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楊梅地圖

2022-06-21     愛旅遊的哆啦

原標題:中國楊梅地圖

「夏至楊梅滿山紅」。

端午節一到,滿山滿樹欲紅染。

街邊的水果攤上就擺上了一筐筐紅的發黑、如烏紫玉般的楊梅,眼看著就到了吃楊梅的時節。

正如方岳在《次韻楊梅》提到的「眾口但便甜似蜜,寧知奇處是微酸」。

輕輕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漿汁就在口中迸裂開來。

甜美中帶著恰到好處的酸,味道濃郁,實在是讓人慾罷不能。

炎炎蒸騰的暑氣好像也隨之消散了。

說起來,楊梅其實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水果。

早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就已有楊梅的身影,西漢時期就已經上了王公貴族的餐桌。

酸甜濃郁的味道,還有那嬌嫩紅火的外表,讓不少文人墨客都情有獨鍾。

陸遊將楊梅比作「火齊」和「驪珠」,還誇口要「欲乘風露摘千株」,在81歲高齡還寫下「天與楊梅成二絕,吾鄉獨有異鄉無」。

還有那為了荔枝「不辭長做嶺南人」的超級吃貨蘇東坡都為之變心,放言「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

從東南沿海到雲貴高原,都可見楊梅的身影。

楊梅品種繁多,從顏色上就能看出有紅梅、烏梅還有少見的白梅。

按成熟時間先後來分,也有早梅、大葉、烏梅、荸薺和東魁等品種。

從地理上看,國內楊梅分為「江蘇太湖沿岸和杭州灣南岸」、「浙閩沿海區」、「華南濱海區」、「滇黔高原區」、「湘西黔東區」五大產區。

01

江蘇太湖沿岸

吳越佳果名聲赫赫

太湖平原是全國楊梅最核心的產區之一,密布的河網、鬆軟的砂紙土壤、高低起伏的丘陵還有每年6月潮濕悶熱的梅雨季,都是楊梅喜愛的自然條件。

太湖之畔,魚米之鄉。

江蘇的楊梅產地主要主要分布在環太湖沿岸蘇州的吳縣、常熟還有無錫的大浮山、馬跡山等地。

太湖邊洞庭西山上的楊梅,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

西山楊梅人工種植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吳中楊梅與鰣魚進貢時並稱為「冰鮮」,明代王鏊《姑蘇志》中稱「楊梅為吳中佳果,味不減閩中荔枝」。

目前西山楊梅品種產量以大葉細蒂最多,品質以烏梅種最佳,烏梅種每年大概6月初成熟,而晚熟品種浪蕩子和東魁則一般再晚半個月。

蘇州西山采楊梅。

還有少見的白楊梅,顏色從粉紅到乳白不等,尤其是通體乳白的水晶楊梅更為珍貴,色澤晶瑩,汁多味鮮,果肉柔軟細膩,有特殊清香,在明清時期曾是貢品。

據傳當年范蠡帶著西施隱居山野摘山間野楊梅充飢,可惜這些野果酸得掉牙。

西施吃得皺眉捧心,而范蠡則心痛如焚。無奈之下,他發瘋似地搖著果樹,直搖得滿手是血,西施見狀也失聲痛哭。

淚珠和鮮血把野果染得白裡透紅,遂變成了現在的西山白楊梅。

白楊梅。

02

杭州灣南岸

遲到的美味值得等待

太湖往南邊的杭州灣地區,類似的濕熱環境、沿江靠海吹來的濕潤水汽、錢塘江大潮為土地帶來的大量有機物,讓沿岸的餘杭、蕭山、上虞、餘姚、慈溪、海寧、舟山等縣市,都有著悠久的楊梅種植歷史。

荸薺種應該是我國分布最廣種植最多的楊梅品種了。

果大核小、肉質香甜、汁水豐富,成熟時就像荸薺一樣的紫黑色。

作為原產地的上虞、餘姚和慈溪,種植的大多都是荸薺種。

荸薺種在所有楊梅中,成熟的時間是最晚的,一般要到六月中下旬才能上市。

但好飯不怕晚嘛,美食總是值得等待的。

慈溪楊梅。

除了新鮮楊梅外,對於江南的孩子們來說,夏天的記憶就是那一碗加了冰糖、小火慢熬的楊梅湯。

在冰箱冷藏了一夜拿出來,甜絲絲又冰涼涼的,喝上一口可太舒服了。

冰鎮楊梅湯。

03

浙閩沿海區

個頭大就是吃的滿足

杭州灣再往南,從浙江台州的三門、臨海、仙居,溫州的甌海、瑞安開始,再到福建中北部寧德的福鼎、福安,南平的建陽、建甌,福州連江、長樂,莆田的仙游,大片的楊梅從濱海地區一直向山區延伸。

「世界楊梅在中國,中國楊梅出浙江」。

浙江楊梅好,自古如是。

舟山定海的晚稻楊梅,入口軟糯,非常適合用來泡製楊梅酒;

餘姚慈溪的荸薺種楊梅,核小肉多,鮮嫩香甜;

溫州的丁嶴梅,小個兒,但是滋味濃甜;

但論大個兒飽足、酸甜適口,則首推仙居的東魁楊梅。

而東魁,顧名思義,源於東方的魁首,不論是個頭大如桌球還是酸甜口味剛剛好,名副其實地能在一眾楊梅中奪得魁首。

而作為東魁楊梅的發揚地,號稱「中國楊梅第一縣」的仙居,更是出了名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境內永安溪穿城流過,遍布的高山丘陵再加上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得天獨厚的條件簡直就是為楊梅的量身定做的!

