娥,感嘆:當年娥姐記憶力真厲害,表單都印在她的腦子裡,電腦壞了也不怕的。

許鞍華不忍表現中年女人的狼狽。最後一場勝利後,阿娥轉身離去,施施然從職場隱退。

3.

45+的女演員更適合

《女人,四十》中兩位中年女性的角色,都是由年齡稍大一些的女演員扮演。

所以,影片中人物與角色高度契合,中年婦女的生活困境也更加令人信服。

飾演《女人,四十》女主角阿娥的時候,蕭芳芳已經48歲了。

蕭芳芳童星出道,青年時代拍了大量古裝片和歌舞片。

1993年,她在電影《方世玉》中飾演方世玉的母親苗翠花,為廣大影迷熟知。大家認識了這位修眉俊眼的女演員,記住了搞怪鬼馬、義氣魯莽,又有點橘里橘氣的「非典型」中年婦女苗翠花。

《方世玉》橘里橘氣場面。右是攻氣十足的蕭芳芳,左為軟糯柔和的胡慧中。

1995年,蕭芳芳出演電影《女人,四十》。她憑藉該片,獲得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蕭芳芳領獎時披肩滑下,她無奈自嘲:「女人過了40歲啊,什麼都開始往下垮。」台下觀眾為之莞爾。

蕭芳芳一雙顴骨高高聳立,長臉方腮,給她打下硬朗的底子。直鼻闊口配上英氣逼人的眉眼,平直的肩膀,如修竹秀立。

年紀越長襯得氣質越凜冽,往那一站,撐得住大青衣的戲。

拍這部戲的時候,蕭芳芳健康狀況很差,耳鳴非常嚴重。

她跟許鞍華約定,每天拍攝時間不超過7個小時。但她在片場極為認真,許鞍華說她都是一條過。

有一次,許鞍華同她商量片場加戲,她咬牙拖著病體堅持配合。收工後,她才張嘴給導演看滿口的潰瘍和腫脹的嗓子。

當年頒獎典禮上,張國榮宣布最佳女主角得主時,蕭芳芳的手還附在助聽器上試圖聽得清晰一些。

獲獎感言不到1分鐘,感謝對象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章法,還不小心將「評審團」說成了「陪審團」,全場大笑。

《女人,四十》里,蕭芳芳和阿娥兩人奇妙地合二為一。

不漂亮,不貪戀浪漫、堅韌能熬、口快直率,仿佛蕭芳芳這樣的女子就是阿娥,阿娥就應該是蕭芳芳這樣長相做派的女人。

電影中還有一位中年女演員,同樣「人戲合一」,表現亮眼。

她就是飾演小姑阿蘭的羅冠蘭。

羅冠蘭與蕭芳芳同歲,兩人都是1947年生人。香港話劇團前首席演員,是個學院派。她演技精湛,舞台劇、電影和電視劇領域都非常活躍。

電影電視中,羅冠蘭都是作為黃金配角,曾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憑藉《女人,四十》中的阿蘭一角,讓她獲得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和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

電影里的阿蘭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劇人物。她的表演滑稽但又不誇張,像白粥里零星的皮蛋,給清寡里加一味咸鮮,兌進去些許跳脫和幽默。

羅冠蘭塑造這樣一個人物,不僅為了調劑氛圍,更是為了體現出角色的複雜多面。

她莽撞卻又敏感:會對父親痴呆後認不得她卻認得大嫂而鬱悶和嫉妒。父親一刻神志清明,認出了阿蘭,她便如孩子一樣心花怒放。

而羅冠蘭本身就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演員。

她飾演的角色跨度很大。

印象深刻的是98年陳小春版《鹿鼎記》,她出演韋小寶的母親韋春花。她還飾演過武則天,雖然戲份不多,但把一代女皇的陰狠毒辣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其戲路不拘一格,表演風格大開大合。

左為98年TVB版《鹿鼎記》韋春花,右是2003年翡翠台《天子尋龍》武則天。

羅冠蘭小方臉,蒜頭鼻,臉部線條比蕭芳芳要圓潤許多。她氣質很「素」,沒有顯著的外貌特點,造型百變,可莊可諧。加上精湛的演技傍身,是「劇拋臉」的典型代表。

她和蕭芳芳一樣,經歷過人生的40歲,再加上幾年的沉澱,她們咀嚼回味曾經的時光,所想所感比尚未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女人更加厚重,演繹會更加從容,力道控制剛剛好。

45+的女演員們,可以放鬆狀態,自然出演。她們是扮演40歲女人的最佳人選。

當然,如果目標是刻畫40歲「高尚精英」女性,就當沒說......

謠傳《四十正好》確定的3位主角。

寫在最後

現在的作品怎樣講故事?大家必加入炙手可熱的元素:懸疑、愛情、恐怖、倫理,再加一兩味渣男小三和挑梁小丑,鉤的觀眾欲罷不能,搔得觀眾百爪撓心。

看完劇集,觀眾對著幾個豎起來的靶子,噴得舒爽。但這些角色薄如紙片,經不起反覆推敲和琢磨。

當把視線收回現實,生活中那些年過40的普通女性,除了條件優渥保養得宜的金字塔頂端,大部分的她們,面孔模糊,沒有什麼奇聞軼事,整日為生計奔忙,所得寥寥。

老公事業上沒啥上進心,賊心賊膽沒有,就算有,身上的錢和腎也都不允許。

孩子學習中游。大是大非沒問題,小事喜歡對著干,說一句能頂嘴十句。

爸媽公婆邁入古稀,身體衰弱得厲害,兄弟姊妹尚有稀薄的同胞之情,妯娌之間僅剩口蜜腹劍。

公司被人叫「X姐」,雖沒混上主管,但慣以年齡資歷壓人,私下被吐槽「更年期」......

對金字塔中底層的眾多40歲女性來說,拼盡全力周旋,才不致於陷入泥沼。日常哪有這麼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傾訴?有的只是瑣碎、苟且、彆扭、迷茫、壓抑、麻木、釋然......滋味混合,一言難盡。

這才是常態,是大部分人過的「主流生活」。

乘著女性題材的東風,類似「四十正好」這樣反映40歲女性的戲遲早要來。

要經典流傳,還是爆款流行,擺在主創面前的選擇看似簡單,但往往最終口嫌體正直,選了前者過嘴癮,腳下卻直奔流行爆款一騎絕塵。

希望未來拍反映40歲女性的電視劇主創們,看看許鞍華的《女人,四十》,將視線轉向普通女性,少開腦洞,少撒狗血,多觀察生活。

最後,好好做劇,離熱搜遠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5vf2XUB2uKmW_kOyP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