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病豬進行直接的診查是當前最基本的臨床檢查法,它主要包括視診(望診)、聞診(聽診、叩診、嗅診)、問診、觸診以及體溫檢查等。因為這些方法簡單、方便、易行,通常不受檢查場所和條件的限制,且可直接地、較為準確地判斷出豬病的病理變化,所以一直被廣泛的使用。
望診也即視診,就是用肉眼察形觀色,觀察豬群和病豬的神、色、形、態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包括對整體和局部的觀察。整體狀態,如發育的程度、營養狀況、體質強弱、衛生條件、精神的沉鬱或興奮、姿勢與運動行為等。局部狀態,如可視黏膜的顏色、口鼻部的炎症或分泌物、陰部或肛門的分泌物以及肢蹄部的完整度或膿腫等。
(一)望全貌
包括觀察豬體的精神、形態、皮毛以及營養狀況等。
1.望精神及營養狀況
精神是豬生命活動總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豬精神活潑,體圓毛滑,自行掘土覓食,眼睛有神,對外界反應靈敏。患病豬則精神不振,目光呆滯,走路遲緩、不穩或喜臥一角,頭垂耷耳,尾不搖,被毛粗亂等。
例如僵豬,常表現精神不佳,皮毛粗亂,體格瘦弱,弓背吊肚,頭大尾粗,行動緩慢,生長遲滯。如患有癲癇病或腦炎(鏈球菌性腦膜腦炎、乙型腦炎)的豬,常表現眼突然偏視,眼球轉動,先口角痙攣,逐漸移向後方,口吐白沫、尖叫,繼而眩暈倒地,全身肌肉痙攣,四肢亂蹬抽搐。如豬注射疫苗或某些藥液後不久,突然興奮不安、口吐白沫、間歇痙攣,甚至倒地,則可能是過敏反應。此外,豬表現出興奮與抑制現象還可能與神經型弓形蟲病、李氏桿菌、狂犬病、破傷風、仔豬水腫病、維生素A缺乏、食鹽中毒、有機磷中毒等有關。
2.望軀幹、形姿
豬的軀幹、形態或姿勢等的異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豬體的健康狀態。健康豬的豬尾不斷翻卷或擺動,腰背平直端正、運動靈活協調,背部左右對稱,腹部平整,呼吸與胸部協調運動。
腹部異常主要反映胃腸及消化功能等病變,而腰部病變多反映腎功能的變化。若腹部容積縮小,骨瘦如柴,體質弱,主要見於營養不良、慢性腸炎、維生素缺乏、慢性氣喘病、僵豬等;若腹部顯著膨脹,呼吸困難,甚至發生腹痛,常見於胃擴張、腸臌氣等;若腹圍增大,有努責排尿姿勢,多見於尿瀦留等;若豬採食減少,飲水增加,腹圍逐漸增大,呻吟,回頭望腹,排便困難,見於豬便秘;如四肢下部浮腫,尿量減少,肚腹膨大,腹脅窩下陷,常見於豬水腫病。
若尿出淤血或鮮血,腰腫脹、歪曲或腰無力,後肢難移,難於邁步,常見於腎傷尿血;如食慾減退,體溫升高,站立時拖曳,尿量減少或無尿,常見於豬腎炎病。若豬的頭頸歪斜或做圓圈運動,常見於中耳炎、內耳炎、腦炎或腦膜炎;豬呈犬坐姿勢,常見於肺炎、胸膜炎、貧血或心功能不全;四肢縮於腹下而伏臥,或擠堆伏臥,這是惡寒的表現;出生後1~4天的小豬,精神委頓、痙攣倒地、四肢划動、口嚼吐沫,有可能為低血糖症。
3.望皮毛
皮毛居豬一身之表,是抗禦外邪的屏障。健康豬被毛細密平順而富有光澤、柔潤、有彈性,用手將皮膚拉起放下後,立刻復原。當豬感受外邪或內臟有病皆可引起皮毛異常改變。
若豬被毛粗而蓬亂,缺乏光澤,多為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的徵象;若被毛逆立多為感冒或熱性病初期;若患慢性疾病或內寄生蟲時,被毛粗亂無光,乾燥易斷;若豬患部脫毛,皮膚粗糙、變厚、變硬、落屑、瘙癢、擦傷,有啃咬痕跡等,多為濕疹、玫瑰糠疹、皮膚角化不全病或外寄生蟲寄生如疥蟎等。
若皮膚蒼白是各種貧血的表現;皮膚變藍紫色,是循環障礙、淤血的表現;皮膚發紅或部分皮膚發生紅斑點,表明微血管受到損傷,可能是敗血性傳染病如豬瘟、豬丹毒、豬肺疫、鏈球菌病、豬附紅細胞體病等。如皮膚有點狀或條狀出血性發紅,指壓不退色,常見於豬瘟;如皮膚斑狀充血性發紅,按之退色,主要見於豬肺疫;如皮膚見塊狀多角形、充血性發紅,指壓退色,主要見於豬丹毒;若皮膚發黃,多為黃疸現象,常見於豬附紅細胞體病、黃脂病、霉玉米中毒等疾病;若乳頭皮膚及蹄處出現水皰、爛斑,多是口蹄疫、水皰病及水皰疹;若眼瞼、耳、股內、腹部出現黃豆大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結痂,多是豬瘟、傳染性膿皰型皮炎。
