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講了黑色素瘤後,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多麗娜告訴小康妹,現在好多人都挂號問身上的痣是不是黑色素瘤?
在面診過程中,多麗娜醫生髮現,其實臉上還有一種很容易誤診的「痣」,我們根本想不起來注意這些小小的黑點。
甚至有的中老年人還覺得額頭中間,鼻子附近長的痣是福痣!
但正是這種不起眼的「黑頭」「黑痣」,卻也能成為致命的毒瘤。
今天, 多麗娜醫生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這種臉上「刺客」。
看似福痣,絕非「善痣」
據浙大一院公眾號推文,77歲的李姨(化名)8年前右側的鼻翼上就長出一個 米粒大小的「黑痣」,村裡「面相大師」還說李姨這顆是「福痣」,李姨聽了非常開心。
但七八年來,這顆「福痣」從米粒大小逐漸長大至大 拇指蓋大小,開始時不時 潰瘍,反覆 結痂脫落,卻一直沒有長好。
從2020年起,這顆大拇指甲蓋大小的「福痣」突然明顯增大,並且右側鼻樑上的黑痂皮明顯增大增厚,長成了一顆黑色的 「桌球」,開始並未當回事的李姨才選擇就醫,最終被確診為 基底細胞癌。
這種癌極善於「偽裝」!
中老年是好發人群
多麗娜醫生介紹,基底細胞癌是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患者一般自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生長速度較慢。
它好發於 頭面部等暴露部位以及 皮膚偏白的人群,特別是中老年人。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
很少發生遠處轉移
但需要早診斷、早治療
因它常發生於 鼻翼和鼻尖
晚期可引起嚴重外貌損傷及功能喪失
甚至威脅生命
可惡的是,這種癌極善於「偽裝」!
由於基底細胞癌很多呈 黑色或褐色
在早期時可能表現為 一顆痣、一片斑
而且 色素均勻、邊界清晰,很容易被忽視
大眾臨床上將基底細胞癌分為四種類型:
1
結節型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
是最常見的類型,開始時 呈灰白色或蠟狀小結節,手感 較硬,逐漸增大,表現為 珍珠狀半透明凸起的丘疹,或具有明顯毛細血管擴張的結節。隨著結節的生長,可能會出現 中央潰瘍。
2
淺表型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
皮膚病變為 紅斑狀鱗狀斑塊,周圍 浸潤和生長較少,可能有 輕度糜爛,大量淺表基底細胞癌提示砷暴露。
3
色素型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
類似於結節型,但病灶上 有棕黑色色素沉著,很像 痣或 黑色素瘤,容易誤診,並且 常見於皮膚較黑的人。
4
硬化型
最惡性,邊界不清楚,顯示為 淡黃色的白色萎縮性斑塊,常具 潰瘍,出血,硬皮,常被誤認為是疤痕,常在以後發現,且 生長很快,通常超過可見邊界 。
做好防曬很重要
要說到底是什麼因素引發了基底細胞癌?多麗娜醫生表示,這還真沒有非常確切的誘因。不過,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紫外線可以直接損傷細胞和引起免疫功能的改變。
很多皮膚癌都與過量的日光暴露有關,不止是基底細胞癌,還包括黑色素瘤、皮膚鱗狀細胞癌等。
所以夏天防曬,不僅僅是為了美觀,也是為身體健康做好防護!
1、規避性防曬:規避日曬
通俗來說,就是避免在紫外線過強的情況下出行。
一天當中, 10:00-16:00時間段紫外線最強;
一年當中, 晚春和夏季則是紫外線最強的季節;
此外, 海拔越高,紫外線越強。
室外活動要注意規避紫外線強的時段和地點,必須外出時儘量在樹蔭、山坡陰面從事戶外活動。
2、遮擋性防曬:硬防曬
物理遮擋是硬防曬措施,在無法避免日曬活動時,需做好物理性的遮擋防曬。比如 打傘、戴墨鏡、戴遮陽帽、穿防曬衣等。
傘: 深色>淺色>透明傘,顏色越深,透光率越低,抗紫外線的能力也越好。
衣服: 密度越高、顏色越深防曬效果越好;
帽子:帽檐邊長最好在 7.5cm以上,才有較好的防曬效果;
3、軟防曬:防曬霜
若無法避免長時間日曬,在物理性遮擋防曬的基礎上再塗抹防曬產品。
日常人群選擇SPF30左右、PA為兩個+的防曬霜就夠了,需要 1~2小時補塗一次。
總之,日常應做好防曬,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石油、瀝青、焦油及砷等化學物質,積極治療如潰瘍、炎症、燒傷瘢痕等皮膚慢性病症。
最後多麗娜醫生提醒大家
尤其是中老年人
面部出現的這種疑似黑痣
不要再沉溺「福痣心靈」美夢!
一旦痣有增大、發癢、破潰出血的情況
一定要到正規機構進行診療
防止出現惡變沒有及時發現的情況
延誤了病情!
「本期科普醫生」
醫生簡介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和醫學美容中心負責人。北京大學醫學博士,皮膚科主治醫師,醫療美容主診醫師。現任四川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在國際及國內期刊發表數篇學術性論文,其中第一作者SCI論著六篇(最高IF>9),並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等研究項目。對常見的美容性皮膚病、遺傳性皮膚病及過敏性皮膚病的診治積累一定的基礎研究及臨床診治經驗。熟練掌握超皮秒、皮秒、光子、CO2超脈衝、射頻、黃金微針等各種皮膚美容雷射儀器的操作技術,擅長常見的皮膚色素性疾病和血管性疾病的雷射治療,痤瘡、瘢痕等損容性皮膚病的綜合治療以及面部年輕化的光電治療。
門診時間
周一、周六、周日全天
編輯 | 魚魚
部分病例來源 | 浙大一院
參考文獻 | 《McKee's Pathology of the Skin, 4th Edition》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