這裡的楊梅,以「果大、核小、肉厚、味濃」著稱,被列為地理標識保護產品的同時,更是有著「浙江楊梅看仙居」的美譽。

每年一到6月楊梅季,周邊多少人拖家帶口浩浩蕩蕩地奔赴仙居,只為嘗這一口美味。

東魁楊梅。

04

華南濱海區

比酸甜還要更甜

說起嶺南的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顆」總是不可避免的被提起,同樣味美的楊梅反而被世人所忽略,但嶺南的楊梅真的絲毫不遜於荔枝呀!

從泉州開始,到廈門、漳州,再到廣東潮汕地區,浙江的荸薺種、東魁開始減少,而華南地區原產的烏酥核楊梅開始增多,嘗不出太多酸味,要更加地甜。

憑藉著高溫濕熱的先天地理條件,嶺南的楊梅從4月下旬就陸續上市,帶你體驗最早的楊梅味兒。

福建楊梅最出名的就是浮宮楊梅,很多閩南地區的人們,也只認浮宮楊梅,有「福建楊梅看閩南,閩南楊梅在浮宮」的說法。

原產地漳州龍海的浮宮鎮,素有水果、水產、水稻「三水之鄉」的美稱。

浮宮楊梅,色澤紅潤發紫、果肉嬌嫩多汁,果味酸甜爽口,清香誘人,風味獨特。

浮宮楊梅。

說起烏酥梅,不得不提的就是廣東汕頭潮陽的西臚烏酥楊梅,於1986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稀名果,2011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一直有著「嶺南佳果「的美稱。

早在600多年前,西臚鎮就已經開始種植楊梅了,主要以烏梅和紅梅為主,品種主要有烏酥、凹蒂酥、凸蒂酥和流涎酥等。

其中烏酥楊梅被看作是楊梅中的「極品」。烏酥楊梅果實呈深紫紅色、核小酥化、肉厚質脆、汁多味甜且酸甜適中,別具風味。

楊梅蘸醬油,是潮汕地區的傳統吃法。

將楊梅在醬油碟里滾一圈,然後一口吃下,甜、酸、咸滿溢口中,醬油緩和了楊梅酸澀感,不易酸牙,不知不覺就能消滅一大盤。

而且,據說這樣蘸醬油吃,還不容易上火。

05

滇黔高原區

汪曾祺先生的心頭好

雲貴高原是我國楊梅的發源地之一,至今還保留著很多野生楊梅品種和很多新的變種。

本土的主要品種為大火炭梅,顧名思義個頭很大,跟火炭一樣黑紅,肉質豐滿,甜味濃厚。

主要分布在雲南昆明周邊的石屏、富民等地和西部的大理、騰衝一帶及貴州的貴陽、遵義、湄潭、凱里、獨山、榕江、丹寨、羅甸等縣市。

石屏楊梅。

因為海拔高、氣候溫暖,這裡的楊梅,一般在5月中旬上市,比江浙早了1個月左右。

汪曾祺曾在《昆明的雨》一文中就提到: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桌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梅」。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我吃過蘇州洞庭山的楊梅、井岡山的楊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江南的楊梅都比不上,如此高的評價可見汪老對火炭梅的鐘愛。

石屏楊梅。

06

湘西黔東區

「江南第一梅」居然不在江南

雲貴高原再往東南邊過渡,就是湘西楊梅了。

這一塊產地主要就分布在雪峰山以西的懷化、靖縣、會同、芷江以及貴州東部的榕江、黎平、從江等地。

小沖大顆、光葉楊梅就是典型的品種,每年夏至前後成熟上市。

靖州楊梅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譽為是「江南第一梅」。

據記載,靖州楊梅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至今仍保持著不施農藥化肥的傳統,這讓它在一眾楊梅中脫穎而出。

因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靖州楊梅以色澤呈烏、酸甜適度、果大核小、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而著稱,袁隆平院士曾為其題詞:「靖州楊梅,梅中之王」。

在靖州楊梅中,又以木洞楊梅為最佳,清代就作為貢品朝聖。《靖州鄉土志》里提到:「木洞楊梅尤擅名,申園梨栗亦爭鳴。百錢且得論攤買,恨不移根植上京」。

值得一提的是,靖州還有用楊梅釀酒的傳統。

不是我們常見的楊梅泡上白酒,而是像葡萄酒那樣榨汁去核,以楊梅中所帶的糖分發酵製取酒精,口感也比較像干紅甜澀香醇,回味無窮。

楊梅酒。

——

夏日限定一期一會的楊梅,就好像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花魁,引著大家都對她翹首以盼。

出場短暫但又轟動熱烈,離場後仍餘音繞樑,讓人流連忘返,不得不說實在是生動地闡釋了「楊梅吐氣」這個詞。

沒有楊梅的夏天是不完美的。

酸酸甜甜的滋味,在盛夏的暑熱中,給舌尖帶來了莫大的快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5ec48f48637ade15c1210a1f56dd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