(二)望呼吸
一般通過觀察豬的胸部起伏和腹部肌肉運動的情況,了解豬呼吸頻數及呼吸節奏與強度。健康豬呼吸平和,呈胸腹式,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0~20次,呼吸時,胸部、腹部起伏協調、節奏均勻。若豬呼吸方式改變、呼吸次數增多(減少)或呼吸困難等,均視為病態。
如豬氣喘病、豬肺疫等腹式呼吸明顯,而豬瘟則胸式呼吸明顯,臨床應予以鑑別。若呼吸頻率增多,常見於肺臟、胸膜、心臟、胃及腸的一些急性熱性病;呼吸次數減少,常見於腦的疾病或衰竭疾病;若豬出現咳嗽和呼吸困難,常見於豬霉形體肺炎、流感、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丹毒、豬瘟及狂犬病等傳染性疾病,以及胸膜炎、支氣管肺炎、慢性肺氣腫等非傳染性疾病。
(三)望飲食慾
豬的飲食慾及飲食量的大小、採食動作和吞咽咀嚼等情況是豬有病與否的重要標誌。健康豬食慾盛旺,飼喂時呈現飢餓狀態,在食槽周圍亂叫不安,加入飼料時爭先恐後搶食吃,大口吞咽,發出有節奏的吞食聲,很快吃飽後即離槽飲水,自由活動或臥地休息。
除母豬發情期、母豬在仔豬斷奶時及仔豬分窩初期等某些正常生理情況下的食量減少外,一般食量減少,甚至不吃食的豬都說明有病。若豬只想吃而不敢吃,需檢查口腔內是否有異物或創傷,食道是否有阻塞;豬不吃料而獨飲髒水、冷水,一般有體溫升高;若見吃食減少或停食,急飲水,甚至喝髒水,先便秘後拉稀,皮膚上出現瀰漫性、大小不等、紅色出血或出血斑,指壓不退色,多見於豬瘟;豬病初食慾不好,飲水增加,便秘,體溫升至41℃,皮膚表面出現疹塊,常見於豬丹毒;若見豬食慾廢絕,反胃嘔吐,吐出酸敗胃內容物,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胃虛弱,造成胃內縮食停滯的消化不良疾病;豬食慾減少或廢絕,體溫41℃,腹痛及下痢,呼吸困難,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膚尚可見紫斑等症狀,多見於仔豬副傷寒;豬食慾減少,糞便變硬,表面附有條狀黏液,迅速下痢,糞便呈黃色或紅色糊狀稀糞,常見於豬痢疾;若豬雖有一定食慾,但可視黏膜蒼白,被毛粗亂,豬體消瘦,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常見於仔豬貧血症;若豬異嗜沙土、糞便、毛、木、爐灰渣等,可能缺乏某些礦物質或微量元素營養等,幼豬較為多見。
(四)望排泄物
1.嘔吐物
健康豬不咳嗽、不嘔吐。如見豬發生嘔吐,是臟腑病變的反映,有時也見於中毒性疾病和神經系統性疾病等。
如豬患消化不良疾病時,可見豬食慾大減或廢絕,嘔吐物酸臭,肚腹脹滿,觸壓腹壁堅硬有痛感,重者腹痛不安、口臭;如豬胃腸炎疾病時,病初嘔吐物帶有血液或膽汁,腹痛明顯,多數是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糞便惡臭,並混有血液、黏液、氣泡;如豬發生流行性腹瀉病時,仔豬吃奶後嘔吐,吐出物含有凝固奶塊,後期糞水從肛門流出。
若見豬呼吸加快,流涎,時起時臥,腹痛不安,或轉圈嘔吐,口吐白沫,常見頸部水腫,為豬亞硝酸鹽、有機磷農藥等中毒病。若見豬出現偏視,眼球轉動,從口角開始痙攣,口吐白沫,呻吟嘶叫,眩暈倒地,全身肌膚痙攣,常見於豬癲癇病;若見豬呼吸困難,精神沉鬱,咳嗽,嘔吐,停食,血痢時,常見於豬炭疽病;豬有前進或轉圈等強迫運動,並伴有呼吸困難、嘔吐、腹瀉,多見於偽狂犬病;若見豬食後立刻嘔吐,常見於豬顎口線蟲病;豬體溫升高、腹瀉、嘔吐、呼吸、咀嚼困難、運動僵硬、眼瞼及四肢浮腫,多常見於豬旋毛蟲病。
2.糞便
主要觀察豬糞便的形狀、色澤及有無異物等。健康豬糞便的顏色、形狀與飼料有一定關係。健康豬排出的糞便呈細香腸樣,比較柔軟、濕潤,呈一節一節的圓錐狀,不含未消化飼料粒、氣泡、黏液、漿液、血、膿等異常物質。
若糞便干硬,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多見於原發性便秘(粗飼料飼喂過多)或急性熱性病如豬丹毒、豬瘟、肺炎及流感等初期;若糞便稀薄如水或稀泥狀,排便次數增多,下痢等,主要見於胃腸炎(大腸桿菌病、傳染性腸炎、輪狀病毒性腸炎)、飼料中毒、腸內寄生蟲病以及豬瘟的末期。如豬的糞便稀,呈黃白色,無血、無臭、無黏液,多見於普通腹瀉;稀便帶白,病豬消瘦、貧血、腹痛,見於豬棘頭蟲病;糞瀉如水,帶有綠色或淡棕色,則多為病毒性腹瀉;糞瀉如糊狀,有腥臭味,一般多為細菌性腹瀉。
仔豬下痢時,多見灰白色、灰黃色或黃綠色水樣稀糞,並有腥臭。如出生後幾天之內的奶豬排黃色或白色稀糞,有腥臭味,則是仔豬黃痢、仔豬白痢;補料初期的仔豬及斷奶前後的仔豬,糞便稀瀉,並混有未消化的飼料,則可能為消化不良;如仔豬吃乳時糞便為灰白色,吃料時糞便為黑灰色,糞便如稀糊狀不成形,肛門鬆弛,糞便自流,見於豬小袋纖毛蟲病。
另外,觀察糞便時,還要看其中是否有異物、寄生蟲和血液等。若糞便中混有黏液、黏膜及膿液,常見於豬瘟、豬丹毒、豬肺疫、豬副傷寒及一些中毒性疾病;如排出血液,多是仔豬紅痢或血痢。
3.尿液
正常豬尿液呈無色透明水樣。如豬出現排尿困難、尿色或尿量等異常時,均為豬患病的表現。
若豬尿色淡紅,並轉成鮮紅、暗紅或黃紅色,甚至混有血塊,常見於血尿症;如豬出現持續性腹痛和血尿,尿液斷續或滴狀流出,常見於豬尿石症;如豬排尿痛苦、拱背、尿頻、尿血、腎區觸診痛,腹痛、腹瀉帶血,常見於膀胱炎、菜籽餅中毒;如豬排血尿,外陰部有膿性分泌物,則見於豬棒狀桿菌病;若豬尿色紅或茶色,豬舍有腥臭味,則見於豬鉤端螺旋體病;若豬尿紅茶樣而帶黑色、有黃疸,則見於銅中毒;若豬尿紅色,可是黏膜蒼白、黃染,則見於仔豬溶血病;若豬尿量減少或無尿,常見於豬水腫病、豬腎炎病或食鹽中毒(渴欲增加);若豬尿少而黃稠或黃紅色,不斷喝水,則見於棉籽餅中毒;若豬產後腹部膨大,不排尿,插入導尿管即可排出,則見於豬產後膀胱弛緩;若母豬會陰部腫脹,按壓即排尿,則見於母豬會陰疝。
(五)望眼鼻口
1.看眼睛
眼目為五臟六腑之門,眼睛的病變不僅與肝有關,與其他臟腑也有密切關係。看豬眼時應注意其色澤、腫脹、眵淚、翳障、破損和贅生物等情況。健康豬的眼睛無腫脹和異常分泌物,眼結膜為粉紅色。
豬目赤腫痛,流淚生眵者,多屬風熱或肝炎;白翳遮眼(外障)者,多屬外傷或肝經積熱;若豬眼瞼腫脹,皮膚青紫,指壓下陷,多屬水腫之症;若眼結膜發紅、充血或紫紅色,為熱性傳染病、肺炎、中暑、腸炎等的表現;如豬可視黏膜先潮紅後黃染,嘔吐物帶血液或膽汁,腹痛明顯,肛門失禁,常為豬胃腸炎;如豬眼結膜紅赤,停食喜飲水,咳嗽氣喘,常見於豬肺熱病;眼結膜藍紫(發紺)見於伴有心肺機能障礙的重症病程中;眼結膜蒼白常見於各種貧血、內臟寄生蟲、大出血等病;若白眼發黃者,多屬黃疸、肝炎病等,常見於小腸發炎、鉤端螺旋體病、肝炎病膽道阻塞等;若瞳孔擴大,多屬危證。
2.看鼻盤
鼻為肺氣出入之門,助肺呼吸,主嗅覺,鼻部的病變主要反映肺的病變。如鼻孔的張縮,主要反映呼吸機能的變化。健康豬鼻盤常濕潤(白豬呈粉紅色),無水皰,無鼻液流出。
若鼻盤乾燥,是體溫升高的表現;若見豬面部歪斜,鼻盤歪向一側,鼻孔大小不一,鼻孔出血,多屬於豬萎縮性鼻炎;若豬有肌肉痙攣性收縮,似癲癇樣發作,鼻盤歪向一側,瞳孔擴大,視力減退,多為豬偽狂犬病。
若見豬鼻孔擴大、喘息深多,多見於肺虛病;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可見豬肺熱;鼻孔張開為喇叭狀,鼻翼運動不明顯,四肢及頭頸強直者,見於豬破傷風;若豬飲水時從鼻孔逆出,多屬豬咽喉炎。
鼻腔有分泌物流出,多為呼吸道有病的象徵。如豬鼻腔有大量鼻液流出、呼吸困難、咳嗽,多為流行性感冒;豬鼻流黏性分泌物,在皮薄毛稀部位處出現紅色的小斑疹,時常擦癢,多為豬痘病;鼻流泡沫液、氣喘,多為豬肺疫。當然,豬肺水腫、肺出血或慢性支氣管炎時,也會流出泡沫性鼻液。
3.查口腔
口腔是豬的氣血外榮,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一般檢查口腔黏膜的顏色、腫脹、口腔的內容物、舌苔和牙齒的變化。健康豬口色一般為粉紅或紅黃,且鮮明光潤。
若唇、頰、口黏膜出現水皰、爛斑,多為口炎、口蹄疫、水皰病;如口腔黏膜發紅、溫度高、疼痛、腫脹、唾液多,一般是口炎;若舌面上如有糠麩狀的舌苔、口臭、食慾減退、精神萎靡,為胃炎的病症;若豬口色枯白,肢腿僵硬,起臥困難,不能站立,為癱瘓病;若口腔黏膜蒼白,多為貧血病、內外寄生蟲病等。若口舌發白、微紅、略呈黃色、耳鼻俱冷是外感風寒,內傷陰冷的表現;若見豬口舌黃白為脾虛消化不良。
若見豬口舌潮紅,眼瞼浮腫,皮膚上出現紅色小斑疹,多為豬痘;若豬瞳孔先擴大、後縮小,神志昏迷,口色紅赤,常見於中暑病;若豬弓腰努責,腹脹,不斷吟叫,唇舌暗紫,乾燥無津,常見於大腸糞結;若初期口色發紅,舌色赤紅,漸至口色青紫,牙黃變黑,為熱喘病;若豬眼瞼腫脹,牙黑舌抽,口色青紫,呼吸氣喘,常見於霉飼料中毒;若見豬舌苔由黃轉紫,迷目難睜,白眼發紅,黑眼發藍,全身發燙打寒戰,多為豬瘟中期;如見豬舌苔由紫轉青紫,叫聲音啞,大便清稀,其色黃綠、惡臭,為豬瘟危證;若豬口色為青黑或深青紫色而無光澤,則為瀕危症候。
(六)望肢蹄
看豬站立或行走時四肢的姿態、步態及各部形態變化對診斷某些方面的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健康豬四肢發育均稱、比例適中、肌肉堅實,運步時四肢輕健有力,步幅大小適中,運動無異常。
一般疼痛疾病,站立時不敢負重,經常伸向前方、後方、內方或外方,同時蹄尖、蹄踵或蹄側負重。在運步時,隨著患病部位的不同,有點頭及臀部升降、肢蹄負重、關節屈伸及步樣各方面發生變化。
若豬閹割之後,四肢僵直,多為破傷風;若豬步態蹣跚,不能站立,倒地四肢划動如游泳狀,嚴重者頭胸部出現水腫,後肢麻痹,見於豬水腫病;如豬後軀無力,站立不穩,走路搖晃,肌肉顫抖,繼而兩後肢麻木,走路時以前肢爬行,多見於母豬產後癱瘓病;若豬共濟失調,步履蹣跚,肌肉震顫,兩前肢或四肢張開呈現觀星姿態,後肢麻痹拖地,不能站立,多見於豬李氏桿菌病。
若豬出現跛行症狀,常見於關節炎型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霉形體關節炎、口蹄疫、水皰病、腐蹄病、黏液囊炎,以及創傷、挫傷、關節脫位、骨折、佝僂病、骨軟病等。如豬在蹄叉、蹄冠、蹄匣出現黃豆大小水疤,並形成大皰,水皰破裂出現潰爛面,蹄冠皮膚和蹄殼裂開,跛行明顯,常見於豬水皰病;如病豬蹄部有水皰,蹄殼脫落,患肢不能著地,為豬口蹄疫;豬患佝僂病多出現腿軟彎曲,四肢骨節粗大,運步不靈活,骨骼變形的症狀。
(七)看二陰
二陰系指陰部及肛門,看二陰主要看陰囊、陰莖、睪丸、陰門及肛門。健康公豬陰莖於包皮內,陰囊、睪丸外觀不見異常,當遇到發情母豬時,陰莖能自行勃起;健康的母豬陰部外觀正常,陰道色澤紅潤有光澤,除發情期外一般無分泌物,保持濕潤。
若見公豬身體過肥或瘦弱,被毛粗亂,交配時陰莖軟而不舉,或偶能交配,很難持久,多見於公豬陽痿病;如見公豬陰莖雖能勃起,未性交精液即泄,此系滑精早泄,多屬腎虛精關不固、腎虛陽虧之症;如母豬起臥不安,頻頻努責,陰門腫脹,流出黏液或血水,仔豬不能產出,多見於母豬難產病。
健康豬肛門緊縮,排便後立即回收,肛門周圍乾淨,不沾染糞便。若豬肛門鬆弛無力,為久瀉氣虛之症;若肛門外翻,直腸垂肛門之外,為脫肛,多為中氣不足所致;若肛門隨呼吸而前後運動,或肛門周圍有黃白色或灰白色污垢物,常是胃腸蟲積的徵象;若肛門周圍血樣糞便,應考慮豬梭菌性腸炎、豬痢疾、豬鞭蟲病以及孢子、球蟲病等,還可能是直腸破裂。
聞診就是診查者通過聽覺和嗅覺了解豬只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用耳聽聲音,用鼻嗅氣味,實際上也就是現代診療中所用的聽診、叩診和嗅診等診查方法。通過聞診,可以幫助診查者辨清病情的性質和轉歸。
聲音的變化可反映臟腑功能盛衰及病證的情況。通過聽叫聲、呼吸聲、咳嗽聲、咀嚼聲、胃腸蠕動聲音,以及通過叩擊後產生的各種聲音,從而判斷豬只身體功能是否正常。同樣,口鼻氣味、糞尿的氣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出豬只是否健康。
(一)聽診
就是醫者用耳朵聽取豬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聲音。豬聲音的發出,主要是氣的活動,氣動聲響,它既與口鼻咽喉諸發音器官有關,亦與肺、心、腎等髒的虛實盛衰關係密切。因此,聽聲音不僅能診察發音器官的病變,而且根據聲音的變異,可以進一步發現內臟和整體的變化。
1.直接聽診
就是不用藉助聽診器,直接用耳朵聽取動物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聲音。如叫聲、咳嗽聲、呼吸聲、咀嚼聲以及胃腸蠕動聲音等。
(1)聽叫聲 健康的豬叫聲洪亮、清脆、有節奏,一般多在求偶、呼群、喚仔、尋母及饑渴等情況下發生。若豬患病時,叫聲的洪微、高低常有變化。
當豬叫聲高亢,後音延長者屬陽證、實證,多為正氣未衰,病情較輕;豬的叫聲嘶啞無力,後音縮小,甚至叫不出聲者屬陰證、虛證,多為正氣已衰,病情較重;若豬頜下腫脹,呼吸困難,甚至有呼嚕聲,常見於咽喉發炎所造成;如豬牙根色黑,舌苔青紫,舌頭髮抽,叫聲音啞,呼吸短促,常見於豬瘟瀕死期;若豬狂鬧驚奔,爬牆跳圈,吼叫兇惡,音聲粗啞,常見於豬癲狂症;若豬吞咽食物困難,叫聲嘶啞,是邪熱上沖咽喉所致的鎖喉風;如豬腹痛呻吟,起臥不安,不排便,回頭望腹,弓腰努責,常見於大便秘結。
(2)聽咳嗽 健康豬一般不咳嗽,咳嗽是肺經病的一個主要症狀,但其他臟腑病變也可發生咳嗽。
若豬「頻咳」,常見於重劇炎症;若豬「乾咳」,音高而短,常見於慢性氣管炎;若豬出現干短而強的持續性咳嗽,常見於支氣管炎;豬「痛咳」多見於胸膜炎;如豬「劇烈咳嗽」並顯示痛苦,呼吸困難,飲水從鼻孔流出,常見於喉炎;如豬咳嗽聲短,並帶有痛苦感,常見於豬肺疫;若豬「濕咳」,音低而長,多屬急性炎症中期;若豬濕性咳嗽,關節腫脹,行走後軀搖擺,常見於傳染性肺炎;若豬咳嗽低沉,有時出現痙攣性「陣咳」,食後咳嗽加劇,常見於豬氣喘病。
(3)聽呼吸 呼吸聲主於肺、腎,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肺為呼吸之器,腎為呼吸之根;兩者與豬機體生命活動關係最大。健康豬每分鐘呼吸10~20次,呼吸時氣息平和,並無聲響,如短期劇烈運動,呼吸聲音變為粗大加快,但休息後很快恢復正常,不屬病症。
如豬肺氣不足,呼吸緩慢;肺熱則呼吸加快;肺脹則呼吸困難;若豬腹脹疼痛,則呼吸淺表加快;病豬垂危,則呼吸哽噎,上氣不接下氣;若豬呼吸次數增多,常見於支氣管炎、難產、產褥熱、肺炎、胸膜炎病;如豬患感冒,呼吸音增強,呼吸加快,脈象增加;各種藥物和食物中毒則見呼吸緩慢,呻吟、呃逆等;豬心臟衰弱及貧血、失血性疾病則見腹壓顯著升高,腦及腦膜充血,呼吸次數減少;若豬棉籽餅、酒糟、食鹽中毒等,出現呼吸困難;若豬苦楝子中毒常出現呼吸微弱的現象。
(4)聽咀嚼聲 健康豬爭搶食物,發出強而有力的「吧嗒」聲,吞咽迅速;病豬食慾較差,咀嚼緩慢,聲音微弱,吞咽遲緩。
(5)胃腸蠕動音 健康豬胃腸蠕動音節律一定、強弱適中。而豬生病時,胃腸蠕動音的強弱或節律均會發生改變,可能會亢進、減弱或消失。若胃腸音高亢,多見於腹瀉,特別是水樣泄;胃腸音減弱或消失,常見於胃腹脹滿、食滯甚或腸阻塞等結症。
2.間接聽診
就是藉助聽診器,聽取動物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聲音。如心跳聲、肺部聲音、腸蠕動音等。
(1)聽心音 聽取心音的最佳位置是於左側胸部肘窩後方,主要是聽取心音的頻率和強弱。豬正常心搏頻率為60~80次/分,強度適中的「卜」、「通」音。
心音增強 第一心音增強,或只聽到第一心音,多見於急性熱性傳染病、心臟衰弱、心內膜炎及貧血等疾病;第二心音增強,主要見於肺氣腫、肺炎、肺充血、急性腎炎、左心室肥大及二尖瓣閉鎖不全等。
心音減弱 一般多為心臟衰弱(末期)、心臟擴張、滲出性心包炎、胸壁浮腫、胸腔積液、肺氣腫等。
心臟雜音 在兩個心音之間,若聽到的像口哨聲或絲絲聲等雜聲雜音。心內雜音通常由於心內膜、心瓣膜病變、血液稀薄、血流速度加快所致;心外雜音通常由心外膜、心包膜病變引起。
(2)聽肺部聲音 用聽診器在胸壁上聽肺臟呼吸時的音響,藉以判斷支氣管和肺的狀態。在健康豬的胸部,可以聽到柔和的「呼—呼—」的肺泡音,正常呼吸頻率為10~20次/分。
肺泡音增強 常見於支氣管炎、支氣管狹窄等疾病。
肺泡音減弱或消失 常見於上呼吸道狹窄、肺氣腫、肺炎、胸膜炎、胸腔積水等疾病。
支氣管呼吸音 此時肺泡音消失,只能聽到一種尖銳的支氣管呼吸音,常見於肺炎、胸膜炎及豬肺疫等疾病。
乾性囉音 高朗而粗糙,如笛聲、蜂鳴、噝噝聲,是支氣管黏膜腫脹、氣流不暢或有黏稠的痰液存在形成。見於早期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
濕性囉音 如含漱聲、水泡破裂聲是支氣管、細支氣管及肺泡內有大量稀薄液體,氣流通過時水泡的生成或破裂所致。見於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等。
捻發音 是一種極細微而均勻的噼啪聲,類似在耳邊捻轉一簇頭髮時所發出的聲音,常見於肺水腫、小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等。
胸膜摩擦音 這種呼吸音好像兩手貼耳輕輕摩擦的聲音,常見於慢性豬肺疫和胸膜炎。
(3)聽腸蠕動音 在豬腹部聽取腸蠕動音。健康豬的小腸音如潺潺流水聲,大腸音則如雷鳴的咕嚕嚕的音響。
腸音增強,連綿不斷,可能為腸痙攣、胃腸炎、消化不良等;腸音減弱,音短而稀少,或消失,見於熱性病、便秘。
3.聽診的注意事項
(1)一般應選擇在安靜的室內進行。
(2)聽診器的接耳端,要適宜地插入檢查者的外耳道(不松也不過緊);接體端(聽頭)要緊密地放在豬體表的檢出部位,但也不應過於用力壓迫。
(3)被毛的摩擦是最常見的干擾因素,要儘可能地避免,必要時可將其濡濕。
(4)注意防止一切可能發生的雜音,如聽診器膠管與手臂、衣服等的摩擦雜音等。
(5)檢查者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聽取的聲音上,並且同時要注意觀察豬的動作,如聽呼吸音時同時應觀察其呼吸活動。
(二)叩診
用手指或叩診錘敲打病豬胸、腹部體表,藉以引起其振動並發生音響,根據發生音響的特徵,判斷內臟的病變。若豬體肥胖,叩診音有時可能不明顯。
確定豬肺臟叩診部位時,一般先從肩端向後引一水平線與第7肋骨的交點,接著從坐骨節向前引一水平線與第9肋骨的交點,最後從髖骨外角向前引一水平線與第11肋骨的交點。用弧線把這三點連接起來即為肺臟的叩診部位。
健康豬的肺臟叩診音通常高而響亮,叫做清音。肺炎初期、肺水腫時,叩診音響稱為鼓音;肺發生充血、胸膜炎和豬肺疫,叩診音呈混濁音響,稱為濁音或半濁音;肺氣腫則叩診音範圍擴大。
(三)嗅診
就是用診查者的鼻子嗅動物體的呼出氣、口腔的氣味以及分泌物或排泄物氣味等。通常臭味大者多屬熱重、邪實證;臭味不顯或略酸臭者多屬虛寒證;有腥臭味者,多屬化膿、壞疽之證。鼻嗅氣味在臨床上意義較大的為嗅豬糞便的氣味。如果氣味腥臭,多為痢疾;如果氣味酸臭,多為消化不良性泄瀉(傷食瀉)。
問診就是向豬主人或飼養員了解豬何時患病、發病經過、主要症狀和是否治療、用過何藥,在發病前後的免疫接種、飼養管理如飼料質量、飲水衛生、公豬配種和母豬妊娠、產仔、產後、仔豬等情況,還需了解附近豬病流行、死亡情況等。
通過問診,初步判斷疾病屬於傳染病、中毒病、代謝病或一般普通病。如飼喂了某種有毒飼料(爛菜葉、腐敗肉湯、農藥污染青飼料等),發病突然、嘔吐、發抖等,中毒的可能性就較大。同群豬有多頭髮病,體溫升高,附近也有豬病流行,甚至死亡,則某種傳染病的可能性大。即使打過某種疫苗,但也可能因免疫程序不當或注射的疫苗質量欠佳、注射方法不當或已過了有效免疫期,仍有可能感染髮病。如果較多母豬常發生流產或產死胎、木乃伊胎,則應懷疑豬細小病毒病、藍耳病、豬日本乙型腦炎或鉤端螺旋體病、布氏桿菌病等。
問診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包括現病史、既往病史、平時的飼養管理等。
(一)現病史
即關於現在發病的情況與經過。其中應重點了解以下內容。
1.疾病的表現
主訴人所見到的有關疾病表象,如腹痛不安、咳嗽、喘氣、便秘、腹瀉或血尿,乳房及乳汁變化等。這些內容常提供疾病診斷的線索。必要時可提出某些類似的徵候、現象,以求主訴人解答。
2.疾病的經過
目前的狀況是何時出現的、持續了幾天,並與開始發病時疾病程度的比較,是減輕還是加重;症狀有無變化,又出現了什麼新的病狀或原有的什麼現象消失;是否經過治療,用了什麼方法與藥物,效果如何等。根據這些,不僅可推斷病勢的進展情況,而且根據病後變化及治療效果驗證,可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
3.主訴人的推斷
主訴人所估計到的致病原因,如飼喂不當、受涼、受熱、受驚、被踢、被咬等,也常是推斷病因的重要依據。
4.豬群的發病情況
其他鄰舍及附近豬場,最近是否有疾病流行等情況,可作為是否是傳染病的判斷條件。
(二)既往病史
即豬群以往發病的情況。主要包括病豬和豬群過去是否發生過類似疾病,其經過與結局如何,過去的檢疫結果如何或是否被定為疫區(如豬瘟、豬口蹄疫、豬傳染性水皰病、布氏桿菌病等),本地區或鄰近豬場的常見疫情及地區性的常發病,預防接種的內容及實施的時間、方法、效果等。這些資料,對現病的診斷以及對傳染病和地方性疾病的分析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飼養管理
通過對病豬與豬群的平時飼養管理及生產性能的了解,不僅可從中查找飼養管理的失宜與發病的關係,而且在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上也十分必要,因此,應詳細詢問以下相關內容:
1.飼料日糧的種類、質量,飼喂時間、量、次數與方法等
飼料品質不良與日糧配比不當,經常是營養不良、消化紊亂、代謝失調的根本原因;而突然改變飼料和飼養制度,又常能引起豬的便秘或下痢;飼料發霉,放置不當而混入毒物,加工或調製方法失誤而形成有毒物質等,可成為飼料中毒的條件。
2.豬舍的衛生和其他條件
主要包括光照、通風、保暖與降溫、排廢除污的處理及其設施等。
當然,問診的內容十分廣泛,要根據病豬的具體情況而適當地加以選擇和增減。問診的順序,也應依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可先問診後檢查,也可邊檢查邊問診。問診的態度要誠懇和親切,這樣才能得到主訴人的密切合作,獲得充分而可靠的資料。對問診材料的估價,應抱客觀的態度(既不應絕對地肯定,又不能簡單地否定),應將問診的材料和臨床檢查的結果加以聯繫,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從而找出診斷線索。
觸診就是用手或藉助儀器接觸豬體,檢查豬的體溫,豬體有無異常感覺或疼痛,豬體有無腫脹、腫脹的性狀以及豬的脈象等。主要內容包括檢查豬體溫、摸捏腫脹、查脈象、查對刺激的敏感性等。
(一)查體溫
體溫的變化往往幫助我們認識疫病的種類及性質,所以檢查體溫在診斷上很有意義。查體溫通常有用手背直接感知豬皮膚、兩耳、鼻盤、四肢的冷熱等和借用溫度計測定豬的體溫兩種。在多數情況下,直腸溫度的高低與手摸體表的溫度基本一致,臨床上常將兩種方法結合應用。
1.用手查體溫
以手感知患病豬有關部位的冷熱或溫度高低,以判斷病證之寒熱。在臨床上通常有4種方法:查體表皮溫:豬皮溫低屬陽氣不足;皮溫高或灼熱屬陽邪熱盛。查耳溫:耳尖時熱時冷為風寒在表;耳偏涼為寒證;耳熱為熱證;全耳俱涼為寒證,屬病危之兆。查鼻溫:鼻頭及呼吸出氣熱,多屬熱證;鼻冷氣涼多屬陽氣衰微的虛寒證。查四肢皮溫:四肢偏涼屬寒;四肢偏熱屬熱證;四肢冰冷為陽氣將竭,或熱極陽盛格陰,病至垂危。
2.體溫計測體溫
用獸用體溫計檢查豬直腸溫度時,需先將豬保定好,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至35℃以下,塗抹少許石蠟油,然後緩緩插入病豬肛門,並用夾子固定於尾部的被毛上,待3~5分鐘後取出,擦凈體溫計,讀取數據後,用酒精棉球擦拭乾凈以備下次使用。重病者應在上下午各測一次,並做好記錄,以觀察分析體溫升降與病性變化的關係,作為診斷的依據。
健康豬正常體溫38.5~39.5℃,仔豬38.5~40℃。體溫出現異常,是疾病的表現。臨床中,根據體溫變化劃分的熱型主要有:稽留熱:體溫日差在1℃以內,且高熱持續時間在3天以上。常見於豬瘟、豬丹毒、弓形蟲病以及大葉性肺炎等病程中。弛張熱:體溫日差超過1℃以上而不降到常溫的。見於敗血症、化膿性疾病、小葉性肺炎等病程中。間歇熱:有熱期和無熱期交替出現。如豬的錐蟲病有間歇熱。不定型發熱:體溫無規律的變動稱為不定型熱。見於慢性豬瘟、豬肺疫、副傷寒等病。
豬的體溫增高,超出正常範圍,多見於熱症或實症,如一些傳染性疾病(豬丹毒、李氏桿菌病、豬水皰病、豬流感、豬副傷寒、乙型腦炎、豬肺疫等)、豬中暑或豬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組織的一些炎症。例如豬流感體溫在42℃;豬副傷寒、乙型腦炎、豬肺疫體溫在41℃。
體溫低,多見於貧血、營養不良、某些中毒或中樞神經系統等疾病。例如仔豬的低血糖,體溫維持在37℃左右;豬亞硝酸中毒時,體溫在35~37℃。體溫突然降低,多預後不良,常見於某些中毒病(尿素中毒、蓖麻中毒、亞硝酸中毒)、大失血、嚴重下痢、內臟破裂(肝、脾、胃腸、膀胱等)。
(二)摸捏腫脹
對體表腫脹,首先應根據腫脹所在部位,通過手指輕壓或揉捏局部腫物,根據感覺及壓後的現象去判斷腫物的性狀,從而推斷出某些疾病。如斷奶仔豬在眼瞼、頭、頸部,甚至全身腫,手指加壓後留有明顯的指壓痕,像生麵糰樣硬度(皮下浮腫的特徵),多為仔豬水腫病;如豬四肢關節部腫脹,用手摸捏有熱和痛感,則多為關節炎;如腫物位於腹側或腹下、臍部或陰囊,且其內容物不定,或為固體、液體,或為氣體,經按壓可還納,有疝的可能性;如果公豬閹割後陰囊腫脹或母豬閹割後腹壁創口處腫脹,多為感染性腫脹,或者腸管沒有完全塞入腹膜下面;用手指捏壓腫物,若有明顯的波動感,其內多數蓄積有液體,為膿腫、血腫等;若腫脹柔軟、有彈性或觸壓其邊緣處呈捻發感、有氣體向周圍組織竄動,則為皮下氣腫的特徵。另外,通過觸摸懷孕母豬的後腹部,可感知母豬胎兒的狀態;觸摸豬腹部可感知豬只糞便秘結等情況。
(三)查脈象
脈是氣血的通道,脈象能反映臟腑氣血盛衰和功能情況,通過觸按脈管,從其深淺、速度、強弱、節律、形象等變化中,可以測知臟腑氣血盛衰和邪正消長等情況。查脈搏的部位,小豬一般在後腿內側的股動脈部(診者應蹲在豬體的側後方,一般用一手握右後肢,一手伸股內側,以手觸摸股動脈);大豬在尾根底下部即尾底動脈部(針灸穴位的「尾本」穴處)。感觸脈搏跳動的次數和強度,除了用手感知外,也可用聽診器聽心臟部(一般貼左胸壁部),心跳的次數即為脈搏的次數。
一定要在豬安定、呼吸平穩的狀態下查脈。觸辨脈象時,須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併攏先輕摸,再稍重摸,又再略加指力而重模,集中注意力於手指感應上而辨別。正常時,脈跳的快慢和力量均勻,頻率為60~80次/分,通稱平脈。如脈跳的頻率、高度、脈管的充實度、緊張度以及脈跳的節律性出現異常者,即統稱為病脈。
脈搏數增多,主要見於急性熱性病,如中暑、感冒、腸炎等。此外,脈數增加,可能為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引起二氧化碳與氧氣交換性發生障礙,如心肌炎、各類貧血等;脈搏數減少,多見於慢性病。
(四)對刺激的敏感性檢查
檢查敏感性時,要注意動物的反應及頭部、肢體的動作,如動物表現回視、躲閃甚至反抗,常為敏感、疼痛的表現。但檢查時應先將豬的眼睛加以遮蓋,以免發生不真實的反應。